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曾经的“黑马房企”新力控股将被联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在17家停牌的内房股中,新力控股将成为第一家被摘牌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新力控股创办于2010年,聚焦江西、长三角、大湾区、中西部核心城市以及中国其他区域的潜力城市,并于2019年11月15日成功登陆港交所。2021年9月20日停牌至今,新力控股股价报0.5港元/股,总市值17.85亿港元。而上市首日,新力控股的市值达到了139.41亿港元。

截至目前,新力控股停牌时间已长达564天。从初创成立到跻身资本市场,新力控股只用了九年时间。而新力控股的创始人张园林上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则是2022年10月13日。张园林、吴承萍夫妻俩退出新力科技,将手中股权统统转让予神秘人。

2021年7月,网传一封“新力地产老板求救信”也让新力控股张园林站在舆论焦点,新力控股紧急辟谣“子虚乌有”。随后,新力控股股价闪崩、停牌,走向滑铁卢。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被取消上市的消息,确实令市场非常惊讶。这也是房企债务风波以来首个退市企业,或者可以说是“爆雷房企退市第一例”。此次新力退市,对于我们理解房企经营状况、资本市场反应、风险防范化解、企业竞争格局等都有很多反思和教训。

市场分析认为,新力控股遭此困境,大多源于其“三高”的打法。高周转带来了高负债、高融资成本等问题,截至2021年6月,新力负债总额达到918.04亿元,该数据2020年为775.64万元,2016-2018年,新力控股的净负债率分别为190%、270%、240%;此外,新力控股销售指标也大规模缩水2022年1-10月的合同销售金额约31.37亿元,同比下降96.08%。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房企命运如此戏剧化,源于密集上市之后遇到疫情和行业衰退,而且上市前,不少房企的融资问题已露端倪,意图通过上市圈钱续命的算盘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新力控股梦碎资本市场令人唏嘘,但除新力控股外,还有多家房企要经受“考验”,例如蓝光发展(行情600466,诊股)4月6日晚公告,公司股票2023年4月6日收盘价为0.95元/股,首次低于人民币1元。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将被直接退市。

通常而言,股价低于2元就要开始关注面值退市的可能,而低于1.5元则意味着安全垫已经较小,需要高度警惕。除蓝光发展之外,还有多只地产股需提防触发面值退市条款。

截至2023年4月6日收盘,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下有115只地产股,低于1.5元的包括蓝光发展(0.95元)、泛海控股(行情000046,诊股)(1.01元)、中天金融(行情000540,诊股)(1.03元)、美好置业(行情000667,诊股)(1.12元)、粤泰股份(行情600393,诊股)(1.35元)等。

此外,由于多家房企于2022年3月停牌,据港交所《上市规则》显示,可以对连续停牌18个月的上市公司进行摘牌。2023年9月,将有10家左右的内房股会走到退市的悬崖边上。这些房企包括融创中国、奥园、南海控股、花样年、阳光100、当代置业等。

房企正迎来了新一轮的洗牌,各家房企也在不断探索转型及新的经营模式。但严跃进指出,理论上当前一些爆雷企业债务问题解决得总体不错,投资者也认可了房企重新复苏的逻辑。但新力退市事件若不处理好,会加重其他投资者对有爆雷史企业的恐慌情绪,尤其是债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房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