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茂老人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生在河北的一个红色家庭中。父亲张子英在卢沟桥事变中壮烈牺牲,随后哥哥张华庆秘密加入共产党。深受父亲和兄长的影响,张华茂从十岁起便开始秘密掩护八路军。

1951年6月,张华茂入朝参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8军204师612团作战参谋。1951年10月,敌军突发秋季攻势。当时,美军十多种不同型号的轻型坦克、中型坦克大规模出动,向志愿军阵地压来。10月14日,张华茂根据敌我势态向团首长建议,扼守938.2高地。团首长马上接纳建议,在938.2高地部署了一个连。10月16日,敌军在4架飞机、10门火炮的火力掩护下后移两个团的兵力轮番攻击。连续作战到第五天下午,一连战士仅剩7人。


(资料图)

“其中有个班长叫张占喜,负伤以后端着刺刀和敌人拼了。还有一个排长叫张德福,负了伤以后不下火线,和敌人顽强战斗,宣布了人在阵地在。”

时隔三年的再次拜访,张华茂老人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由于声带麻痹,老人已经无法清晰地讲述当年那段峥嵘岁月,但回忆起高成山连长,老人依然泣不成声。

根据军史记载,204师军务科参谋孙国回忆,在高成山连长坚守938.2高地最后一天,高成山和他通了一次电话给他报告:请张参谋转告团首长,有我高成山在,就有阵地在。只要我们有一个人,我们也会坚持到最后,为祖国为人民争光,请首长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此时,张华茂接了电话以后,他心里面很难过,也很悲壮。因为他知道,连队已经打得弹尽粮绝了。

根据68军军史记载,一连全体战士与敌人激战五天四夜,歼敌1840余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612团一连荣立集体特等功,连长高成山荣立特等功并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1953年7月27日上午十点,《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订,这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然而,对于张华茂来说还有一项重任,他必须在下午六点前将停战命令送达前线。

张华茂的二女儿讲述,父亲在接到停战命令的时候是下午两点,这时就和前线联系,始终联系不通。最后就考虑可能是敌人把所在的通讯线路全部炸毁了。此时,首长说,只能选择派人去。

“我父亲作为团的作战参谋,义无反顾地说只有他去。两点多,他们就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据我父亲讲,封锁线有500米宽,有二三里地长,敌人就不停地投炸弹。”

突破封锁线的过程中,张华茂被炸昏迷。苏醒后,他又立即带着通讯员冲向前线,成功于六点前完成任务。这次轰炸,张华茂一只耳朵的耳膜被炸穿孔,至今没有听力。

从朝鲜回国后,张华茂主编了《陆军第204师战史》(初稿)和抗美援朝战例四份。其中,他主编的《610团文登里打坦克》经典战例被原总参谋部收集汇编并在全军推广。1978年,根据张华茂编写的战例,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坚守文登川》军教片。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红色基因也在张华茂家中世代延续。

张华茂老人膝下儿女成群,却很少说自己的丰功伟绩,唯独在提起战友时忍不住泪水直流。

“作为革命家庭的下一代,革命的传承在我父亲的影响下是比较深的。我这一代都是从过军的,都有军人作风,比较正直、刚毅。”这是儿子张东明的感触。

张华茂老人和战友们的故事承载了一段伟大的英雄史诗。

70年后的今天,他们仍是最可爱的人。

新黄河记者:柴颖颖

编辑:刘梅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