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昭(智次方创始人、云和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
物联网智库 原创
(相关资料图)
导读
自从苹果推出头戴式显示器Vision Pro以来,就有围绕其对元宇宙的意义,是否足以拯救元宇宙的讨论。其实不存在“拯救”这一说法,元宇宙一直在低调前行。
这是我的第285篇专栏文章。
自从苹果推出头戴式显示器Vision Pro以来,就有围绕其对元宇宙的意义,是否足以拯救元宇宙的讨论。其实不存在“拯救”这一说法,元宇宙一直在低调前行。
6月16日,虽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西门子却宣布了一项大举投资的计划。西门子将投资20亿欧元(约157亿人民币)以扩大其在全球各地的制造能力、建立尖端的创新实验室和发展最先进的教育中心。
具体的举措包括在新加坡投入2亿欧元,兴建一座新的硬件工厂,该工厂将使用“西门子领先的数字孪生和创新性智能硬件技术”进行建造,同时西门子还将对成都工厂新增1.4亿欧元的投资,以提升和扩建这座数字化工厂。
表面上看,西门子与苹果的行为相隔十万八千里,但是实质上,他们共同指向了元宇宙的宏大愿景。
有外媒分析,西门子的逆势布局与投资,表象是西门子对全球制造能力的增强,而内核是西门子围绕产业元宇宙进行的一次能力验证与升级,加强其在工业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推动产业创新。
这个季度,西门子还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合作发布了关于产业元宇宙的研究报告,名为《破土而出的产业元宇宙(The emergent industrial metaverse)》,该报告预测到2025年,产业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欧元,并在本周举办的活动中进行了延续性讨论。
考虑到西门子一贯是工业领域的创新风向标,之前就曾带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而产业元宇宙正是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原生彼此相遇和协作的结合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一窥产业元宇宙的发展现状:
西门子等大型企业在产业元宇宙做了哪些布局?
为什么产业元宇宙将会先于消费领域成熟?
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呈现了产业元宇宙的哪些发展趋势?
西门子与英伟达携手布局元宇宙
西门子将Xcelerator开放式数字化业务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可扩展的多GPU实时推理开发平台整合运用,助力超级电池工厂FREYR提升产能,用于设计和运营其在挪威和美国筹建的超级工厂。
工厂中提供沉浸式的产业元宇宙体验,以3D形式来展现基础设施、工厂、机器、设备、人体工程学、安全信息、机器人、自动导引车以及具体的产品和生产模拟。这些技术可帮助FREYR满足固定储能、电动汽车和海上应用等领域对高密度、高性价比电池的激增需求。
下面这段视频是对FREYR中应用的产业元宇宙的全面呈现:
令人惊叹的是,当在数字工厂的内部“漫游”时,各种工厂设施的大小和规模一目了然。
这段实时、物理级精确的模拟,为大家展示了工厂内生产机器和机器人的移动方式,此外还能够模拟复杂的流程,并通过可捕捉机器信息的传感器,来实现实时性能可视化、进行人体工程学评估。
工厂经理可以使用西门子定制的应用程序来快速评估工厂绩效,并了解整座工厂的运营概览。
管理人员可以在应用程序中与同事基于同一个制造“单元”来召集会议,该单元可集中考虑关键人员、机器和物资,并将其置于虚拟工厂的重要战略位置来进行规划。
而后,团队可以检查出现周期问题的机械臂、访问机器性能数据、发现特定的周期问题,并查看带有机器性能传感器数据的实时视频流。
除了西门子之外,英伟达、IBM、微软等知名企业,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进产业元宇宙相关产品。
英伟达最新提出新型AI模型Neuralangelo,将2D视频剪辑转换为3D结构和对象,有望加快在虚拟环境中复刻真实对象的速度。
以前的AI模型在重建3D场景时,往往难以准确捕捉到重复的纹理模式、均匀的颜色以及强烈的色彩变化。为此,英伟达团队提出了一个将多分辨率3D哈希网格的表征能力和神经表面渲染相结合的全新方法:Neuralangelo。
Neuralangelo拍摄2D视频并将其自动转换为具有复杂细节和纹理的3D资产,使虚拟副本与复制的物理对象几乎没有区别。特别的是,Neuralangelo可以从手机视频、无人机拍摄的视频重建“高保真的大规模场景”。
IBM在2006年就率先推出过元宇宙的愿景,而且IBM始终坚持。比如IBM Digital Twin Exchange是一个促进数字资产交换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范围广泛的企业级数字资产。此外,IBM还与基础设施咨询公司Sund & Bælt合作,开发了一个基于AI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优化老旧基础设施的检查和预测性维护策略。
虽然微软在年初裁撤了XR工业元宇宙项目及其员工,表明不做自己的元宇宙,但这一举动让其他的XR平台不会视其为竞争对手,反而扩宽了微软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空间,令微软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比如通过Azure Digital Twins,用户可以利用建筑物、工厂、农场、能源网络、铁路、体育场馆甚至整个城市的数字模型,来构建全面的数字孪生。
产业元宇宙将会率先落地
