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气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日常出行、农作物播种……都与天气息息相关。人类对气象的观测有怎么样的发展历史?各种类型的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气象灾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气象观测一般使用哪些工具?为了解开这些谜底,4月2日下午,杭州网小记者来到了杭州气象科普体验馆,探究“万千气象”的奥秘。

走进杭州气象科普馆,大厅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些气象监测仪器,墙上的文字介绍着杭州气象局的发展历史。“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既是杭州气象科普馆,也是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同时还是杭州市雾霾温室气体监测中心站,杭州的气象数据就是在这里监测产生的。”讲解员蒋傲天介绍道。

来到气象历史展区,杭州市红领巾气象服务队的志愿者王正浩为大家详细地介绍着中国的气象发展史。“大家眼前所看到的这只鸟叫相风乌,它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风向标,比欧洲同类风向标的发明要早一千多年……”面对着气象知识渊博的同龄人,大家也都听地格外认真。

活动中,讲解员孙鹏和蒋傲天两位老师循循善诱,通过形象的描述,细致的讲解,孩子们对大气水循环、云、雨、雷电等天气现象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对温室效应和雾霾的形成也有了系统的了解。“我们要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减少温室效应和雾霾的产生,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孩子们有感而发。

除了气象科普馆内场丰富的科普介绍,外场的气象监测仪器也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百叶箱、风塔、雨量器……各种只在课本上见过的仪器真实地呈现在眼前。百叶箱高1.5米,因为1.5米处的大气相对稳定;外表面白色,箱内的空气不会因箱壁升温而烤得很热,所测出来的气温和湿度就有较强的代表性;百叶用来通风和避雨……原来这些仪器所有的设计都内藏乾坤。在这里,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迸发,他们化身成了“十万个为什么”,而老师变成了“百科全书”,一问一答,现场气氛活跃。

据悉,为本次活动提供讲解的孙鹏、蒋傲天两位老师都是杭州市气象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杭州市气象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3月23日,旨在通过招募气象志愿者,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关注杭州气象事业,努力学习气象相关知识,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参加各类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主动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常识。杭州市气象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均为各大高校或社会人士,由于气象科普所需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志愿者均经过培训。他们每周六在气象馆开展常态化讲解引导服务,为前来学习气象知识的市民、学生进行通俗易懂的气象知识讲解服务,宣扬气象防御知识,弘扬气象文化,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