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锻炼的好处想必大家都知道。都说运动有利于控制“三高”等慢病,可有些人一运动就血压飙高,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是正常现象还是身体在预警?
这些症状 警惕“运动性高血压”
(资料图片)
针对运动与血压的关系,需要辩证地来思考。运动确实会导致血压反应性升高,主要表现在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运动后长时间高血压,数值超出正常反应性升高的生理范围,有时候伴随头晕、头痛和心慌,测量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律不齐等,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是“运动性高血压”。
以前运动引起血压升高似乎是“天经地义”,如今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发现运动性高血压可能与靶器官损伤有关,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像我在临床上就遇到过一些存在“运动性高血压”的跑者,即使当下没有检查出别的问题,也应将其当成是“警告信号”,要注意心血管健康,定期来医院检查。
运动性高血压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概念,目前还缺乏统一、明确的国际共识。一般来说,在运动时血压过高(即男性收缩压≥210 mm Hg、女性收缩压≥190 mm Hg;男性/女性舒张压≥110 mm Hg),就可以看做是运动性高血压。
中年慢病人群 更易中招儿
据不完全统计,即使是健康人群或血压正常的人群,运动性高血压依然有18.1%-35.1%的发生率。因此,无论静息血压水平是否在非高血压范围内(<140/90 mm Hg)或是否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都可能发生运动性高血压。而像男性血压正常高值、男性1级高血压、中年人群、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等发生率就更高了。
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运动性高血压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亢进、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代谢异常、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有些人在超负荷运动时,出现交感神经过度亢进、末梢释放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结果导致血压升高;再比如,有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人(主要是老年群体),由于动脉壁增厚和僵硬度增加,使动脉阻力增高和舒张功能降低,导致运动后出现高血压;还有血管内皮受损的人,比如烟民(年轻人多见),因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弱,导致出现运动性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在内的代谢异常,会损害血管反应性,增加运动时血管阻力,并导致运动时血压异常升高。
别不当回事 飙血压需防治
防治运动性高血压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上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多吃瓜果蔬菜,戒烟少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另外,平时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强度不要太高,循序渐进。
对于那些重体力劳动者、经常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要及时筛查,最好去医院做一下运动负荷试验,帮助评估是否可能会有运动性高血压。
一经确诊运动性高血压就要积极治疗,除了上述生活方式的改善,必要时可应用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从此与运动无缘了,但是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来锻炼。文/汪芳 (北京医院)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