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说起癌症,大家基本都是“谈癌色变”,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碰触,可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癌症在我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全国预计有406.4万人新发癌症,241.4万人死于癌症。
我国癌症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对于应加强癌症的预防、 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其中放疗的技 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地更新。
靶向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三大方式,其中放疗利用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和生长。
放疗技术的发展从二维放疗到立体定向放疗,从光子线放疗到粒子线放疗,从普通放疗到适形调强放疗,从图像引导放疗到生物引导放疗等等。
放疗的新技术不仅在治疗效果上有所提升,还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个性化治疗、自适应治疗、智能治疗等。
个性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肿瘤的分子标志物、放射敏感性等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放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
自适应治疗是根据肿瘤和正常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整放疗计划和参数,保证放疗剂量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智能治疗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对放疗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放疗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提升对肿瘤的控制率,并降低正常组织的损伤,也可以减少放射性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我们都知道癌症的治疗除了放疗以外,最直接采用最多的治疗方式就是外科手术治疗, 当放疗的新兴技术出现,看似比外科手术要先进许多。
那么,放疗的新技术是否能够代替手术呢?
对于这个问题,因为不同类型和阶段的肿瘤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不同的肿瘤和病情,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大小、分期、转移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放疗和手术治疗方式都属于局部治疗,仅仅对于局部需要治疗的肿瘤部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可能发生转移或者已经存在转移的癌症并不能发挥很好的疗效。
因此,不同肿瘤选择在手术前或者手术中还是手术后进行放疗处理,是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
总体来说,放疗的新技术可以作为手术的有效补充或替代,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优于手术,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而且,之所以手术治疗不能完全被取代,是因为它还有以下几个优点是放疗所不具备的:
1.疗效直接:手术治疗肿瘤是绝大多数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肿瘤,选择手术切除对应病灶是有完全治愈的机会的。 手术可以直接将肿瘤及其可能转移的淋巴结等切除,减少肿瘤在体内的负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无生物抵抗性:肿瘤对手术切除没有生物抵抗性,不像肿瘤对放疗或化疗存在有敏感性或耐药性的问题。 手术可以彻底消灭肿瘤细胞,不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3.费用相对较低:手术治疗肿瘤相对于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费用较低,且属一次性。 手术后一般不需要长期服药或复查,也不会产生放射性或化学性的副作用,可以节省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总之,放疗的新技术不断出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但是,放疗并不是万能的。
面对癌症,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 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如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生物学特征、转移情况、个体差异、经济条件等进行考量, 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才能获得良好的健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