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倍妖股英飞拓跌停了!
1月5日开盘,英飞拓低开低走,25分钟后,股价跌停。截至收盘,英飞拓最新股价为11.78元/股,最新总市值为141.2亿元。
就在昨日1月4日,英飞拓一度涨超7%,股价创近6年来新高,达13.4元(前复权价)。当天,英飞拓的换手率达24.38%,成交金额达33.13亿元,可见有不少投资者追高。
(相关资料图)
而1月5日,英飞拓股价跌停,2个交易日振幅达13%,昨日追高的投资者浮亏不少。
公开资料显示,英飞拓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子安防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主营业务为人物互联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建设和运营服务商。英飞拓系统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医疗、交通、政务、社区、园区等多个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
英飞拓今日股价跌停背后,也跟其净利润亏损有关。
1月4日晚间,英飞拓发布了2022年全年业绩预告。根据公告,英飞拓预计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8亿元-20亿元,同比下降31.88%-38.69%;预计全年净利润亏损6亿元-8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其实,自从2010年12月上市以来,英飞拓的盈利能力一直不稳定。
2010年至2015年,英飞拓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4亿元、3.55亿元、7.57亿元、9.61亿元、9.79亿元、18.1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8亿元、0.43亿元、0.13亿元、0.62亿元、0.34亿元、0.68亿元。营业收入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净利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2016年,英飞拓遭遇上市后首度亏损,当期净利润为-4.21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英飞拓大规模跨界转型。
借助高溢价收购,英飞拓表面上的经营业绩好转。2017年、2018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1.39亿元。但2019年,公司净利润再次下降45.9%至0.75亿元。
2020年,英飞拓经营业绩有所回升,实现营业收入52.37亿元、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3%、16.52%。
但是,业绩回升只是昙花一现。2021年,英飞拓实现营业收入29.36亿元,同比减少43.95%,净利润为-14.35亿元。
短短2年时间,英飞拓净利润合计亏损20.35-22.35亿元。
此外,1月3日,深交所向英飞拓下发关注函,追问公司股价异常大涨、出售资产交易等原因。
2022年12月30日,英飞拓发布公告称,拟在淘宝网资产竞价网络平台上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全资子公司新普互联51%的股权,挂牌底价为3.264亿元。
据了解,新普互联是英飞拓高溢价收购而来。新普互联的前身是普菲特,主营数字营销,2016年,英飞拓以6.4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普菲特100%股权,6.40亿元的评估值较其净资产增值6.13亿元,增值率高达2159.81%。
借助本次收购,英飞拓实现产业转型。收购之后,英飞拓将普菲特更名为新普互联。
在超高溢价收购的背景下,交易对方承诺,2016年至2018年,标的公司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0万元、6500万元、8450万元,合计为不低于19950万元。承诺期,新普互联合计实现净利润20895.78万元,业绩完成率为104.74%,精准达标。
但是,从2021年开始,新普互联经营业绩大幅变脸。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其分别亏损2.42亿元、1.3亿元。持续亏损,不仅亏掉了业绩承诺期贡献的净利润,反而拖累了英飞拓。
如今,将持续亏损的新普互联出表,担心无法出售,竟然以债转股方式向其增资5.37亿元,英飞拓的蹊跷之举被指进行不当利润调节。
不断做减法,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净利润继续亏损,类似的惨淡现状,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却是股价异常大涨。
如果时间拉长,英飞拓股价在2022年出现两轮暴涨,第一轮暴涨与信创概念有关,第二轮暴涨发生在近期,刺激因素主要与荣耀“借壳”传闻有关。市场曾传言英飞拓与荣耀的“借壳”上市传闻。
信创的全称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它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行业包括: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新兴安全等多个行业。
政策对于信创产业比较重视,大力支持,并且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抢占数字经济产业链制高点。
因此,自2022年10月12日起,英飞拓从3.22元首个涨停日起步,截至1月4日收盘,60个交易日,股价飙至13.09元,大涨325%。
2022年12月,关于荣耀上市的传闻不断,外界有传闻称荣耀将借壳深圳国资旗下上市平台实现上市。受此影响,包括英飞拓在内的多家深圳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卷入传闻并股价大涨。
梳理盘面发现,英飞拓在2022年12月份,受传闻影响,股价大涨129%,创出公司上市12年来单月最大涨幅。
不过,荣耀和英飞拓方面都否认了相关传言。
对于英飞拓前期大涨以及今日跌停,股民投资者也议论纷纷。有投资者表示,“追高的今天吃大面了”,还有投资者表示,“不看业绩,盲目跟风瞎炒,总有人不吸取教训,要当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