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梦之境》《聊斋之黄九郎》《冲出麦田》这三部“孵化计划”入围作品在呈现出差异化样貌的同时,皆以“人情”串联故事脉络,蕴含浓厚的人文主义底色。(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本报记者 姜方


【资料图】

80多名观众和评审、导师一起,见证了三部风格各异的原创音乐剧在上海破土而出,交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答卷。2023“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剧本朗读会昨天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从今年68部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三部“孵化计划”入围作品——《遗落梦之境》《聊斋之黄九郎》《冲出麦田》迎来了对它们的首轮考核。

从2019年诞生至今,“孵化计划”共计收到来自573人次的410部原创投稿作品,孵化出《南墙计划》等原创音乐剧作品十余部。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孵化计划”发起人费元洪告诉记者,五年来通过这个平台,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原创力量蓬勃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良性循环的探索实践。今年,随着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的启用,“孵化计划”将进一步为创作者们提供更好的资源与平台,为更多“上海出品”音乐剧保驾护航。

三部原创新作初露锋芒

从关注心理健康与创伤经历的现实题材,到经典志怪小说的全新改编,再到农村青年寻找自我的励志成长故事,《遗落梦之境》《聊斋之黄九郎》《冲出麦田》这三部“孵化计划”入围作品在呈现出差异化样貌的同时,皆以“人情”串联故事脉络,蕴含浓厚的人文主义底色。在昨天举行的八小时剧本朗读会上,三部作品首次公开呈现了剧本朗读及音乐选段演唱。入选孵化计划最终轮的作品将步入下一阶段的开发,迈出走向市场的稳健脚步。

《遗落梦之境》编剧及作词李霖霖介绍,从去年9月开始创作至今,作品的大纲已修改了十余版。第一次的导师会上,两位创作者与导师张筱真进行了足足七个小时的讨论。作曲周宇帆表示:“我们终于不再是两个人在战斗了。孵化团队带来了很多灵感和新鲜的想法。”在孵化计划评审王海笑看来,故事本身足够“有趣”,是《遗落梦之境》的一大亮点。“同时,作品所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中国的音乐剧市场上较为少见的题材,国内也需要此类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探索。”

而《聊斋之黄九郎》的出现,则令评审们不约而同地感慨,“终于有人对‘聊斋’下手了”。此次入围的《聊斋之黄九郎》,是对经典东方志怪故事进行音乐剧改编的一次全新探索尝试。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聊斋”这一IP本身即独具风采,有着良好的观众认知度、故事基础和商业价值。作词高媛表示:“我们对东方题材进行现代思考,希望呈现2023年的黄九郎,而不是当年蒲松龄眼中的黄九郎。”经历六次导师会后,《聊斋之黄九郎》已完成剧本二稿,并将继续夯实基础,打磨作品的故事内核与音乐风格。

《冲出麦田》则是五届孵化以来,第一部先有作曲后匹配编剧的作品。最初的投稿由王富有一人独立创作。音乐剧专业出身的他以歌曲创作见长,创作的乐曲明快抓耳。但要编剧、词、曲全部一人创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为解决作品在剧本方面的薄弱,评审们充分发挥孵化的平台优势,为《冲出麦田》匹配了已有一定孵化和编剧经验、2022孵化计划优胜作品《一生》的编剧温昭逸。温昭逸与王富有一起重新梳理故事脉络,探寻抓住农村故事与当下时代的连接点。谈及与导师胡晓庆的相处,两位创作者表示,导师让他们在拥有自由创作空间的同时,给了他们明确的反馈和方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主创们将继续思考作品的核心表达,完善音乐结构,让故事“落地生根”。

建立国内原创音乐剧产业服务平台

由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南京海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已迈入了第五个年头,经过多年探索开辟了自由孵化、定向孵化、特邀孵化等多个赛道,建成以“资源、机制、人才、权益”为核心的音乐剧产业平台。其中,《南唐后主》《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无法访问》《南墙计划》5部优秀原创音乐剧作品已成功实现商业制作,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热烈反响,不断探索华语音乐剧独有的审美表达。

在为市场持续培育、输送优质原创新作的同时,“孵化计划”亦成为了音乐剧创作人才们共享资源、共同成长的课堂。作为目前国内首个原创音乐剧的孵化项目,“孵化计划”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具有托底保障和试错空间的平台。谈及孵化的机制优势,费元洪表示:“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给大家更多些资源去成长。在这个机制当中,有主创会、导师会和考核,大家在互相监督的过程中前进,为大家的创作提供保障和起到粘合剂的作用。”

随着今年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的启用,这个集内容孵化、人才集聚、先锋实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将成为音乐剧的“实体孵化器”,连接演出、制作、创作、经纪等产业链多个环节,填补国内音乐剧原创服务平台的空白。

来源:文汇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