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天明之前

在一个特别寻常的夜晚,赵策(子元)突然从他好不容易才进入的睡梦中醒来,他觉得自己又像往常一样失眠了。但外面的吵闹声让他在神智回归的第一时间以为这是胡人在深夜偷袭他们。然而当他仔细听到外面那些出言不逊的声音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军营冲突。赵策立即穿戴好赶往辕门[1]。此时的辕门外已经聚集了许多人。赵策看到一个车队来到了军营外,高大的贵族旗帜下,身穿军服的赵军普通士兵和身穿华服和仆役服的人聚集在一个车队的前方,车队的第三辆马车则是一辆六驾安车[2]。

这是一辆青色伞盖的安车。上面的华蚤在漆黑的夜晚也能看得一清二楚[3]。赵策大概看了一眼这个车前后左右既有龙又有虎,还有金鸟[4]。此时大家都围绕着为首的第一辆马车争执。唯独安车上坐着的人趾高气昂地昂着头不愿下车,只露出半个脑袋。此时一位军官正在大声训斥把守辕门的将士。这位军官身穿一套上好的盔甲,盔甲的甲页随着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发出细碎的金属摩擦声。赵策一看见这套盔甲就特别心动,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套如此宝贵的盔甲。旁边的几位文职人员也身穿华服正在指责、威胁两位门侯[5]和他们的部下。


(资料图)

“禀报大人,这些人自称是常山王的家臣,他们想要闯进我军营地。”宿卫长向赵策禀报。

“你不要胡乱编造诬陷我们!”那位身穿宝甲的军官立即上来反驳,“这位将军,我们是常山王的车队。行进至贵军营地,特意想慰劳一下将士们。鼓舞一下士气……”

“就是,他分明就是有错在先,还歪理诬陷别人。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给你们统帅。让他把你贬为普通士兵。诶,你叫什么名?”一个中年女子在一旁用一种故意轻蔑对方、高高在上、觉得以自己身份比对方高等能够胜券在握的语气插嘴说道。她认为这正是个好主意,此时她为这些威胁的话感到得意。

“慰劳将士?不通报就深更半夜跑到军营驻地惊扰将士休息。没让守卫部队把你们射死算你们命大。现在你们赶快给我离开这里,不然我就立即把你们抓起来。”赵策此时很想把他们抓起来赏他们二三十军棍。然而他们毕竟是皇室成员,所以赵策对于他们也是毫无办法,只能把他们赶走。

听到这样的回答,对方高贵的自尊心显然是受到了极大的挫伤。所以刚才的那个女人又站出来对赵策大声说:“你是谁呀?你无权命令我们,我们就是不走。等我们见到你们将军,你就得马上向我们谢罪。”

中年女人的话立即激怒了赵策:“把他们轰走!我不想再看见他们。”

“我是常山王夫人!我看谁敢动我!”中年女人大声喊道,她瞪大眼睛为了捍卫自己的自尊而展现出来的彪悍完全不像一位三十几岁因为保养得体且容貌还算出众的上层贵夫人所应有的仪态。赵策的士兵们立即被这种罕见的丑陋形态的生物所震慑。

“我是车骑将军赵策,这座军营现在听我指挥。把他们都给我抓起来!”赵策彻底被一个丑态毕露的女人所激怒。此时辕门突然敞开,里面冲出来整整一个营的士兵把包括常山王以及友军在内的所有人都包围起来。虽然没穿盔甲,但是手中的长矛严峻地告诉所有人,如果今晚不小心些的话很有可能活不到明天。完成包围后,指挥官周喜(嘉聿)从部队中走出来向赵策禀告:“岑中营就位!”

