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分为特殊化妆品和普通化妆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14亿人口中,有接近4亿人使用化妆品,其中有30%左右会用到一种特殊化妆品,这就是祛斑美白类产品。据江苏省消保委投诉数据显示,去年对特殊化妆品的投诉量呈现上升趋势。一些消费者使用美白淡斑产品后对皮肤造成的伤害,一直困扰着她们的生活。
前不久,记者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医疗美容科遇到了前来复诊的陈女士,她被面部皮肤问题困扰了半年之久,作为一名年轻人,是否能保住原有容貌这件事令她十分焦虑。她告诉记者,这些麻烦是从使用了一款美白淡斑产品之后开始的。
陈女士:在他们店做清洁补水的项目,他们建议我购买一款美白淡斑的精华,说我这个皮肤有一点点色斑,就在右边。用他们的产品可以有淡斑还有预防新的斑长出来的效果,而且那个产品他们说是纯中药提取的,所以我当时听了很心动。
(资料图片)
心动后的陈女士购买了商家推荐的产品,使用产品一周后,陈女士的脸部就出现严重脱皮,发红,刺痛难忍的情况。
半年过去了,陈女士的脸部急症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她的皮肤变得非常敏感,稍微遇热遇冷脸部都会发红发痒。医生表示,陈女士脸部皮肤是外用刺激性产品引起的皮肤屏障受损,很难完全治愈。
医生介绍,近些年每个月都会接到不少这类的患者,大多都是因为在网购平台或是朋友推荐购买使用了一些所谓的“美白祛斑”产品而导致的皮肤问题。而像陈女士这样的病情还不是最严重的。
根据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反映的情况,记者登录电商平台输入“美白祛斑”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产品超过4000件。记者注意到,这家平台上销售的这款标称“纤丽祛斑王芦荟增白祛斑霜”产品月销量已经超过300件。在产品详情中介绍,此款产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并宣称三步深入基底。产品详情中还张贴了多张产品使用前、后效果对比图。客服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用户反馈效果很好。
但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消费者的体验并不像商家所宣传的那样让人放心。在这款产品的买家评论中,有消费者反映,收到的产品里有异物;还有买家反映,用了此款产品三天,脸又红又肿还疼。
针对消费者使用后的一些不良反应,记者再次与客服取得联系,客服强调“祛斑霜都是功效型特殊化妆品”,而对于评论中有些消费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客服却表示:这些是正常反应,没有反应是无法祛斑的。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 赵鑫:美白祛斑类的产品作为护肤品,它是不应该有医疗相关的风险,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对皮肤造成损伤。所以如果消费者反馈说使用以后存在着一些红肿、脱皮、疼痛等反应,那商家或者是客服回复是正常反应,或者说没有反应就祛不了斑,那其实是不科学的。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投诉增长迅猛。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有关化妆品产品投诉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20年有关化妆品产品投诉总计7563件,2021年有关化妆品产品投诉总计14358件,增长了近一倍,到了2022年,投诉量就增长到了25400多件(25401件)。
其中,关于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在2020年全年有2245件投诉,到了2022年就有7300多件。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数据显示,2022年共收到涉及特殊化妆品产品投诉1839件,与前一年相比在化妆品投诉中占比提高了7.2%,特殊化妆品产品投诉量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
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监测到有关祛斑美白产品相关的舆情信息共计70661条,其中,消费维权信息27687条,占舆情信息总量的39.2%。
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介绍,大量的消费者投诉集中在美白祛斑产品带来的皮肤伤害上,过敏、疼痛、脱皮、皮肤溃烂等情况在投诉中屡见不鲜。许多消费者和专家认为祛斑美白产品的重金属、激素等基础安全性问题严重。为回应广大消费者的关切,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决定组织一次美白祛斑产品比较试验,希望能从科学实证的角度找出消费者被伤害的真相。
就在本周四(7月27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这次美白祛斑产品比较试验分析报告。内容显示,45批次样品中,有7批次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无注册备案信息、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突出。
记者注意到,这次比较试验有5批次样品均重金属超标,其中重金属汞超标倍数达到上千倍。在1批次套装样品的日霜中还检出禁用激素超标达到上百倍。这样的产品美白效果可能一时比较明显,但对消费者的健康却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记者了解到,这次比较试验是由江苏省消保委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快手、抖音、淘宝、拼多多、京东、苏宁易购、天猫、唯品会共8个电商平台进行采样。
检测专家向记者介绍,《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明确规定,重金属铅、砷、汞、镉被列为有害物质,是化妆品上市前注册备案的必检项目。铅、砷、汞、镉被禁止主动添加在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被列为禁用物质。
江苏省消保委将持续发挥监督职能,跟进整改结果,保障消费者权益。
其中着重强调:在选择产品时应注意标签的宣称内容,标有医疗作用或虚假引人误解以及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内容的产品不要购买。这类宣称词一般为处方、药方、消炎、奇效、顶级等,都是化妆品销售时禁止宣称的内容。
专家指出,与其他普通化妆品相比,美白类化妆品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管的同时,对美白化妆品安全常识的普及同样重要。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 颜江瑛:这个黑色素的形成是人体的一个正常的生理功能,它也是保护我们的皮肤免受紫外线过度的伤害的一个过程,当然,追求美有的人是希望黑色素少一点,能够更美白一些,那就会通过一些防晒的这种手段,物理的防晒,或者说我们涂抹防晒剂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同时也是保护皮肤免收紫外线的伤害,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过度地去干扰或者是阻止黑色素的形成,它毕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保护功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上刊文指出,过度干扰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可能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专家表示,美白的背后没有生存和医学健康需求,所以从监管角度来讲,不允许产品存在医疗和健康风险。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追求美白化妆品的美白效果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