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成立时,医疗圈就在热议,是否还会有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如今,潍坊医学院更名事项获省内认可并公示后,当地对“山东第三医科大学”又充满期待。
撰文 | 汪航
【资料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成立4年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冠名尘埃落定。
7月31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潍坊医学院升格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界”注意到,目前此项公示是向教育部申报事项的拟定,意味着潍坊医学院升格更名大学已得到了省级教育部门的认可,但仍需通过教育部审查等程序。
这也表明,同在山东的另一老牌医学院校滨州医学院在对“第二医科大学”这个头衔的竞争中退场。
一位熟悉山东医学院校格局的资深人士介绍,山东省共有九所医学类院校,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四所为独立的医学院,分别是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后,其它3所院校一直在争建大学。”
在医学院纷纷改名大学的浪潮中,山东第一、第二医科大学相继官宣,山东省第三、第四医科大学还会远吗?
潍医抢占先机
在山省教育厅正式公示前,围绕“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名称之争就在坊间引发热议,多家省内医学院摩拳擦掌,为升格“大学”出钱出力。其中,潍坊医学院和滨州医学院被视为是两大有力竞争者。
从时间上来看,滨州医学院是首先提出创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院校。2019 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揭牌,次年,烟台市政府网站在答复政协委员“关于建议加大高等教育扶持力度,助力烟台发展”的提案中,透露了滨州医学院将争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信息。
答复称,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滨州医学院升格大学的工作。去年12月31日,以市政府名义向省政府呈报《关于支持滨州医学院创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请示》,市长到省里做工作,表明烟台市全力支持滨医升格的态度。近两年,烟台市也多次推进其更名为医科大学。
公开资料显示,计划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滨州医学院现有烟台、滨州两个校区,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山东省省市共建高校,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3月独立建制为青岛医学院,1981年9月改称北镇医学院,1983年3月随驻地更名为滨州医学院。
论综合实力,滨州医学院在“医学界”2023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山东省第5名、全国第82名,逊色于省内第4、全国排名第66位的潍坊医学院,而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后者抢占先机的原因。
潍坊医学院是全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潍县乐道院设立的乐道院医护学校和潍县美国长老会医院。此后,1951年筹建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1958年改建为昌潍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潍坊医学院。
和滨州医学院相比,两所院校有着各自不同的亮点,比如滨医的特殊教育和临床医学享誉全国,而潍医综合实力更为强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优势特色学科。
此外,硕士点和博士点是衡量一所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直观的差距是,潍医在1986年就获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而滨医是在2003年;潍医现有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但滨医仍在申博。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泰山医学院升格为大学的经验可以看出,山东省在布局高等教育发展时侧重以“创一流”为硬性导向,优先考虑的是医学院基础与省医科院的适配程度,以及未来资源的调度与整合问题。
从这些角度而言,“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归于潍坊医学院并不意外。
“医科大学”更名热
长久以来,“学院”更名“大学”的热度不减,山东省内已有更名先例。比如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组建后,成为全国第一家以数字命名的医科大学,学校发展从此也步入快车道。
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它是山东实施科教融合改革的重要尝试,整合了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是该校的首任校长,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杰兼任该校党委书记。目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3家,非隶属附属医院23家,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8家。