近期GPT大模型、AR / VR产品、Web3、物联网、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发展,将我们指引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元宇宙。在这个技术即将打败人的经验,机器的知识终将超越人的知识的时刻。元宇宙可以作为一个宏大愿景,解决知识的产生、利用和规模化复制的瓶颈,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新突破。
根据ABI Research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估算,一致认为2030年,以数字孪生、增强型现场服务和预测性维护为代表的产业元宇宙可能会增长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这比消费元宇宙(500亿美元规模)要大一倍。关于产业元宇宙与消费元宇宙的规模测算,如下图所示。
在图书《产业元宇宙》中,我曾经对产业元宇宙做过定义:
产业元宇宙(Industrial Metaverse)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促进实体产业的高效发展,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产业元宇宙的必备特征包括:
持久性:产业元宇宙是持久的,她永远不会重启、暂停或者结束,她只会无限的运转下去,永不停止。
实时性:产业元宇宙是随时同步,保持实时的,她让每个人都可以实时参与体验。
经济体:产业元宇宙是一个充分运作的经济体,个人和企业都能够创造、拥有和投资数字资产,在产业元宇宙中工作或者投资,人们会获得预期的收入和价值。
互联互通:产业元宇宙具备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特性,包括信息互通、数据互通和价值互通。产业元宇宙中不存在烟囱式割裂的信息系统,不存在数据孤岛,孤立的系统就像封闭的国家一样,逐步落后和丧失地位,最终无法在产业元宇宙中存在。
共创共建:产业元宇宙的内容和应用程序是由参与者共同创建的,并且参与者分享最终收益。
目的性:产业元宇宙以促进实体产业的高效发展为目的,致力于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ABI Research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认为,产业元宇宙比消费元宇宙落地更快,规模更大的原因,是因为她具有提高运营效率的直观能力,而这一能力正是目前企业所普遍看重的。自动化、互联互通、虚拟建模对企业降本增效有明显助力,而数字孪生、区块链、边缘计算…都是产业元宇宙的技术模块。
2023年这一最新的研究结论,与我在《产业元宇宙》书中的判断也是一致的。产业元宇宙的基础就是CPS信息物理系统,不是新概念,只不过那时还不叫元宇宙。因此产业领域的元宇宙其实已经诞生很久,并且一直在演进。产业元宇宙的发展对于软件开发、远程工作、工业设计、制造流程、智慧城市等场景,更容易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为什么产业元宇宙比消费元宇宙落地更快?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To C和To B的差异。
To C和To B需求最大的差异性在于:“B端用户可以说出自己想要什么,而C端消费者说不出来。哪怕说出来,也可能不是真实需求。”这是华为公司在复盘智能手机的研发过程时,做出的总结。比如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那会儿,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不是特别看重拍照功能,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摄像头有500万像素就足够了。结果不到一年,手机就进入了800万像素时代,而且如今拍照功能甚至还成了许多手机的核心卖点。
对于To C,元宇宙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愿景理念,对于To B,产业元宇宙更接近于一整套的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
如果将元宇宙视为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情况非常复杂。而如果将元宇宙看待为一套技术概念,那么就有可能与To B的某些场景和需求相匹配。
因为很多行业的痛点不是因为新技术的诞生而产生,而是已经存在多年。新技术的涌现,可以为原有的痛点和需求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To B领域,大家面对的是场景和对象,是确切的物理系统,这个系统中的组织关系和任务也是明确的。比起To C的创造性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强调可视化、准确性和调优性,比起构建新的场景和体验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关注确切场景。
在To B元宇宙中,用户更愿意为解决问题所创造的价值买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这些技术不是目的,解决产业痛点问题才是目的。数据不能标准化是痛点,质量需要提升是痛点,资源浪费是痛点……产业元宇宙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价值。
我们一般认为消费端对于新技术的接受是最快的,但是之前的经验表明,事实恰恰相反,产业端的部分垂直领域(如军工等),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渗透速度也更快。元宇宙先作为一套技术组合在产业中应用,再逐步演进为新产业,乃至下一代互联网,或许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不能对技术的短期发展过于乐观,也不能对长期过于悲观。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思考产业元宇宙的影响,不仅限于特定的垂直行业,而是将其放在在更广泛的经济生态中进行规划。
