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大全能源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受多晶硅市场价格下降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2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3.35%。


(资料图片)

大全能源成立于2011年,公司始终专注于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十余年探索,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20.5万吨高质量、低能耗、低成本的高纯多晶硅产能,是中国多晶硅行业4大巨头之一。

2023年上半年,随着多晶硅新增产能陆续建成,市场上形成了硅料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推断,在市场一致预期的催化下,上半年多晶硅价格逐步下跌。但是,分析人士认为,在P型料向N型料产品升级、光伏行业“平价上网”等多因素影响下,具有成本优势、质量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借此提升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盈利水平,大全能源的业绩表现有望在下半年迎来好转。

上半年业绩数据有所下降,产业链价格调整阶段性结束,下半年业绩有望好转

2022年四季度,随着硅料环节扩产产能集中释放,多晶硅价格逐步下行。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大全能源平均销售单价(不含税)分别为190.42元/公斤、86.35元/公斤,上半年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43.44%。

在此期间,公司生产稳定、内蒙古一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爬产顺利,完成多晶硅产量7.92万吨,较去年同期上升18.66%。同时,公司持续加大销售力度,积极消化产品库存,实现销量7.68万吨。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65.17万吨,公司对应期间的多晶硅产量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2.15%,规模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

受市场价格下降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数据有所下降。但是,据国金证券研报指出,近期硅料价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终端真实需求的减弱,而是受到产业内对下半年硅料供应加速释放的“一致预期”所驱动。

同时,根据国投安信期货判断,经过较长周期的利润下行,6月中下旬多晶硅跌幅收窄,现复投料在67-73元/千克区间持稳,此轮光伏产业链价格调整阶段性结束。

在本轮价格调整中,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和技术的双重挑战,大部分新建产能存在爬坡期成本偏高、产品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此类产能可能面临投产即亏损,甚至投产即亏现金的窘境,可见,有效产能的释放存在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伴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多晶硅的价格或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对于大全能源,随着价格影响因素的逐渐减弱,以及公司产能的陆续投产,公司业绩有望在下半年迎来好转。

单位成本持续下降,叠加质量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壁垒

多晶硅生产成本主要由工业硅粉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动力和折旧等制造费用等构成。根据公司半年报数据,上半年公司单位成本51.3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63.14元/公斤,同比下降18.66%。单位现金成本为45.0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57.81元/公斤,同比下降22.07%。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7.67%,较去年同期下降12.8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7.47%,较去年同期下降10.82个百分点。

在上半年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仍然表现优秀。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成本费用管控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同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大N型硅料布局。

公司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得益于不断改良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最大程度实现能源使用的集约化,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和原材料单耗。

目前,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电力、水等能源,以及硅粉等材料的单位耗用均远优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的行业平均水平,较低的电力消耗和较低的原材料消耗使公司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

此外,由于上半年公司资金充裕,存款利息收入增加,公司财务费用为-1.7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91.24%。

从行业层面看,光伏行业“平价上网”提速,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提高。下游TOPCon、异质结等具备更高量产转化效率的N型电池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及良率的提升,N型电池有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N型单晶硅片的发展随之带来相应的N型单晶硅片用料需求,届时对于纯度更高的N型硅料需求将大幅提升。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多晶硅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以及电池效率持续进步驱动的对材料端品质要求的提升,头部企业高品质产品或将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并且随下游N型电池产能释放及硅料供应整体趋于宽松,这种品质溢价幅度或将持续扩大。

N型硅料对于硅料生产各环节(精馏、还原、破碎、包装等)清洁度要求均提高。大全能源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单晶硅片用料占比逐步提高。目前单晶硅片用料产量占比已达到99%以上,并已实现N型高纯硅料的批量供给,获得多家主流的下游企业验证通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经过多年行业积累,公司在产品质量、专业技术及服务响应方面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公司已与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上机数控、美科、高景太阳能等光伏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良好的业界口碑。

全球能源转型支撑多晶硅需求提升,不断加固护城河有望推动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紫金天风期货研报指出,IEA预计到2050年太阳能将成为最大的能源来源,占能源供应总量的五分之一,光伏累计装机量将是2020年的20倍,其中到2027年,太阳能发电有望超过燃煤发电。

我国在“双碳目标”下,计划至2030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以上。长期来看,全球能源转型目标支撑光伏装机需求,而光伏装机的快速增长是多晶硅需求提升的保障。

在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下半年是装机旺季,市场需求将快速扩大,并将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将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

结合各国或地区对光伏新增装机量的规划,以及CPIA预测数,预计2024、2025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360、386GW,其中2024-2025年为乐观估计下的数据,2024、2025新增装机对多晶硅料的需求分别为86.3、92.2万吨。

近几年,面对多晶硅需求上升,作为行业内头部企业,大全能源产能持续扩张。2023年6月,内蒙古包头一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实现达产,自此公司名义产能跃升至20.5万吨。目前,二期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在有序建设中,预计2023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高纯多晶硅的产能将进一步扩充,规模效应下公司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巩固。

同时,面对行业技术迭代,公司通过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大研发投入,以保障技术研发优势。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929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3.84%,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比重为19.28%。上半年研发投入为3.1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33%,较去年同期增加1.28个百分点。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光伏硅材料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工信部等部门认定的“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公司在加强自身研发实力的同时,重视与技术咨询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借助外部研发机构的力量,努力提升公司整体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模式。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与石河子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在相关领域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研发成果方面,上半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数4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新增获得专利数1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截至2023年6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数379项,其中发明专利88项,实用新型专利279项,境外专利2项;累计获得专利数278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243项,境外专利2项。

与此同时,公司对核心技术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提升:多晶硅装置能量综合回收与利用技术实现单位多晶硅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多晶硅物耗控制技术实现可回收氯硅烷及其他物料接近零排放。降低多晶硅料的金属、非金属杂质含量的技术实现多晶硅料表体金属杂质含量总和、非金属碳含量、施主、受主杂质含量总和等影响多晶硅品质的杂质含量进一步降低。通过技术提升有效解决非均匀性金属杂质的引入问题,实现多晶硅中金属杂质含量均匀性稳定。开发检测洁净净化间环境空气中金属杂质含量方法,形成企业标准。

整体来看,在多晶硅需求稳步增长背景下,大全能源不断扩充产能,有望凭借更快的降本速度、对技术迭代更前瞻准确的把握、以及质量稳定等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在行业周期波动中获得高质量增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