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周度行情回顾:本周(2023.9.11-2023.9.15)申万医药指数涨幅 4.63%,沪深 300 指数跌幅0.68%,跑赢沪深 300 指数 5.31%,在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排名第一。截至本周五(2023.9.15)医药生物行业指数 PE(TTM,剔除负值)为 26.10倍,沪深 300 指数 PE(TTM,剔除负值)为 11.01倍,医药生物行业相较于沪深 300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 137.14%,仍处于历史低位。

阿尔兹海默为世界级疑难杂症,未满足需求非常广阔。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使人类衰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根据2022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目前全球有5500多万人被诊断患有AD,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1.3亿。

Aβ靶点药物开发进展较快,礼来Donanema的III期数据优异。2021年6月,美国FDA宣布批准渤健公司Aβ抗体aducanumab用于治疗早期AD患者的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能延缓AD进程的药物,是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开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23年7月,FDA宣布完全批准由卫材和渤健联合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Leqembi上市。目前国内阿尔兹海默症相关药物研发进展最快的公司包括甘露特纳,卡拉巴汀、盐酸多奈哌齐以及盐酸美金刚。另有多款药物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其中礼来的Donanemab的III期临床数据取得优异的表现。


【资料图】

Aβ与Tau蛋白是核心标志物,国内首款AD示踪剂已上市。目前FDA已经批准四款辅助诊断阿尔兹海默的PET示踪剂在上市,还有针对α-Syn和P-tau217等标志物检测在研。国内方面,先通医药获得Life Molcular的Neuraceq(Aβ淀粉样蛋白检测)国内权益,并在近日成功将其推至上市。

AD诊断市场规模庞大,未来国内有望破千亿。2016年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约191.3亿元,2020年上升至21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6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AD诊断若能够在较低的价格进行精确诊断预防,并与健康体检相结合,使得老龄人群可以每年定期筛查,则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将有望破千亿。

投资建议与评级:AD作为全球性疑难杂症,治疗及诊断市场广阔,国内目前有多家公司投入相关研究,药物研发方面我们建议关注通化东马、新华制药、绿叶制药、博济医药等,诊断试剂方面我们建议关注东诚药业,对医药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1 阿尔兹海默为世界级疑难杂症,未满足需求非常广阔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使人类衰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根据2022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目前全球有5500多万人被诊断患有AD,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超过1.3亿,据估计,全球有多达75%的痴呆患者未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致病机制复杂,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做出了种种努力,但AD仍然缺乏治愈或改善疾病的疗法来减缓疾病进展,目前主流用药仅为AD患者提供适度的症状管理,而无能力改变疾病进展,此外与AD相关的大量风险因素也增加了AD的复杂性。

2 Aβ靶点药物开发进展较快,礼来Donanema的III期数据优异

2021年6月,美国FDA宣布批准渤健(Biogen)公司Aβ抗体aducanumab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上市许可申请,该药物能够有选择性地与AD患者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结合,进而阻断AD进程。Aducanumab成为全球首个能延缓AD进程的药物,是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开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而此前FDA批准的AD药物只能缓解症状。2023年7月,FDA宣布完全批准由卫材和渤健联合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Leqembi(通用名:Lecanemab)上市。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目前国内阿尔兹海默症相关药物研发进展最快的公司包括甘露特纳(绿谷医药),卡拉巴汀(诺华)、盐酸多奈哌齐(卫材)以及盐酸美金刚(灵北制药、齐鲁制药)。在研进展中,卫材的仑卡奈单抗、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等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另有多款药物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其中礼来的Donanemab的III期临床数据取得优异的表现。

2023年5月份,礼来公布了Donanemab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结果显示Donanemab的III期试验达到主要终点和所有次要终点,可显著减缓认知功能下降。近一半(47%)服用Donanemab的受试者(安慰剂组为29%)治疗1年后无临床进展,相比安慰剂,Donanemab治疗延缓了35%的临床衰退,延缓了40%的日常生活能力衰退。安全性上,Donanemab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安慰剂组为15.8%),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异常(ARIA)为主要副作用,需持续关注。

3 Aβ与Tau蛋白是检测核心标志物,国内首款AD示踪剂已上市

在今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中,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院-阿尔茨海默协会(NIA-AA)对阿尔茨海默病(AD)指南做出最新修订,认为AD可以通过任何异常的核心AD生物标志物来诊断,主要分为体液检测和PET成像两种方法,如Aβ42/40、p-tau、AβPET、Tau PET等。

其中PET检测较为成熟,涉及先进的设备,扫描费用高,且Aβ-PET和tau-PET作为新型分子影像检查在中国仅少数医院可以提供;而生物标志物检测中,体液检测中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患者依从性较差,血液检测目前还在早期基础研发阶段。

3.1脑脊液检测仍是当下研发主流,血液标本也陆续有突破进展

在体液标注物检测方面,样本主要是脑脊液与血液,血液的依从性较好但目前仍无获批产品,脑脊液由于需要做腰椎穿刺依从性较差。2022年5月,FDA批准首个用于早期诊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IVD检测试剂Lumipulse上市,旨在用于55岁及以上的患有认知障碍的成年患者,他的主要原理测量在人脑脊液(CSF)中发现的β淀粉样蛋白1-42和β淀粉样蛋白1-40(可以积累和形成斑块的特定蛋白质)浓度的比例,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可能患有淀粉样蛋白斑块,这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征兆。

目前基于脑脊液检测Aβ与Tau蛋白的方法仍然是研发主流,除此以外跨国药企也在持续研究基于其他样本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比如罗氏开发了基于血液样本的Elecsys Amuloid Panel,对Tau和APOE E4进行联合检测,pTau的升高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阶段,而APOE E4的存在构成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常见的遗传风险因素。

3.2PET检测方法较为成熟,国内首款AD示踪剂已获批

相比体液检测方法, PET影像检测方法更为成熟,对阿尔茨海默症等脑部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PE-CT示踪剂能从分子水平动态无创定量的观察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变化。与Aβ-PET显像相比,AD患者TauPET显像剂高摄取脑区与脑萎缩和FDG代谢减低区有更好的一致性,TauPET显像能从病理学层面更好地揭示AD患者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改变。

目前FDA已经批准四款辅助诊断阿尔兹海默的PET示踪剂在海外上市,其中三款是检测Aβ蛋白,一款是检测Tau蛋白,还有针对α-Syn和P-tau217等标志物检测在研。国内方面,先通医药获得Life Molcular的Neuraceq(Aβ淀粉样蛋白检测)国内权益,并在近日成功将其推至上市,此外Tau蛋白方面,东诚药业与新旭医药合作研发的18F-APN-1607正处于三期研发状态,先通医药的MK-6240正在1期临床。

4.AD诊断市场规模庞大,未来国内有望破千亿

2016年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约191.3亿元,2020年上升至21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6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老龄化背景下,提前诊断预防AD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AD诊断若能够在较低的价格进行精确诊断预防,并与健康体检相结合,使得老龄人群可以每年定期筛查,则中国AD诊断市场规模将有望破千亿。

风险提示:AD药物及诊断研发不及预期;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其他风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