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之声已经响起。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生产中的暖意和用电量一同增加,用电数据是重要经济先行指标之一,全国多地用电量整体呈现加快恢复态势,走出上扬曲线,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回稳向上的动力。
在今年的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中,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以电力大数据“加油”的特点更为突出,农村电网重过载、频繁停电、低电压等“瓶颈”问题得到改善。贵州电网接入春耕备耕生产用电配电变压器36万余台,对所有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用电需求进行监管,力保不误农时。电量的数据同样体现在刚刚结束的春运中,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营业性客运量达到3年来的新高,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复苏带来用电量增多。
中电联预计在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拉动下,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会同比增长6%左右,预期增速明显高于前一年的3.6%。今年以来,电表上的指针也印证了这一预测,并展现出当下各行各业拼经济的忙碌劲儿。比如在浙江省,从1月21日到2月5日的半个月里,第一产业日均用电量增长24.04%,第三产业增长5.56%。
全国用电量增加的同时,需求结构也在朝着环保高新的方向优化。工业一直是用电大户,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六成以上。工业经济增长和用电量的关系,受工业内部的结构及其产品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工业中用电的“加减法”则直观反映出产业升级的趋势。“减法”体现在建材行业和黑色金属冶炼行业这些高载能行业上,去年其全国用电量同比下降,同时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则在做“加法”,全年用电量明显上升。
用电量的一加一减之间,是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上端移动的成绩。今年这一结构调整更加明显,比如1月份甘肃省新能源制造业中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生物药品制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速大大高于整体增速,分别达到620.47%、42.49%、25.78%。
值得一提的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加的同时,所用的电也在“变绿”。预计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屡创历史新高,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从徐徐转动的风机叶片,到连接成排的光伏电池,再到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都在为中国经济充电蓄能。
用电量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风向标”,在飞转的电表中往往能看到经济活力增强、工业总产量上升,其背后则是各行各业开工充分和就业岗位增加。看看当前的“电表”能发现中国经济十足的能量,让这股庞大能量更持久就需把各方面保障工作做实做细,让每一度电都能更有力地推动当下经济发展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