由于数字孪生定位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融合部分,充当物理领域和数字领域之间管道的作用。因此《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分析,产业元宇宙很可能会参照和复制数字孪生的发展路径和增长过程。
产业元宇宙发展现状把脉
在西门子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产业研究的同时,安永与诺基亚也发布了一份名为《工作场景的元宇宙 - 如何驾驭产业元宇宙初探(The metaverse at work - A first look at how companies are navigating the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metaverses)》的研究报告,内容更为详细和充实。
报告收集了全球860名企业高管的调查问卷,并与行业专家进行了22次深入交流,主要发现包括:
企业相信元宇宙的力量,只有2%的受访者将“元宇宙”视为炒作。
如今,企业高管的观点越来越不依赖于市场热点,而更多的是基于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直接经验。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元宇宙有可能彻底改变互联网和数字化的进程,尤其是那些已经部署或者试验过产业元宇宙的企业,尤其持有正面态度。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元宇宙时,41%的高管认为元宇宙是一个整体性包罗万象的愿景,44%的高管认为元宇宙是数字化的下一个阶段。
58%计划进入产业元宇宙的企业已经试过了。
对受访者来说,产业元宇宙不是赌注,而是推进效率提升和协作改进的潜在机会。在对产业元宇宙感兴趣或考虑使用的公司中,58%的公司已经在进行应用试验或部署。对于剩余的尚未体验过产业元宇宙的42%的受访者来说,其中94%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试用或部署。
96%的受访者认为产业元宇宙带来了额外的创新功能,通过混合物理世界虚拟世界,将加速工业4.0项目的部署、使用和回报。
产业元宇宙正在创造巨大的价值,最显著的是成本降低,平均CAPEX减少15%,OPEX减少6%。
80%的受访者认为,产业元宇宙将对他们开展业务的方式产生重大甚至变革性的影响。在所有的用例中,最普遍的收益是成本降低,受访者表示CAPEX资本性支出平均减少了15%,OPEX运营成本减少6%,而且对利润的正面影响超越受访者的预期。
通过增强跟踪现实世界的项目,实现虚拟协作的能力,产业元宇宙帮助受访者的企业实现了他们的ESG目标,比以前更为高效地提供质量更佳的产品和服务交付。
产业元宇宙的典型用例包括:虚拟研发与原型测试、虚拟工厂优化,以及基于XR的入门软技能培训。
每个行业对于产业元宇宙的典型用例差异很大,整体而言,来自汽车行业的受访者最为乐观,使用的场景也更多。
还有一些行业用例取得了很高的评价,比如来自电力与公共事业的企业普遍重视“现场XR应用”,它能够为现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远程协助,帮助他们与危险的电网设施进行交互。
产业元宇宙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包括:技术能力差距、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人才不足、投资回报率难以证实,以及来自企业内部的质疑。
产业元宇宙建立在多种技术能力之上,同时驾驭这些技术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受访者最为顾虑的是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问题,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其列为主要风险。
随着数据规模的扩大,安全和隐私问题可能会日益显著,尤其是当产业元宇宙的覆盖范围超越企业本身,延展到供应商和客户方的时候,造成了额外的风险。为了缓解相关担忧,企业在大规模部署产业元宇宙之前,要谨慎的采取必要措施来评估和保护潜在的风险点,比如敏感数据和重要节点。
“危、机”并存,这尤其适用于产业元宇宙领域。部署了产业元宇宙方案的企业中,59%都在不同层面遇到了挑战。
写在最后
虽然近期人工智能大模型受到了相当大量的关注,但是产业元宇宙正在默默构筑有形的价值,并且超越预期的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如果你对本文提到的两份研究报告《破土而出的产业元宇宙(The emergent industrial metaverse)》与《工作场景的元宇宙 - 如何驾驭产业元宇宙初探(The metaverse at work - A first look at how companies are navigating the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metaverses)》感兴趣,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物联网智库】微信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产业元宇宙】索取下载链接。
参考资料:
1.The emergent industrial metaverse,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The metaverse at work - A first look at how companies are navigating the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metaverses,来源:安永、诺基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