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人雅致生活的“四艺”,马远曾画《竹涧焚香图》,描绘的正是文人雅士闲居时焚香静坐的场景,笔墨简淡,清香自远。用香净化空气、愉悦心情、辟邪驱疫,时时刻刻洇润着古人的生活。8月27日下午,20位杭州网小记者来到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上城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锐的带领下小记者们体验古法制香。
蒋锐,是蒋氏古法制香第四代传人,锐龙香堂创始人。1916年,古法制香技艺由蒋锐的满族镶黄旗外曾祖父富雅南依家传古香谱创立。活动中蒋锐以关于香的诗词为切入口,让孩子们了解香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很常见并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次小记者们制作的香叫“清凉悦神香”,主要成分有薄荷、丁香、艾草、龙脑香、金银花、抹茶粉,具有一定的驱蚊功效。孩子们在蒋锐的示范指导下,倒香粉、和香泥、模具印制,一步一步将香牌制作成型。
“本次活动看到大家都非常认真,做出来的香牌形状等各方面都很好。这次的体验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将非遗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了解非遗,了解传统文化。一块香牌能够用很久,它的原材料以及通过模具印出来的形状都有很多传统文化蕴含其中,希望孩子们在日后香牌的使用中,能够继续深挖里面的传统文化,越了解,越热爱。”蒋锐告诉记者。
“我很喜欢这个活动,活动中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香的知识。老师还说这个香牌具有一定的驱蚊功效,对于经常被蚊子叮的我来说非常的实用。”小记者余吴嘉肜说。
“类似古法制香这种非遗技艺其实在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但是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少了,本次带孩子来参加也是想孩子体验一下古法制香技艺,也想让孩子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带孩子来参加活动的王女士说。
此次古法制香活动由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市上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办事处主办,是“非遗迎亚运 共富向未来”文化传承系列活动之一。错过此次体验也没有关系,后续还有面塑(捏面人)、杭州面鬼儿、萧山过江布等非遗项目,欢迎大家体验。
小记者感想
田润之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来到了上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加了古法制香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制香的方法和用途,我最喜欢制香的环节,通过自己动手将香粉揉制成一个泥团,再用模具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式,闻着香味我沉浸在制香的世界里,好像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做好的香牌我想挂在书包上,有机会还能介绍给同学。以后有机会我要多了解非遗,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