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良”这个词,想必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其实,它是一种面料的名称。

相信我们妈妈的这一辈人,就是“的确良”面料的忠实粉丝了。在那个没有空调也买不起电风扇的时代,拥有一件薄薄的“的确良”衣衫可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情。


(资料图)

那么,“的确良”面料到底是什么面料呢?

事实上“的确凉”面料就是我们常用的涤纶。

“的确良”这个叫法,也是中国人对这种面料的俗称。而实际上,40年前,也很流行的说法还有“的确凉”。当时,“的确良”面料是先在香港流行起来的,广东话的音译,大意为“的确靓”。其实,它更多的名字是“特丽纶”、“达克纶”等。这种面料的工艺是合成纤维里面比较简单的,所以,制作成本比较低。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它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可,所以,被广泛运用于服装及各类生活用品的生产。

随便问问身边的妈妈和长辈们,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确良”的。

那么,它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

1976年之前,人们穿的、盖的都是全棉制品。

1976年至1979年,中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成了那个年代的代名词。

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种叫“的确良”的面料开始走俏。按今天的眼光看来,这种化纤面料“的确良”其实很“不良”,全棉制品才高级。

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想法恰好相反。因为当时普遍认为"的确良’要比棉布好,高级。”那个年代的小孩打雪仗,会把雪团恶作剧地塞进同伴的脖领里,再大喊一声“的确凉”。可见当时“的确良”风靡中国的程度。

当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

“的确良”料子还能印染出鲜亮的色彩。改革开放之前,整个中国的服装是暗色系一统天下,绿军装是最时尚的穿着。清一色的岁月里,自由张扬的人性追求也在计划经济里被压抑。改革开放的劲风一朝刮起,最先变革的,便是人们身上的色彩。北京的李菊回忆过去,忍不住感叹说:“今天看当年"的确良’的颜色,觉得是很土气的,但在那个年代,年轻姑娘穿着色彩鲜艳的"的确良’裙子,又洋气又让人羡慕。”

当然,那时豆蔻年华的女孩儿家,自然也不堪寂寞,她们穿红蓝的碎花长裙,边角上还小心翼翼地打了褶。而最会装扮的姑娘则穿质地也是“的确良”的白裙子,为防止走光,她们又套上一层衬裙,走起路来裙角飞扬,真的是仪态万方。的确良在那会儿是精致生活的标志。

那时的的确良,的确就是“良”——既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极度渴望的“小资情调”。

那么?“的确良”是真的很凉快吗?

其实不然!

“的确良”面料的强度和弹性比一般的面料都要高些,而且它耐磨耐腐蚀,相对比较耐用,而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抗紫外线。它属于热塑性纤维,其耐热性是合成纤维中性能最佳的,所以它不容易变形和褶皱。

但是,“的确良”的吸湿吸水比较差,易产生静电,穿在身上不贴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气性差,天一凉,就嫌冷,天一热,闷得慌;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上水,透明性极强。所以夏天穿着它,出汗时容易和身体粘在一起,它的吸湿能力又差,因此,在户外劳作时,它其实是不凉的。

当然,从统一面料来说,厚度厚的肯定是比薄的要闷热一些。

但是,是不是越薄的面料就越凉快,越厚的面料就越闷热呢?夏天,我们又该选择什么样的面料呢?

其实,从衣服材质上看,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选择。

在众多面料中,丝是最轻,最佳亲肤性的了,而且它还能抵挡紫外线,是夏季最佳面料的选择。但是,丝是非常娇贵和矫情的,在洗护方面,必须用专门的洗涤剂,否则就容易损坏和变硬了;

纯棉:吸汗舒适性价比是很高的。

棉是棉纤维制成,它有很好的吸水作用,可以吸汗,让肌肤变得清爽。它触感好,透气性强,但是,缺点是容易皱;

还有如今得到大家喜爱的麻面料,它结构松散、质地轻、孔隙大,比棉更加吸湿和透气,属于天然的面料,对皮肤是非常友好的。

麻里面,可以分为汉麻、苎麻和亚麻。其中,汉麻的抗皱性和垂度是最好的,苎麻次之。所以,汉麻面料的麻面料里面,价格是最高的。

结合自己的经济实力,买一件汉麻面料的衣服来穿,会非常舒服的。

相对于“的确良”面料来说,棉麻面料是比较厚的,但它们的吸水能力和散热能力远远优于“的确良”面料。

因此,夏天面料的选择,还是更推荐棉麻材质的面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