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教育的本质是反馈》专栏的第12章

利用本能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但大多数父母却是在对抗孩子的本能,这也就难怪父母教育孩子会感到很难很累了。

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就需要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大脑。


(相关资料图)

非常原始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可以简单地分为三部分,从下到上依次是爬行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其中理智脑算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是在爬行脑和情绪脑基础上进化来的,也是我们人类之所以能统治这个星球的关键,掌控着人的逻辑、认知、计划等。

而爬行脑和情绪脑则是很早就出现的,控制着人们的基本生理功能和情绪部分。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没有了理智脑,我们就跟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而如果没有了理智脑和情绪脑,我们则会跟其他爬行动物一样。

尽管理智脑很强大,但是相对于已经出现上千万年或者是上亿年的爬行脑和情绪脑来说,作为刚刚出现几百万年的理智脑来说,它的力量要远小于后两者。因此当理智脑和情绪脑、爬行脑产生矛盾时,理智脑往往是失败的一方。

就比如说,我们理智上知道多看书是好的,但是追逐快乐逃避痛苦的本能会让我们选择更加快乐的事情,比如说看手机。因此我们看书往往看不进去,但是玩手机却能玩一天。

理智脑和情绪脑、爬行脑力量的差距也就决定了,如果我们无法调动后2者的本能力量的话,我们做任何事都会很痛苦,因为我们是在用理智脑跟情绪脑、爬行脑作对抗,而理智脑又天生力量弱小,那能不痛苦吗?

痛苦也就罢了,但力量的差距决定了,当我们依靠理智脑时,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力量悬殊太大了。

但很不幸,当前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恰恰就是指望调动孩子的理智脑,因此也就注定难以教育成功。

利用理智脑的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喜欢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是讲道理,期望通过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

比如说父母会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然后期望孩子从此改正学习的消极态度,在学习中变得积极主动,去自律的学习写作业。

父母是不是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呢?有,在父母的辛勤教育下,孩子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他们可能好像会觉醒几天,去积极努力的学习几天。但你会发现,他们并不能坚持,往往只会管用几天。

当然,在我们明白理智脑和情绪脑、爬行脑的力量差距之后,我们就知道这很正常,只不过是理智脑又一次失败了罢了。

但是往往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到自己苦口婆心教育,而孩子却没有多大改变,于是父母往往就会情绪失控,开始批评指责孩子。其实对于父母来说,他们的生气发火也是理智脑失败的结果,但凡用点脑子想一下,他们就应该知道这种生气发火是没有意义的。

而当父母对孩子生气发火时,父母的这种愤怒情绪就会被孩子的情绪脑视为挑衅,因此就会激起孩子的情绪反应,这时孩子的理智脑就更不起作用了。哪怕他们从理智上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是情绪脑的力量太强大了,他们只会遵从情绪脑的控制反抗父母,维护自己的自尊自恋,因此孩子不仅不听父母的,反而会跟父母对着干。父母越是让他们学习,他们反而就越是不学习。

这就是父母利用理智脑教育的结果。

期望通过让孩子用理智脑来控制情绪脑和爬行脑是不现实的,因此父母的这种企图激活孩子理智脑进而改变孩子行为的教育方式注定会失败。

要想真正的教育好孩子,我们需要激活孩子的理智脑,但更需要调动孩子的情绪脑和爬行脑,这才能真正的改变孩子。

那如何调动孩子的情绪脑和爬行脑呢?如果你理解情绪脑和爬行脑的工作原理,你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情绪脑和爬行脑的工作原理

情绪脑和爬行脑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追逐眼前的快乐,逃避眼前的痛苦。

在理智脑出现之前,因为没有理智脑,那生物当然也就没有长远的计划能力,因此它无法用长远的结果对自己行为做出判断,所以生物判断行为是否有效的最简单方式就是眼前的反馈。

眼前的行为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给自己带来了快乐,那它就是好的行为,就需要重复;相反,如果眼前的行为带给自己的痛苦,那就需要逃避。比如说,生物偶然发现了一种新的猎取食物方式,这种方式更加高效,那生物就会抛弃以前的猎取食物方式,就会重复当前新的方式。

这就是情绪脑和爬行脑的最基本工作原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