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8月5日消息(记者 韩雨晨 周思杨)“这些年,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我和伙伴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打篮球,丰富一下自己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能够在家门口参加‘村BA’,我感到非常自豪。”8月2日至8月6日,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东北赛区大区赛在天津市蓟州区隆重举行,作为本次比赛天津代表队的球员之一,土生土长的蓟州人王浩显得十分激动。在为期5天的赛程里,来自全国8个省市的16支代表队在展开激烈角逐的同时,能够欣赏到蓟州区的美景。

8月2日晚,天津渔阳镇队与北京大华山镇队进行比赛(央广网发 赛方供图)

近年来,蓟州区全面实施“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围绕文化、生态、体育等多元化资源,增强文旅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相关资料图)

农家院变身精品民宿 蓟北水乡“柳暗花明”

村旁,篮球运动员们在球场上激烈角逐,共赴赛场之约、共燃夏日激情;村内,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盛开的花海和嬉戏的天鹅让人目不暇接,风格统一的青砖灰瓦民居依山高低错落……作为本次“村BA”赛事的主办地,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曾是一个“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外村姑娘不愿嫁进来”的贫困山村,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近10万元的乡村类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抓住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一难得的机遇,不搞大拆大建,对现有村庄、民居、环境、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据郭家沟村党支部委员贾紫璇介绍,2012年,蓟州区计划打造一批以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村、示范村,郭家沟村成为其中的建设重点村。在2012年到2021年的近十年间,该村迎来了发展“爆发期”——环境好了,服务质量高了,游客多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仅转型的第二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就提高了6倍左右。

郭家沟村的一家精品民宿(央广网发 郭家沟村供图)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郭家沟村原先的经营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除了换个环境、尝尝农家饭,大家还有了观光游玩的需求。”贾紫璇说道。而据天津市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宋伟龙介绍,彼时蓟州区也已开始实施农家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以“高端精品化、中端舒适化、低端规范化”为目标,引导农家院提档升级。因此,为了推动郭家沟村在乡村文旅产业方面有更大发展,2021年,郭家沟村引入外部企业,投资1.58亿元,将村里的农家院改造升级为民宿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村庄进行景区化打造——无动力攀爬乐园、萌宠乐园、西木帐篷营地等项目几乎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

2023年4月,游客在郭家沟村附近的游乐园内游玩(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漫步时光”民宿经营者高淑红便是进行改造的农家院经营者之一。“我开了十多年农家院,也想着将这里搞得更好一些,吸引更多人到这里赏美景、尝美食。现在一到节假日和周末,民宿基本一房难求。”高淑红说道,“而且我们有客人时就接待客人赚钱,空闲时间我们自己也可以享受这么好的环境,感觉生活惬意极了。”

多个文旅产业集聚发展,让郭家沟村将人气转化为财气,迎来“二次蝶变”。目前,全村51户人家,45户都从事乡村文旅相关产业工作,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对于郭家沟村的这些变化,高淑红与其他民宿经营者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处处新变化,串联起郭家沟村乡村振兴新图景。“未来,我们也将持续打造蓟北水乡‘山中不夜城’项目,并将规划增加冰雪项目,让游客们冬季也可以来到这里游玩,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大贡献。”贾紫璇说道。

“化石村”开出“幸福花”

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南,千姿百态的石头耸立周围,“化石村”三个大字映入眼帘,这里正是“渔阳八景”之一的“铁岭云横”所在地——罗庄子镇铁岭子村。“以前谁也想不到铁岭子村能变化这么大。”铁岭子村党支部书记丁利感叹道。丁利告诉记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石头在村民眼中就是最普通的建筑材料,正所谓“靠山吃山”,开山采石也成为村民们养家糊口的主要途径。

俯瞰铁岭子村(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铁岭子村的叠层石化石,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但这样的价值,村民们曾经并未意识到。

时间来到2008年,出于对蓟州北部山区丰富地质资源的保护,铁岭子村的所有矿场被全部关停。没有了收入来源,村民们面临转型难题。

“沉睡”的村落如何“苏醒”过来?

