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物流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现代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枢纽型物流资源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探索枢纽经济发展范式,推动物流枢纽从“通道经济”转向“枢纽经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增长极。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来自天津、大同、鄂尔多斯等城市的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今年建设名单。从枢纽类型看,此批物流枢纽建设涉及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以及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区域覆盖了中、东、西以及东北地区。

物流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现代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枢纽型物流资源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中场发动机”,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高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提高产业及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已成为推动形成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国家层面规划布局物流枢纽建设,契合了物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发展,很多物流园区的发展短板日益凸显,在规模和效率提升上普遍面临瓶颈。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物流园区建设大多局限于当地或周边资源的聚集,跨区域园区之间的业务往来不但规模小也不经济,短期内经营方缺乏以大规模投入提升效率的动力,长远看之前积累的传统竞争优势也会被成本上升所覆盖。显然,以全国“一盘棋”的方式建设物流枢纽网络,推动物流业向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既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也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批95个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它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的要求,强化对承载地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规模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对地方经济支撑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在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行存在“重申报、轻运营”“重牌子、轻参与”的现象,部分物流枢纽建设仍存在着运营主体全链条服务能力不到位、网络化运营业务组织能力不到位、枢纽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不到位的短板,亟需从组织模式创新、物流效率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

要进一步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对于加快资源集聚、扩大区域辐射的作用。国家物流枢纽不光是建设一个实体的物流园区,还应该是一个信息流处理的中心,未来应成为智慧物流的样板。从功能看,加快资源集聚意味着成本的降低,扩大区域辐射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实现上述目标,就是要在“点”上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在“线”上打造互联互通的跨区域物流通道,在“面”上推动形成多节点枢纽网络,通过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为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提供有效支撑。

要进一步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对于推动产业培育、促进持续发展的作用。对于地区经济来说,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是一张高含金量的城市名片,也是一次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的宝贵机会。要充分激发国家物流枢纽在促进交通与产业协同发展上的催化效应,以低成本、强辐射、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供给,提高产业链延伸拓展和价值创造能力,强化物流与制造、商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更具竞争力的枢纽型产业,推动形成以供给育需求、以需求促供给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从物流节点城市向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迈进。

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是对我国物流生产力的重新布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其承载地来说,国家物流枢纽不仅仅是名号,更是责任和担当。下一步,要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探索枢纽经济发展范式,推动物流枢纽从“通道经济”转向“枢纽经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增长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