原本浓密杂乱的绿化带,经过梳理提升,空间豁然开朗,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可玩、可赏、可休憩的近邻公园;原本“沉睡”的边角地块,被激活利用,成为街头亮丽风景线和市民乐园;东西向山海健康步道增设便民服务点,让市民游客进一步享受轻松和谐的休闲意境……

昨日,市市政园林局先后召开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现场观摩会和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伟军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市市政园林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加强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思明水仙路街心公园、湖里近邻公园、海沧洪塘村古榕树公园、集美杏林岸线整治提升、同安大同街道东宅村邻家公园、翔安宋坂街心公园等31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厦门东西向山海健康步道沿线新增的5处便民服务点陆续开业,集美新纪元社区公园、翔安区府大道南侧街头公园等3个口袋公园项目按序时推进,预计年底可完成。

王伟军表示,城市公园既是优质的生态产品,也是惠民的公共产品,2022年,我市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每个区至少要新建改造10个口袋公园,全市预计新增60个以上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怎么样?

以人为本 满足群众多样需求

“有了这个近邻公园,我们几个姐妹经常可以聚在一起锻炼健身。这里绿化美、空气好,我们心情也舒畅。”昨日上午,在位于金尚路旁的湖里近邻公园,市民秦女士不停地点赞。

近邻公园所在的片区,原本是道路附属绿地,存在植物种类杂密,采光性较差,广场功能性较差等问题,园林绿化部门本着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充分征求周边居民意见,运用“大道至简”理念,对该处绿地进行优化提升,同时将近邻文化融入其中,项目建成后,给周边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可玩、可赏、可休憩的公园。

推窗见景,移步见园。如今,在高楼林立的厦门市中心,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出现在市民家门口、公司楼下,让人们在疲惫的时候,也能享受如同置身大自然一般的宁静,可养眼,亦可养脚养心。

在莲前路东芳山庄站BRT桥下一处集散空间,园林绿化部门结合本土历史文化,设计了富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景墙等人文景观小品,改造提升为东芳山庄小游园。

在筼筜湖带状公园上,园林绿化部门对部分节点植物进行疏理,利用榕树树池做成休闲座椅,拓宽园内道路,增加景墙和休闲亭,先后改造提升了栖鹭园、振兴园、白鹭园。

近年来,我市还结合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站点建设,对站点周边绿地提升建设小游园;结合山海健康步道节点建设狐尾山樱花谷、园山广场、薛北公园等小游园。

口袋公园怎么建?

因地制宜 见缝插针布局

“口袋公园可大可小,没有严格的标准,主要是要根据地块地形特点、周边群众需求等,因地制宜进行建设。”王伟军说。

据介绍,2021年,市市政园林局组织编制了《厦门市游园(口袋公园、街心花园)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指导我市游园(口袋公园、街心花园)建设管理工作。游园面积一般在200-5000平方米,基于解决高密度城市人口对休憩环境的需求而产生,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城市中。

“口袋公园要做到简约不简单,小巧不局促。”王伟军表示,2022年,我市每个区至少要新建改造10个口袋公园,各区要打开思路、更新理念,进一步拓展城市中心区的绿色公共空间,挖掘潜力,梳理街头绿地和闲散的公共空间,结合现有绿地的改造提升,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口袋公园建设方案将充分考虑群众需要,注重功能性、文化性与参与互动性方面的提升,比如设置休闲座椅、体育健身设施等,为周边社区居民服务,切实增强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 吴海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