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关于中小学生睡眠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新华社2日发布消息,为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精确”提出: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其实关于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标准”,并不是新闻。早在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就曾印发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通知,明确提出过相同的标准。如今,这一要求再被教育部以通知的形式提出,起码说明一个问题——当初的规定并未落实。这也是为什么新通知一经发布,一条“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网友评论,能获得9000多个点赞的原因。

不可否认,在此次教育部印发的通知中还设计了许多配套措施,比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游戏运营商“确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等。但说到底,问题的关键,仍在于这些要求能不能被落实。小学上午上课时间推迟到8:20,有没有考虑到上班族家长送孩子的难题?在许多网络游戏、短视频平台儿童模式形同虚设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游戏运营商“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教育部这一通知虽是好意,但若不能落到实处,结果仍然只是“美好的理想”。

其实,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背后,对于学生、家长乃至学校来说,无非都是课业压力使然。当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谁能尽快适应,书背得多、题解得快,谁才能脱颖而出。睡眠问题不过是“衍生物”而已,如果不从根儿上想办法,那么仍然难脱“头痛医头”的窠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