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掘金18载,李仙德扩产竞赛不停歇。


(资料图)

始于2005年,李仙德在行业高峰时进军光伏,幸运地避开了上一轮光伏寒冬。如今,李仙德已经打造了由晶科能源(688223.SH)、晶科科技(601778.SH)组成的晶科系,博得了500亿元左右财富。他也是目前国内光伏行业最为年轻的大佬级富豪。

低调、稳健,是外界对李仙德的第一印象,依仗技术革新,坚信产业发展源自技术推动,是李仙德推动晶科系高速发展的动力。2022年,晶科能源光伏组件整体出货量居全球第二。目前,晶科能源、晶科科技市值合计超过1400亿元。

自信的李仙德对光伏行业坚定看好,今年以来,晶科能源已经宣布660亿元的扩产计划。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晶科能源资产负债率达74.33%。

李仙德信奉趋势比真相重要,未来比现在重要。大规模扩产的李仙德,是否看清了未来的趋势?

李仙德大哥李仙寿创立的昱辉阳光从美股退市后破产,李仙德需要警惕重蹈哥哥的覆辙。

台州三兄弟的光伏创业故事

李仙德成为光伏行业的富豪,得益于其大哥李仙寿的领路,但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李仙寿。

2001年,李先寿建立浙江玉环太阳能能源有限公司,一家商业和住宅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制造企业。四年后,即2005年,其更名为昱辉阳光,注册资本150万美元,进军光伏产业链上游,并以硅废料代替多晶硅制造硅片。

在那个光伏产业迅速崛起的时代,昱辉阳光的产能在一年的时间里从零暴增至648吨、3200万张硅片,年产能达80兆瓦。2006年8月8日,昱辉阳光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融资5000万美元,两年后,在美国纽交所挂牌,募资1.3亿美元。

李仙寿的成功对两个弟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冲击。

李仙德1975年出生于浙江台州,21岁时,他开始做消防工程、水电安装,几年后成为浙江快达建设安装工程台州分公司负责人。此时,李仙华正在经营着玉环县规模最大的汽车维修公司。

2006年,李仙华、李仙德处置资产回笼资金,选择在江西上饶注册成立德晟太阳能和晶科能源,李仙德当董事长、李仙华任总经理。初期,德晟太阳能为昱辉阳光做原材料配套。

进入光伏行业,李仙德发现了诱人前景。晶科能源调整战略,进军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的上下游。2007年,晶科能源硅片产能80兆瓦,2008年扩大至220兆瓦。

2008年,李仙德从下游客户处收到了2亿元预付款,以及深创投等海内外基金投资的5500万美元,准备大干一场。恰逢此时,发端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光伏行业至暗时刻不期而至。李仙德庆幸,大规模扩产还没开始,巨额资金还在手上,他幸运地躲过了那场让无数光伏富豪倒下的浩劫。

李仙寿就没有这么幸运,四处收购扩张的昱辉阳光损失惨重,叠加随后的“双反”调查打击,昱辉阳光的股价回落至1美元边缘。2015年11月,全球第三大硅片供应商昱辉阳光收到了纽交所的退市警告。

保存了实力的李仙德依然坚信光伏产业前景,继续在行业深耕,重点聚焦光伏组件。2011年,他在上饶成立晶科光伏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如今的晶科科技,主攻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等。

随着全球光伏产业新一轮发展,李仙德迅速脱颖而出。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9年,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如今,晶科能源在美国纽交所及A股科创板上市,晶科科技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晶科系完成“两地三板”上市。

目前,晶科能源、晶科科技市值合计超过1400亿元,李仙华、李仙德家族持股财富在500亿元左右。

依靠技术崛起的组件龙头

在光伏行业大佬中,47岁的李仙德属于年轻一辈。但在技术追求方面,李仙德的执着不输同行。

今年6月2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2023江西产业基金生态大会上,李仙德在发言时表示,所有产业的发展都是技术推动的。2016年时从多晶到单晶转型,形成了PERC的主流电池路线,2022年是属于新技术N型TOPCon的元年。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出现数家千亿的公司。

