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年龄不大,但在十年时间里,却实现了许多人一生都不可能实现的壮举;他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但他的专业技术,却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他不善言谈,但名声却已经传遍全国同行……今年6月,他在全国船检行业最高等级技术比武中,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一等奖。
【资料图】
一个湖北宜昌土家族小伙子,却偏偏喜欢上了江苏水乡南通。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到南通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当了一名普通的验船师。可是,他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却以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吃苦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超乎寻常的杰出成就,很快成为南通、全省、乃至全国船检行业一面旗帜。他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努力、到底有过怎样的经历呢?他经常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几经预约,我们终于盛夏时节采访了这位国内船检行业顶尖人才,追踪到他勠力争先的奋斗轨迹。
踏入学府,刻苦学习
1988年1月,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个小乡村的郑家,突然传出一阵震耳的啼哭——一个男婴手舞脚蹬地来到人间。父母喜极而泣。望着久哄不静的儿子,郑父无可奈何之际,突然想到了一个字——律。他希望儿子一生能守规矩,接受他律,更能够自律,做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于是,就为他取名郑律。
郑律从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2006年,他顺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其专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大学本科四年时间里,郑律同志深知本科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在其他同学忙着打游戏的时候,他总是在自习室默默地学习。高度的自律,使他在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在本科寒暑假期间,虽然他不具备进入各个科研实验室的条件,但为了实现心中对船舶研究的向往,他在被多次拒绝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向导师申请加入科研实验室。其真诚的求学态度,终于打动了导师的心,被破格允许进入科研实验室学习。在做各种实验项目时,郑律主动给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当帮工,总是挑苦活累活干……这段时间的经历,不仅使他学到了许多远超他学龄段的专业知识,也使他受到了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青睐,得到了他们的诸多指点。其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为他以后成为一名优秀验船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郑律同志如愿以偿考上了本院船舶专业研究生。在这期间,他先后作为实验室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与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海军装备研究院和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等单位合作6个科研项目;在《中国舰船研究》《船舶》《ICMSE2012 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2篇学术论文;成功申请了“不平衡激励力及不平衡弯矩联合作用时设备对船体激励载荷的间接测量方法”“新型低噪声海底阀箱结构”等5项国家专利。特别是,他通过“有限元”方面的学习研究,掌握了船舶结构动力学和静力学分析的核心要领,为后来成为南通船检行业唯一精通船舶直接计算的验船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鲜衣怒马意气风发。2013年7月1日,郑律同志被南通市作为人才引进,大步走进南通市地方海事局,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潜心钻研,刻苦攻坚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晚年写的一首诗。它,曾经是不少大中学生的座右铭。它告诉人们,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失败千次后总会成功,只激励了不少人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努力研究。郑律同志一直牢记着这首诗,并且时刻注意身体力行。
在学校学到丰厚的理论知识,一定要尽可能地应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通过实践,让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升华。2019年,郑律同志从大局和发展出发,面对船舶环保成本高昂的现状,主动作为、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创新,提出了客船使用柴油机和锂电混合动力技术新思路。为此,他一边开展理论研究,一边大胆进行实践。甚至在有人说他“异想天开”的情况下,仍然抱定信心,坚持努力,奋勇向前。功夫不负苦心人。在领导和同志们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他利用几个月时间终于攻克相关的技术难关,其创新理念和举措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为中国船舶航运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1年,郑律同志和支队另外两名验船师,前往广东阳江执行船舶营运检验任务。他根据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和做法,在充分兼顾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科学优化和简化标准和程序,改变了传统的检验模式,原定一个月的工作量,他们仅用了7天就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随后,他们途经广东中山、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福建平潭等地,一路绵延1500多公里,执行总计10家航运公司申请的16条南通籍风力发电安装辅助船的法定检验任务。最后,仅用了原计划一半的时间,就出色完成了所有申报营运船舶的检验任务,为船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多年来,郑律同志在科学研究方面刻苦攻坚,取得了卓尔不凡的业绩,为南通船舶检验事业发挥了巨大的“导航”作用。2014年,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3期发表论文《声学建模和阻尼损失系数对舱室噪声影响的研究》,在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主办杂志《船舶》第四期发表论文《水深对某典型FPSO及其系泊系统影响研究》; 2020年,在《工业A》杂志发表论文《试分析质量检验在船舶建造中的作用》; 2021年,其撰写的《停靠方式对船舶水动力性能影响研究》在《江苏船舶》杂志发表。他个人获得A类注册验船师和高级工程师资质。
不畏艰难,刻苦贡献
一个积极向上、从来不甘落后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表现出“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精气神。
熟悉船检业务的人都知道,船检工作相当辛苦。特别是,冬天,要经受零下十几、甚至二十几度的寒冷;夏天,要经受四五十度、甚至六十多度的高温。2019年8月的一天,他带领一名同事来到长江天生港水域执行船检任务。其时,船舱内的温度仪显示气温已经达到53℃左右。他二话不说,立即抓紧时间开始工作,不一会儿身上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临近中午,整个船体被烈热暴晒了半天,舱内温度已经达到56℃左右。他们仰起脖子灌足了凉水,又义无反顾地钻进了船舱……当他们完成“规定动作”钻出船舱刚刚踩上甲板时,明显感觉到穿着皮鞋的脚底下炙热、滚烫,伸手一摸栏杆,手像被电触了一样,条件反射地立即缩了回来。此时,甲板已经达到了62℃……
身为验船师,就注定了东奔西走、南征北战。据郑律同志的同事介绍,郑律同志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港口码头,南到南海,北到黑龙江,西到西藏青海,许多地方都留下了郑律同志佳话。2019年9月,郑律同志在父亲身患肺癌、临终需要陪护期间,仍然坚持在病房内完成了24.8m锂电和柴油混合动力客船等7套图纸的审图工作,用全部心血印证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2018年3月份,郑律同志接到一项特殊任务——为一艘“东湖号”接待船完成检验任务。该船为纯锂电池动力船舶。然而,那时锂电池动力船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郑律同志白天摸索,晚上研究,食不甘、睡不香,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相继攻克了锂电池船舶建造、船用电池组装、码头充电和电池实时监控等技术难关,完成了船舶图纸审核和建造检验任务。当年4月28日,“东湖号”锂电池船舶,以其绿色环保的独特优势和安全高效的突出性能,开启了精彩的首航,圆满完成了国家外事活动接待任务。随后,他迎来了自己人生和事业的“高光”时刻:2021年在全省验船师技能比武中勇夺第一;获得2020至2021年度省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以党性铸党魂、敢争先作贡献。截至目前,郑律已经高效安全完成各类船舶图纸审查2000多套,船舶检验3000多艘次,完成液化天然气动力船、纯锂电池电动船和混合动力船舶等100多条新型船舶的结构和性能校核工作,实现船舶检验率100%、发证合格率100%、群众满意度100%;他,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展示了南通的风采,为中国船舶航运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奉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