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见证人民至上的初心和使命。6月30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走进老区看民主”集中采访活动启动,新华社河南分社、法治日报河南记者站、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顶端新闻、河南法制报、大河网等部分中央驻豫及省内主流媒体记者走进革命老区信阳。省人大融媒体中心推出“走进老区看民主”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开出民主之花。


(资料图片)

整洁平坦的巷道、栩栩如生的墙绘、错落有致的装饰……改造后的商城县赤城街道北街社区罗巷令人眼前一亮。记者走在这条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内,感受着最质朴的人间烟火气,触摸着最真实的民主脉搏。

“红色小院”让群众有了说话议事的地方

民主协商,对北街社区的居民群众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中午时分,午饭刚过,在罗巷红色2号小院里十分热闹,十几户居民围坐在小板凳上,你一言我一语集中反映问题。

“今天是星期五,给大家召集在一块儿是关于北大街和西正街提质改造这方面,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韩华说。

“韩支书,我给你反映个问题,俺们北大街提质改造,我的房子是建好了,但是俺家的污水管接不到主管道上去,这个问题你帮俺们向上级反映一下。”

“我也想说两句,俺们西正街年前就修好了,但灯不是多亮。”

“俺们罗巷那个巷口的牌子不清楚,人家来玩找不到罗巷子。”

“这方面请大家放心,收集到的问题我们都会逐一解决。”

......

近年来,北街社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议政代表作用,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搭建“红色小院”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共商民事、受民监督,集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社区”。

“红色小院”解锁群众的幸福密码

“你们到哪儿去?”“俺们到2号院反映问题去。”

自从有了‘红色小院’,定期在院内以“板凳议事会”形式收集群众诉求,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反映到街道办事处,跟踪监督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通过“板凳议事会”累计收集并推动解决电路改造、管网建设等各类民生问题2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有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居民在受益中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喊口号,而是在办实事。”商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文俊表示。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点在“民主”。对事关民生大事、居民生活、群众利益的事情,都由辖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居民代表集体民主协商解决。

“红色小院”建成后,更直观方便地解决群众的诉求和难题,邻里之间的矛盾也能得到及时化解,让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真正畅联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此外,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和居民代表同向发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在小院里给辖区老人过集体生日,在小院里为产品滞销的小商户开直播带货,在小院里一起过端午、过中秋,民主的果实也在小院里凝结。

“红色小院”点亮共治共建共享新模式

民之安乐皆由治。

“打造红色小院,最初的出发点是方便居民反映问题。居民的生活习惯就是在家门口开展活动,大家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事情,慢慢就有居民提出来,上个厕所喝口水都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小巷里找到了党员中心户的小院,作为固定的议事场所,打造了‘红色小院’。”韩华介绍说。

巷道美了,路灯亮了,风气正了,民心聚了。目前,罗巷建立了3个“红色小院”,在小院中开展“板凳议事会”“板凳课堂”15期,群众共同协商处理电缆线杂乱、路灯缺失、地面凹凸不平、公共用地被占用等问题20余个。

“红色小院”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组织群众议事协商,不断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渠道,办好民生实事,创新社会基层治理。如今,“红色小院”里经常能传出居民沟通交流的声音,大家共商良策,探索共治共建共享新模式。

“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在社区治理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形态,让各种意见、愿望、诉求得以充分合理的表达,在民生‘关键小事’中做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大文章’。”蒋文俊说。

记者手记:“红色小院”里的民主故事还在不断发生,群众的事由群众议,让群众唱主角,是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更是解锁百姓幸福生活的密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