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在“两山理论”的引导下,铁岭子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瞄准中高端旅游市场,在村内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目前,全村35户村民,有约三分之一的村民都走上了“开民宿、当老板”的致富路。

“同时,为了吸引周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叠层石特色,我们修建了叠层石地质公园、化石长廊,还建了化石展览馆,向游客展出样式精美的叠层石。”丁利表示,“以前我们的‘靠山吃山’是破坏性的,但现在我们是将它在保护中利用。”2019年,铁岭子村被认定为中国第20个“化石村”,也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首个“化石村”。

铁岭子村因其丰富的化石资源,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首个“化石村”(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2022年,天津市罗庄子镇铁岭子村矿山修复暨玥燕山全季运动生态公园开工建设,铁岭子村在矿山创面上修复建设的公园项目,将为村子带来新变化。“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百姓的钱包鼓起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对于铁岭子村未来的发展,丁利充满信心。

矿山绿了,铁岭子村的产业兴旺了,从卖矿石到保护矿石,从挖山求财到养山致富,铁岭子村赋予了“靠山吃山”新的解读,也正在绿色发展、文旅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坚实,让“化石村”里开出了“幸福花”。

民谣小调中的砖瓦窑村“比蜜甜”

“我在这里两三年,住在砖瓦窑的里边,山顶吹风看看那天际线,也不愿走出这十里山……”临近黄昏,一首悠扬的民谣小调从位于盘山山腰的砖瓦窑村中飘出,为晚霞披上一层浪漫的薄纱。记者循着歌声寻去,“不愿走出十里山”的高立丰正哼唱着他为砖瓦窑村写下的歌曲,而这首歌的歌名,也正是盘山上的一处石刻——《别是一天》。

高立丰正在进行演唱(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高立丰更喜欢别人喊他“老高”,这样显得亲切。作为一位“老炮儿”,老高上过音乐节、做过背包客,曾举杯邀约过西安城墙上的明月,也俯身捧起过拉萨雪山下的冰雪。2018年,老高被朋友“硬拉”上了盘山,宜人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历史文化让老高流连忘返。

2021年,老高再登盘山,这次他盘下了一处依山而建的山庄,亲手改建为现在的乾山民谣客栈。“我当时花了存了两年多的钱,本来那是我想给自己录专辑用的,想给自己的音乐生涯一个交代。”如今,老高的音乐生涯在砖瓦窑村翻出新篇,他有一个心愿——以蓟州为核心点,打造属于北方原创民谣的基地。再过不久,老高将和伙伴们共同走进“别是一天民谣广场”,用他们的方式,讲述砖瓦窑村的故事。

“别是一天民谣广场”(央广网发 官庄镇供图)

砖瓦窑村位于官庄镇,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峦秀美,郁郁葱葱,炊烟袅袅,泉水淙淙,犹如世外桃源。“这里风景好、视野好。晴天时,能看见我的家乡——唐山玉田,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好。”除了风景这一“硬实力”,真正让老高动心的,是砖瓦窑村的风土人情。“有人问我是否这里空气好,我说这里的人比蜜甜。有人问我是否在躲清闲,我说山外的人没有这儿的暖。”老高在台上唱着,而台下也正有一位“比蜜甜”的听众,他正是和老高一见如故的官庄镇党委书记陈志平。

如今的砖瓦窑村,已从条件简陋的小山村发展为软硬件设施齐全的特色旅游乡村,每逢节假日,常常“一宿难求”。但陈志平觉得总是“差点文化味儿,应该让文化艺术点亮乡村”。“我想要的,不是大家来了就是爬山、住民宿,是大家真正走进官庄镇,爱上这里的山、水、人、文。”陈志平说道。

为了让游客们更生动地了解官庄镇,一条纵贯官庄镇南北14个村的“十里画廊”文旅度假产业带应运而生。该产业带全长10余公里,北部以砖瓦窑村、联合村为支撑点,打造“溪谷间”民宿群、不夜山庄;南部以西大佛塔村、东大佛塔村为支撑点,打造“溪云渡”乡宿综合体、野奢露营度假区,组团式推动村村联动发展、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陈志平说:“老高作为一个外地人,都能对我们官庄镇产生这么大的感情。那我们官庄人,就更应该想办法,把镇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盘山美景(央广网发 蓟州区供图)

从1994年兴起的“农家乐”到如今的精品民宿,近30年的发展中,蓟州区先后创建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8个,如今,该区营业农家院(民宿)达2430户,带动农民就业6万人,受益人口达18万人,这也正是天津市各涉农区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我们分别在西青区、宝坻区、蓟州区等区推荐选取自然资源或文化传统具有优势的村庄,对接投资企业建设乡村旅游项目。”据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处二级主任科员王世磊介绍,除培育休闲度假、精品民宿等业态外,天津市还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并针对京冀主要客源地精准营销,增强京津冀都市圈市民游客对天津乡村旅游的热情和兴趣。2023年上半年,蓟州区共接待游客1020万人次,28个文旅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未来,我们将努力打造‘三区六组团’乡村旅游新格局,同时结合旅博会宣传展示乡村旅游产业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并积极引育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天津市研究编制《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23-2027年) 》,充分考虑“全域化”理念,着力深化农文旅融合,突出跨界、跨区域联合互动发展,到2027年,天津市力争创建1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天津也将被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