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自2022年12月19日以来,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 接诊发热患者数量增加近150% 。如何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保障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记者了解到,中心通过对发热哨点升级扩建等举措,不断优化服务,提升细节,为社区发热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改造扩建“双管齐下”
面对比以往增加数倍的就诊量,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跨前一步做好准备,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充实发热哨点医务人员的配备,不断优化就医流程,增强急救药品、抢救设备配备,做好物资储备。日前,一位有发展成新冠感染重症倾向的91岁老人,在中心医生的治疗下成功恢复健康,1月13日到中心复诊。
中心通过改造室外走廊,增加发热诊疗区,连夜铺设医保线路、安装就诊电脑和收费挂号系统,保障发热患者就医。扩建后的发热诊室能容纳2个诊疗工位,并实现挂号收费发药、诊疗“一站式”服务。每日发热接诊量从单日50人,增加到每日120人,不仅有效保障社区居民在家门口的就医需要,也真正发挥社区发热诊室的作用,为上级医疗机构分流患者。
据悉, 中心每周七天提供发热诊疗服务 ,采用“早上早一点、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的做法,尽力满足患者少等候、看上病、配到药。
安全便捷“多重保障” 近期,到凌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配小分子药物的患者日益增多,在患者首诊时,中心医生会根据患者既往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肥胖、重度吸烟等情况进行初筛,主要根据一般生命体征、呼吸频次、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合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的结果,综合性地判断患者是否有危急重症倾向。
由于小分子药物与一些慢病药物有配伍禁忌,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加强监督审核,中心特别建立“小分子药物审方群”,当班全科医生填写药品申请单,说明患者既往史和医生对病情评估情况,并提交至群内,科主任和中心副主任在线上逐级审核,形成以患者用药安全为核心的闭环医疗服务。不仅给使用小分子药物患者“多重保障”,兼顾便捷性与安全性,更形成及时响应、实时互动、多方参与的在线审核模式,使诊疗更为精准,保证患者安全用药。
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