李仙德执掌下的晶科能源,在行业中率先建立了从硅料加工到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在中国、越南、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共拥有14个全球化等生产基地。李仙德公开表示,晶科能源是全球首家出货突破150GW的企业,目前,全球累计光伏装机规模达到1.35TW,每10块组件就有1块晶科能源制造的。

让李仙德如此傲娇的晶科能源,能够成为全球行业领先者,依托的就是技术创新。

根据晶科能源披露,过去三年,在电池片转换效率和组件功率方面,公司先后22次突破行业量产或实验室测试纪录,尤其是N型TOPCon技术研发接连取得突破。去年12月,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检测实验室认证,公司182mm及以上大面积N型TOPCon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4%;去年11月,经TüV莱茵实验室测试验证,公司182mm大面积N型TOPCon电池组件最高转换效率达到23.86%。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投产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效率已达25.1%,同时电池良率已经与PERC电池基本持平,对应N型72片组件单片功率达575W左右,较P型组件单片高出20-25W,提高4.5%以上。公司同心圆缺陷对应控氧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优化界面形貌以及先进金属化等多项技术显著提升电池转化效率和发电表现,创造了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转换效率25.70%的世界纪录。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2年,晶科能源的研发投入为56.15亿元,同比增长112.91%。截至2022年底,公司投入的研发人员数量为1902人,同比增长36.44%。当年,公司申请发明专利458件、获得122件,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188件、获得323件。

李仙德称,晶科能源准确地把握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开发、量产了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高效N型双面组件技术,并储备了IBC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技术、组件回收技术等,在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转换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面均具备良好开发前景。

正是以为技术领先,带动光伏产业降本,晶科能源的组件热销。2022年,公司组件整体出货量44GW,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公司组件全球累计出货超130GW,2022年N型组件出货量超10GW,在行业遥遥领先。

新一轮大扩产的潜在风险

时下的光伏行业,可能处于前所未有的好时期,但风险也在酝酿。

2022年,晶科能源实现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826.76亿元、29.3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103.79%、157.24%。今年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31.53亿元、16.58亿元,同比增长57.70%、313.36%。

数据显示,晶科能源营业收入连续高速增长,而净利润增速比营业收入还要强劲。

从历史情况看,稳健、不激进是李仙德的特征。但是,在光伏高景气时刻,行业都在进行竞赛式扩产,李仙德似乎也被迫卷入大扩产浪潮中。

从资产规模看,2021年底,晶科能源总资产为728.71亿元,2022年底增至1056.39亿元,年增327.68亿元。

今年以来,光伏龙头纷纷扩产。6月6日,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几乎同时官宣了百亿级扩产计划。4月、5月,爱旭股份、天合光能相继宣告了300亿元、超百亿元的扩产计划。近一年内,一向稳健的靳保芳控制的晶澳科技也披露了597亿元的扩产计划。

李仙德的扩产动产备受市场关注,源于规模大。今年5月24日,晶科能源披露,拟在山西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达560亿元。一次性宣告560亿元投资建设,在国内光伏企业中,有如此大规模的并不多。而在此次公告之前4月18日,晶科能源曾宣布,发行可转换债券募资100亿元,用于四个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官宣660亿元扩产计划,李仙德足够大胆。

面对交易所问询,晶科能源回复称,2022年以来,大部分头部一体化组件厂商及主要电池厂商陆续公告N型高效电池扩产规划,N型电池片规划产能约444.3GW,大部分在2023年加速建设,并在2024年陆续开始投产,基本匹配2025年N型市场需求。公司判断,短期内,N型产品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供不应求。

2022年,晶科能源N型组件销售收入201.76亿元,较2021年N型组件收入8.17亿元增长约24倍。

即便如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资本加持下,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大幅度扩产,局部性、阶段性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晶科能源也坦承,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均在积极扩大产能,使得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公司存在市场开拓不力、营销推广不达预期等可能性,由此导致新增产能消化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李仙德是在举债扩产。晶科能源称,公司未使用的贷款授信额度总计约299.91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晶科能源资产负债率为74.33%,远高于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5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

大哥李仙寿创办的昱辉阳光曾盛极一时,因为激进扩张等导致破产。如今,稍显激进的李仙德,需要警惕重蹈昱辉阳光覆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