前述山东医疗行业人士介绍,过去,齐鲁医学院和青岛医学院由于分别背靠山东大学与青岛大学,实力长期排省内前两位,潍坊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则分列第三、第四、四五和第六位,被民间俗称为“山东四小医学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成立后,该省内部的医学教育格局开始发生变化。2016年,只有一所直属医院的原泰山医学院仅位列“医学界”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第64位。而到了2023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这一榜单上的排名已跃升至第36位,将排名在第66的潍坊医学院远远甩在了身后,稳居省内前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排名第16的齐鲁医学院仍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医学院校,山东第一医科大与省内第二的青岛医学院之间只差两个名次。
另有相关人士分析,山东重点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目的是在济南西部打造一个国家级别的医疗服务中心,对标的是河南郑州的“宇宙第一医院”郑大一附院。
泰山医学院在搭上了“大学”的顺风车后,学校资源和综合实力大踏步前进。在这种形势下,山东省内其他医学院改名的热情愈发高涨,竞争也愈发激烈。除了前述提到的滨州医学院忙于更名,此次拟更名为大学的潍坊医学院获省内正式公示前,其处境同样十分尴尬——
一方面,泰山医学院在省内四大医学院中率先完成了更名,已然领先一个身位。另一方面,滨州医学院也得到了烟台、滨州及山东省的支持,一直在筹备成为大学。
起初,传闻称潍坊医学院倾向于“潍坊医科大学”这一名称。2017年,潍坊医学院更名事项纳入了山东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2019年,院长管英俊提到更名大学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2020年将是改名医科大学的必胜之年。同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潍坊市政府三方签约创建高水平医科大学。
到2020年,更名大学的相关报告报送省教育厅,也是在此时,传出潍坊医学院将改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说法。同年,时任潍坊市副市长李平介绍,政府将投入两个亿推动潍坊医学院升格为医科大学。
除了真金白银外,当地还为其提供资源以增加其更名砝码。2020年1月,原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成为潍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潍坊医学院妇幼保健院;6月,潍坊市中医院成为潍坊医学院附属中医院;11月,潍坊医学院第二、第三附属医院正式成立。
还会有“山东第三医科大学”吗?
早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成立时,医疗圈就在热议,是否还会有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如今,潍坊医学院更名事项获省内认可并公示后,当地对“山东第三医科大学”的期待卷土重来。
外界认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再次独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山东中医药大学本身就不受“学院”名称的困扰,留给后续更名资格的仅剩滨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齐鲁医药学院与山东协和学院,后两者均为民办医学院。
这意味着,无论是否有“山东第三医科大学”,对山东省内其他医学院校来说,后续能从“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极大可能是从滨州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中产生。
对前者来说,失去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后,只能另寻校名。“医学界”梳理发现,滨州医学院还曾传出创建中国康复医科大学、康复大学的消息。
2016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某专题会上,一名副院长提到,“要抓住学校建设‘中国康复医科大学’的契机……着力构建一个‘大康复’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医院转型升级。”2019年,滨州医学院校报某期刊文提到要“全力争建康复大学”。
这曾引发了人们关于滨州医学院参与组建位于青岛的康复大学的猜测。但据“康复大学”官网,它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中央部委机构组建,其中并未提及滨州医学院。
如今,滨医更加强调其“医药”方向。在其官方微信号去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校党委副书记表示,滨州校区校地合作项目竣工启用是“开启高水平医药大学新征程的时代新作。”
考虑到学校虽以“滨州”命名,但主校区如今已搬至烟台,因此升格大学的新校名若以“烟台”或“滨州”为开头,可能并不理想。随着泰山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相继冠以“山东”后,滨州医学院是否会延续这一传统还尚未可知。
网上有消息称,对于“山东第三医科大学”,滨医的很多师生、校友并不赞成。一是因为已经有山东第一、第二医科大学,辨识度不高;二是以序列命名有给学校排名之嫌,恐怕会影响招生质量。更重要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留给“山东第三医科大学”的又能有多少?
于是,有人建议,可以模仿新乡医学院更名河南医药大学的路径,将滨州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药科技大学”,而这一命名或许也正是济宁医学院所觊觎的。后者官网就提出,要“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
不过,回到更名本身,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
另有观点认为,高校热衷于更名为“大学”,体现了其对自身各方面水平更高质量的要求,但一所院校的更名不仅是名字上的变化,更关乎其自身实力和社会认可等方面,毕竟在众多“院校”中,还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外交学院这样从未更名的名校。
来源:医学界
责编:钱 炜
编辑:赵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