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加剧,基金销售一度陷入冰点,在这种环境下,仍有百亿基金经理募集超10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当下逆势发行,这个成绩实属不易,凸显市场对于基金经理及基金管理人的认可和信任,也彰显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的理性判断和低位布局的勇气。
记者注意到,虽然基金发行遇冷,但目前仍有超百只产品正在发行,且权益类产品逼近七成。
逆势发行!募集超10亿
今日,多位渠道人士向记者透露,截至发稿,中信保诚远见成长混合募集规模已超10亿元。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今年以来,市场一直围绕着3200点兜兜转转,在此时点选择发行权益产品,公司也是瞄准了震荡市中低位布局的机会,因为,从过往数据来看,新基金低点入市可能更容易做出长期超额收益。
根据发售公告,中信保诚远见成长混合的募集期限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20日,本基金募集过程中募集规模达到80亿元将提前结束募集。此次产品发行主渠道为托管行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和两家券商代销机构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
沪上一位权益投资总监表示,虽然募集80亿可能性不大,但在市场持续震荡、新发基金遇冷的当下,募集超10亿这个成绩实属不易。短期波动并不能改变长期价值,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时刻,如果权益类基金产品还能逆势赢得投资者青睐,凸显市场对于基金经理及基金管理人的认可和信任,也彰显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的理性判断和低位布局的勇气。
该产品拟任基金经理王睿也表示,目前A股定价呈现出了对于经济过度悲观的预期,当前点位应保持积极乐观。经济自发复苏不会一蹴而就,但趋势和方向没有变化,部分微观结构上的反馈也没有市场表现得这么悲观。短期或关注顺周期领域超跌的机会,同时,现在位置上长期还是相对看好成长股。对于市场关注度很高的人工智能等方向,自己将保持高强度研究和跟踪。
根据公开信息,王睿曾经在美国国际集团投资部担任研究员,2009年进入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任研究员和研究部主管。2015至今,担任中信保诚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和权益投资部总监。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报,王睿旗下管理的6只基金规模合计99.96亿元。截至6月9日,其代表作中信保诚创新成长A任期回报高达186.21%,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5%。
记者了解道,王睿的投资呈现三个鲜明特色:第一,左侧埋伏为主,不追高的他,在买入股票后,便会设置止盈的目标价,因此基本不会一直重仓持有到最高峰。回顾投资历史,王睿买过很多在后来受到市场追捧的大牛股,往往在涨起来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卖出,不会等到估值非常夸张的时候。第二,持仓高度分散,均衡成长型投资风格。以中信保诚创新成长为例,根据2023年一季报,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仅为35.49%,基金持股比较分散,行业覆盖广,持仓行业也兼具了均衡与成长的特色。第三,组合有梯度。“每只股票就像一粒种子,都会经历播种、成长、收获等不同阶段,而我要做的是,在不同时间段播撒下不同类型的种子,使我的组合在市场的不同阶段都有‘种子’进入收获期,争取较大限度熨平组合波动。”王睿向记者表示。
仍有超百只产品正在发行
权益类产品近七成
年内基金销售陷入“冰点”。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31日,以基金成立日口径统计,5月份共有108只基金成立,合计发行份额为716.12亿份,这一发行规模创下2019年9月以来新低。若从单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来看仅6.63亿份,今年5月份则刷新了2018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记录。
发行市场遇冷,一些基金公司暂行“缓兵之计”。据记者了解,部分基金公司有推迟发行的计划,将原定6月、7月初发行的新基金产品推迟到8月、9月发售。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其所在公司一只权益类基金原本计划5月下旬发行,考虑到近期市场情绪较为疲弱,为了让新基金发行更为顺利,公司与渠道探讨研究后已决定延迟发行。
但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并未改变发行计划,而且权益基金仍是发行市场的“主角”。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目前正在发行的有107只基金(各类份额合并计算),而包括指数型、股票型、混合型、混合FOF等在内的基金达超70只,占比逼近七成。此外,等待发行的基金有12只。
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营销总监表示,今年我们计划发行几只权益类基金,对于发行计划不会进行太大调整。在无风险利率下降、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房地产投资财富效应下降,而货币供应量仍然维持相对较高增速的背景下,理论上是有利于资金向股市转移的,而且目前股市的整体估值和盈利预期大概率能够支持未来一段时间的超额回报。短期来看,尽管投资者信心较弱,市场仍然可能维持震荡状态,但对未来仍然较为乐观。
北京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总监也表示,下半年的新发产品有一些布局待上报和上报等批文的进度,不过今年新发产品相比往年应该会节奏有所放缓,想更高质量地做好存量的产品。下半年规划布局一些主题型主动权益基金,包括左侧布局基本面见底反转、估值压力释放充分的行业,以及聚焦一些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新动能密切相关、国产替代逻辑强的新兴产业,另外从完善产品线角度适时布局部分固收类基金,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客户的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