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 李超 / 孙欧
来源: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资料图片)
核心观点
2023年7月信贷、社融、M2数据超预期走低,主要受6月数据的透支效应影响,半年末冲量或存在一定提前放款,对6、7两月数据扰动较大。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弱修复”,基本面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信贷需求偏弱,未来金融数据对经济的带动有赖于政策传导效率的提高。预计三季度降准、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较大,同时,我们预计后续央行在维持宽松基调的同时,也将更加强调防止资金空转、引导资金进入实体;下半年资产价格核心受流动性驱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预计无风险收益率将进一步下探,形成股债双牛格局。
内容摘要
>>7月信贷新增3459亿元,超预期走低
2023年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459亿元(6月数据为3.05万亿),较去年同期同比少增3498亿元,wind一致预期为8446亿元,我们预测值为6000亿元,更为相近。7月信贷增速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至11.1%。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同比大幅少增约3224亿元,是信贷的主要同比拖累项,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分别同比少增约1066亿元和215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同比少增约4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1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97亿元,三者分别同比变动约-239亿元、-747亿元、+46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70亿元,同比多增约694亿元。
居民短期、中长期及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悉数同比少增,主要受6月数据的透支效应影响,半年末冲量或存在一定提前放款,对6、7两月数据扰动较大。我们在8月1日发布的报告《2023年7月宏观预测:流动性宽松或驱动股债双牛》中提出“预计今年6月的高数据或有一定程度提前放款的特征,对7月有所透支”,在7月11日报告《6月金融数据:总量较好,结构分化》中提出“我们认为在半年末银行存在冲量诉求、及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信贷数据或有前置,按揭贷可能存在提前放款的情况,推高6月数据”,目前看,观点得到验证。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弱修复”,基本面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信贷需求偏弱,未来金融数据对经济的带动有赖于政策传导效率的提高。我们坚持下半年信贷将总体同比少增的判断,维持年末信贷增速回落至10.5%左右的判断。
>>7月社融新增5282亿元,同样超预期走低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低于我们预期的1.08万亿和wind一致预期的1.12万亿。7月社融增速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至8.9%。
社融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亿元,同比少增389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39亿元,同比少减79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亿元,同比少增8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0亿元,同比多增62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962亿元,同比少减78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79亿元,同比多21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09亿元,同比多11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6亿元,同比少651亿元。
对社融拖累最大的项目是信贷和股票融资,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较人民币贷款口径数值少约3095亿元,主要源自非银贷款及境外贷款的影响,非银贷款体量约2170亿元,预计境外贷款7月增量约925亿元。
7月社融结构上同比多增主要来自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对于信托贷款,或主要受地产金融政策影响,近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将“金融16条”中两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十六条”明确规定“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预计对信托贷款数据有支撑,且融资类信托若依据存量比例压降,则每年压降规模也是同比减少的。
对于未贴现票据,7月银行表内“冲票据”特征较为明显,导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仍为负值,但基数较低导致同比略有改善。
对于企业债券,随着企业债收益率下行,企业融资需求也略有改善。
对于政府债券,今年与去年政府债发行的错位效应下,7月数据同比多增,预计8、9月专项债发行提速,数据将继续有支撑。
>>M2增速继续回落,居民超额储蓄季节性下行
7月末,M2增速下行0.6个百分点至10.7%,低于我们的预测值11%和wind一致预期的11.1%,主要受信贷拖累。
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5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07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130亿元。
我们继续估算2020年-2023年7月我国居民超额储蓄体量为6.92万亿,较上月体量减少约4600亿元,符合我们的预判,我们在8月1日发布的报告《2023年7月宏观预测:流动性宽松或驱动股债双牛》中提出“居民储蓄行为也存在季节性特征,银行往往存在季末冲存款的倾向,进而季末居民增加储蓄,但季初存款资金或重新大量流入理财产品,我们预计7月居民超额储蓄或有一定回落,但不改变其总体积累的趋势”。我们认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导致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的根本性原因,也因此居民超额储蓄的释放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未来较难大量释放至消费、购房,其仍是值得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资金体量。
7月末M1增速较前值继续下行0.8个百分点至2.3%,地产销售低迷、居民消费活跃度分化,去年基数走高是主要影响因素。M1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活期存款,其与消费类相关行业的现金流直接关联,由于我们判断居民消费、购房活动修复是渐进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弱,预计M1增速年内后续大概率波动上行,但速度较为缓慢。
7月末M0同比增速9.9%,较前值小幅上行0.1个百分点,当前位置仍然较高,这与2020年、2022年表现相似,体现经济修复的结构性失衡,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经济改善略弱,导致持币需求增加。
>>预计货币政策维度三季度降准、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较大
结合近期各重大会议的政策信号,我们预计货币政策维度三季度降准、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较大,一方面积极推动宽信用,改善企业资金可得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8月4日央行新闻发布会中提出“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提升政策传导效率”,我们认为体现出政策较为关注资金是否有效进入实体部门,在做好逆周期调节、投放流动性的同时,引导资金有效进入实体也是关键。今年初以来银行间市场回购成交量中枢持续攀升,6月以来多日维持在8万亿上方的体量,我们认为后续央行在维持宽松基调的同时,也将更加强调防止资金空转、引导资金进入实体,进而强化稳增长效率。
其他的政策工具方面,预计结构性政策工具也将持续发力,7月14日,人民银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的政策工具”,预计下半年仍可期待新创设的结构性政策工具。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有望新增额度,发挥“准财政”属性。
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逆周期条件和政策储备,我们认为下半年资产价格核心受流动性驱动,流动性宽松环境下,预计无风险收益率将进一步下探,形成股债双牛格局。
>>风险提示
企业盈利、居民消费及购房情绪进一步恶化,经济基本面承压,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数据测算或存偏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