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人民所喜爱、所认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并付诸教育实践。

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对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来说,扣好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结合基础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基础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3个方面来确定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人民群众“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美好愿望。

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靠完善的教育体系来实现,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领域。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比如,强化劳动教育,一至十二年级连续开设劳动课程;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开设信息科技课程,增强孩子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课程综合化设计,比如,综合设计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内容,根据不同年级特点进行安排。此外,进一步加强不同学段间的衔接,进一步加强校内外的统筹,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科学探究、劳动与社会实践等。

要持续发展素质教育。教育是民生工程,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使全体学生有更多教育获得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具体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明确要求在每门课程的总课时中专门规划出10%的课时,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关联,强化学习实践,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要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我国地大物博,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够均衡,在课程内容设计、教材编写上要做到区域和城乡一体化设计,兼顾差异,实现均衡发展。同时,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轮岗的激励机制等,全面提升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此外,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建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作者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