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题:首都战“疫”进行时——疫情防控基层见闻实录

新华社记者郭宇靖、吉宁、张骁

4月中下旬,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突袭”首都。从部分区域供应紧张到货源保供,从临时封控到区域核酸筛查,从确诊处置到街道战“疫”,首都正以“以快制快”的速度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风险,与病毒赛跑……

以“北京速度”确保物资供应

“货源其实很充足,并没有打无准备的仗。”24日,北京市朝阳区物美超市惠新店总经理张传涛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调货,这家超市直到晚上11时多还是人声鼎沸。

惠新店是物美超市在朝阳区最大的门店之一,经营面积约6500平方米,员工达350名。22日,自北京市通报了朝阳区第一例阳性病例后,这家门店经历了一次“囤货潮”。

28日晚,记者在这家超市见到了张传涛,略显疲惫的他给记者算了这些天的销售数字:米面粮油销量增长6倍,蔬菜销量增长4倍……

为了加强保供,全市保供企业启动24小时不间断备货机制,仅朝阳区就有353家商超门店大幅增加补货频次,备货量提高到日常的3倍至5倍。张传涛说:“我们全体员工停止了休息,齐上阵保供。”

在这家超市里,仓库的货品全摆了出来。“把商品堆起来,让所有顾客看着踏实,同时和顾客不断解释,引导理性消费。”张传涛介绍,商超也和快递企业展开了合作。

稳健的供应链、充足的货品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就像大动脉,把蔬菜水果、日用品等生活物资送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北京市物美超市所有门店采用“自然闭店”,即直到最后一名顾客离开再关店;美团买菜、盒马鲜生等线上配送时间延长至24时……随着北京相关部门和各企业一连串的应对措施出手,“囤货”现象很快平息。

北京的一家超市正在补货。(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部门了解到,北京市目前正在全力保证市场供应,监测市场动态,让货品供应“进得来”“补得快”。

以“北京温度”展开全市筛查

24日晚8时许,丰台区农村合作经管站办公室主任刘强接到了电话通知:25日凌晨5时前,作为下沉干部,赶到成寿寺街道支援核酸检测。

凌晨4时,天蒙蒙亮,刘强赶到了街道等待工作分配。他所在的流动检测点主要负责到辖区内的大型企业进行集中核酸检测。“我们服务对象是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1000多个职工,每个车间的人测完马上可以回去生产。”

“请您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排队”“请您提前准备好身份证”……在检测点,信息登记、名单核实、秩序维护、宣传引导等服务工作一个都不少,工作人员尽可能做好前置工作。

根据部署,每个检测点有一位“点长”和多位街道及下沉干部共同负责。刘强所在检测点有两张检测台,五名医务人员轮值负责。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检测点采用了专用的软件,通过图片识别扫描身份证读取号码,平均不到10秒就能完成一次身份录入。

在他看来,由于北京市前期的准备工作充足且经过了多轮疫情的考验,目前工作部署、流程和安排有条不紊。“大家都非常配合,绝大多数都主动进行检测。”

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26日起北京市更大范围的核酸筛查启动,这意味要增派大量的人手到一线进行协助。

海淀区7200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支援,朝阳区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充实防控力量……此轮疫情以来,像刘强这样的万千党员冲在一线,携手作战。目前,北京市主城区及平原地区第一轮区域核酸筛查已经完成,累计采样达到1981万人次。

以“北京力度”应对疫情

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作为防疫“基本单元”的各街乡镇、社区村“手挽手”“肩并肩”,共同筑牢战“疫”防线。

26日,与朝阳区交界的通州区杨庄街道连续出现3例初筛阳性病例。这个挂牌成立不足2年的街道,如何应对隐匿来袭的疫情?

当日上午8时,街道接到疾控部门电话:出现1例初筛阳性病例。不到10分钟,社工和物业人员已经封控病例所在楼宇并告知居民,街道工作人员、机关干部、公安、安保随即到达现场支援……下午和晚间,2例初筛阳性病例小区以同样模式快速处置。

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下发的专业防疫工作指引,街道层面迅速落实。“一旦接到防疫指令,街道领导负责什么、干部下沉到哪儿、社区怎么做非常明晰。这不是纸面预案,是经过实践检验和事后复盘的操作办法。”杨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永海说,街道战“疫”和防疫同步推进,疫情处置没有影响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有序推进的“密钥”也在于事前科学谋划、提前准备。

杨庄街道有序推进区域核酸检测。(受访者供图)

2021年开始,街道按照部署将“街乡镇”集中核酸检测调整为辖区内社区、村庄、重点商圈全覆盖,检测点开设在百姓身边,各类检测设备设施提前到位安排,最快十几分钟就能投用。

李永海说,和病毒赛跑不分昼夜,早一秒落实管控,居民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对基层社工来说,早一秒帮居民解决问题,就早一秒感到心安。“疫情面前,街道和社区就是居民的依靠,我们不退不让、全力迎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