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艺公园游人如织,北溪湿地成型成势……一处处新场景、一个个新业态都在彰显着崇州城乡社区的蝶变。

近年来,崇州在推进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以多元共治为主线,分类治理为抓手,推动上下联动、融合增效,初步实现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公园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相关资料图)

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基石

推进基层治理,党建引领是保障。近年来,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崇州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党的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转化成为发展治理优势。

2020年,崇州编制《崇州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指导指标体系》,探索形成“一核五体系”(党建引领组织、管理、发展、治理、服务五个体系)治理机制,为基层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建立双重渠道提议、定时定点开议、多元参与商议、多方协商决议、组织监督解议、信息公开复议的“议事协商六步法”,畅通党群沟通渠道,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此外,通过探索沿产业链、跨区域、跨行业建立党组织的有效办法,推动党的“两个覆盖”向一线延伸。

多元共治 凝聚共建共享合力

“做好社区治理这篇‘大文章’,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崇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崇州市通过创新社区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社会力量联动机制,构建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物业机构、社会组织多元协同的基层治理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崇州已在林盘、小区、院落等广泛建立自治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成立业委会、院委会等自治组织350余个;组建“村闲志愿服务队”“马大爷说事”等民事调解、文化娱乐、道德评议和环境治理方面的村民自组织1400余个,全覆盖制定村规民约、院落公约2800余份;引入和培育专业化社会组织,累计实施社会组织扶持项目339个。

上下联动 创新社区服务机制

为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崇州市积极活化利用被撤并乡镇的闲置资源,建设隆兴、元通、西江3个区域治理中心,通过植入农副产品展示交易点、快递物流服务点、社区安全屋、村民活动中心等功能,为当地精准提供政务、生活、产业、群团“四大服务”。

此外,崇州市通过探索整合镇街窗口类、平台类、执法类机构职能,下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175项,在保留原有村级便民服务基础上,科学布局社区工作站功能,形成“镇街+治理中心+工作站+社区”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

融合增效 赋能“微网实格”治理

为全面提升群众服务质效,确保群众在关键时刻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办得好事,去年以来,崇州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工作,通过强化网格党建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

“我们从优化完善网格、合理分配人员、网格智慧化治理、体制保障等方面着手,深入推动‘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工作,打通基层治理‘关键末梢’。”崇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崇州采取“下沉+吸纳”的方式,推动市、镇街、社区三级党员志愿者纳入微网格,鼓励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相关群团组织进网入格、开展服务,构建“党建服务进小区、物业服务进楼栋、便民服务进家庭,私事止于楼栋、小事止于小区、大事止于社区”治理模式。

分类治理打造幸福宜居高地

近年来,崇州坚持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聚焦小区、林盘、院落3类单元,通过微网格、微党建、微更新、微阵地、微服务、微创新的6条实践路径,实现融空间、融功能、融产业、融生活、融服务的5微目标,创新探索“365”微单元分类治理模式,促进基层治理成效更加有感可及。

通过一件件微项目、微实事,用心守护小区楼宇的“融情邻里”,用力彰显“天府乡居”的蜀风雅韵,用情存续老旧院落的“市井烟火”,实现一个示范微单元就是一个高品质幸福宜居生活家园愿景。

在崇州市怀远镇二江村,一片约4亩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一处居民喜爱的社区花园。“原来这里是一块荒地,经常有人在这里倒垃圾,还有采石挖沙的,路面很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当地居民意见很大。”怀远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一民生问题,当地将荒地微更新项目作为“书记一号工程”来抓,通过填平、造绿、布景、植业,借助新媒体运营,在荒地上打造出“印象二江”IP,成为“休闲的新去处、消费的新场景、群众的新乐园”。

畅想新篇章

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

“目前,崇州已高质量打造成都市级主题社区13个、社区微更新65个、特色消费场景5个、社区花园5个和社区运动角9个。”崇州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崇州市将坚定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做优做强高品质宜居地基本功能,大力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探索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杨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