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
8月24日,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
在江苏扬州举办
【资料图】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信长星在开幕式上致辞,提到
从时空上讲,可以用跨越古今、纵贯南北、联结中外三个词来描绘大运河。
—— 大运河跨越古今 ,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能够透过千百年来留下的丰富遗产遗迹,近切领略2500年前邗沟初开的魄力以及后来隋唐盛世的鼎盛、宋元明清的风华。
—— 大运河纵贯南北 ,从地理上联结了中国,促进了地域文化交流交融交汇,助推了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从心理上凝聚在一起。
—— 大运河联结中外 ,见证了高僧鉴真六次解缆东渡,迎接了不计其数的旅行家、使者、客商等来到中国,承载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互惠交流,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
大运河,流动的文化遗产
自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
苏州便不断打磨经验、探索模式
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
“精彩苏州段”
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生机!
01
坚持整体保护,呵护千年古城记忆
苏州是大运河沿线
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
城内4条运河故道、7个遗产点段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苏州段北起相城区望亭五七桥,南至吴江区桃源油车墩,纵贯南北96公里(其中苏州境内81公里,江浙两省交界段约15公里),纵跨5个区,串联望虞河、吴淞江、太浦河等河道,沟通黄金水道长江,串联太湖、阳澄湖、独墅湖等众多湖泊。
大运河穿城而过,以护城河相连
惊艳了苏州的千年时光
护城河内,大运河与粉墙黛瓦温柔缱绻
护城河外,大运河是繁荣的黄金水道
为呵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
苏州用心守护千年文脉
↓
立法保护大运河
其中,地方性法规
《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
于今年5月正式实施
还编制了一系列规划
统筹遗产本体、千年古城、水乡古镇、
河道水系整体保护
灵活运用数字技术
建立苏州大运河文化遗产
监测预警管理平台、
国家文化公园网上展示平台
全面完成虎丘云岩寺塔、
全晋会馆、吴江古纤道、宝带桥、
盘门城墙等大运河遗产点
保护修缮和部分三维数字建模
强化运河生态治理
大运河苏州段5个国家、省地表水
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大运河生态长廊的
底色更绿、成色更足
02
坚持活态传承,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以文化人、以文兴产、以文塑城
苏州聚焦文化挖掘和文旅融合
带动城市文化品质整体提升
塑造专属苏州的运河文化品牌
↓
布局建设苏州“运河十景”
打造了京杭大集、石湖五堤等标志景点
推出了一批古城内河水上游精品线路
构建了平江街区“苏式生活展示馆”、
“枫桥夜泊”船舫等一批特色空间
让运河沿线
成为人人向往的“理想栖居地”
多元立体展示苏州运河文化
推出民族交响组曲《江河湖海颂》
原创主题舞剧《运•河》
连续承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等
系统挖掘运河文化内涵
组建研究分院、出版地方运河专史等
开设中小学大运河文化校本课程
举办“童书大运河”硬笔书法大赛
03
坚持合理利用,再绘锦绣运河画卷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统筹保护利用好大运河黄金水道
空间资源、岸线资源、航运资源
↓
以大运河觅渡桥至宝带桥段为重点
深化开展运河沿线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布局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载体
大力提升沿线环境
实施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
完成加固堤防总长155.26公里
建成了高标准的休闲健身、文化旅游、
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
持续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
通达度和辐射力
完成苏申外港线航道整治工程、
苏南运河苏州市区段三级航道
整治工程建设等
推动大运河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和农文旅项目建设
大运河沿线
累计建成省级绿美村庄77个
努力再现“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的诗意江南
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
传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
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未来,苏州将继续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
保护我们的大运河
建设“水城交融”的最佳典范
来源:苏州发布
编辑: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