紧接着,营寨上升起了赵雍的军旗。一阵短促的箭杆碰撞声之后,弓弩手拉弓架弩朝人群中央瞄准。

眼看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常山王车队里一位看起来颇为圆滑的人赶紧站出来劝说双方。此时羽林军将领朱固(孟坚)也带着几位军官赶过来。

“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车骑将军,那又能怎样。我常山王是皇室正统,是皇位继承人。你想在尚桑成立新廷不还得依靠我们王族?你们现在撤回部队开门谢罪,如果表现得让我满意,他日我们当权临政还能赦免你们。”常山王夫人也因为颜面被冒犯而狂怒,她展现出上层人士独有的权术与心机,这种处事手段超出常人,“你们这些打仗的整天吃着我们孙室给你们的粮食不思报恩,结果不但作战失败让我们遭受百年耻辱,现在还要造反。你们这些懦夫,我们一行车队在南下时还能到前线向胡人挑衅。你们能做什么?让我们去保家卫国?保护你们?”看到羽林军到来之后,常山王夫人更加底气十足。这让赵策和他的军士们恨得咬牙切齿。朱固也看到了事态的严重,所以便立即展现出他能够缓和矛盾团结大家的能力,向两边说和。他把赵策拉到一边。于此同时,常山王手下那个圆滑的家伙也见机行事,赶紧向赵策释放善意试图转移他的女主人刚才的话。

赵策回到营帐后叫来了赵雍,后者向他禀报,原来这是常山王因为伊邪泉车西迁而南下避难。他的车队原本打算去羽林军的军营拜访朱固。结果行进至赵策的军营后发现这里戒备森严,箭弩整齐,以为这里就是羽林军,就想进来参观。这才引发了此次冲突。

赵策向赵雍询问:“刚才的事情你也看见了,就为了几个人的好奇心和虚荣心,惊扰了半个大营。如果按照军法该如何处置。”

“军中喧哗者当斩[6]。”

“要是民律呢?”赵策接着问。显然赵策和赵雍都觉得他们的愤怒还不至于要杀了皇室成员。但是对于应该如何按照正常的法律解决问题,赵雍觉得这很困难,于是便无奈地摇摇头。

赵策正在思考他们到底应不应公平地与普通士兵一样惩处他们。还是适用民法在这样一个模糊的领域里继续迷茫。在思考了半天后,他冷静沉着地告诉赵雍:“挑三百名武士在外面监视他们。一刻钟之内他们还不离开。就装扮成土匪强盗,在他们离开后的次日夜晚把他们截住,抢走他们的财物,烧了全部马车,然后把他们送到胡人那去。务必不露声色。”

赵雍接到命令离开了,不久之后朱固来到赵策的营帐。他一看到赵策沉默不语便知道赵策依然十分生气。事实上赵策已经不再怨恨,他只是失眠了。

“大人,常山王的车队已经离开了。”朱固告诉赵策,“如果大人希望,在下愿意替您出头,召集王公大臣一起训诫常山王。”

赵策似乎还在思考什么,他自己沉默了一会之后像发现了什么惊世骇俗的秘密一样告诉朱固:“将军,我这么说你可能一下无法理解。其实我并不恨他们,也不再为他们恼怒。我只是觉得这是他们思维意识上有疾病。整个大虞现在也有病。不然我们就不会在这个混乱的时期,既要抵御外敌,又要提防别人算计我们。所以你我、两军战士、天下人才会发生这么多不幸。经历这么多的痛苦,做自己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虽然不幸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赵策不才,自认为我有方法解除大家的痛苦,避免悲剧的发生。让人们不再为了担心明天战乱将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忧虑,让每一位王侯都心满意足,活得更加充实,而不是靠虚荣来填充自己的灵魂。让孙室重新回到他们的皇位上,当然,还有将军您。我觉得我有办法让将军完成平灭叛乱、驱除外敌、忠心报国的夙愿。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看法一致。让这个国家重新健康起来。让包括常山王在内的所有人变得幸福,治好他们。但我需要时间。每个人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自私的想法,尤其是现在。平民们会因为一个馒头打起来,同时对晕倒在大街上的弱者置之不理。官员们总是在想如何才能多赚些钱财。诸侯们谋划的只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而这些自私的根本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目光不够开放。智力和胸襟不够开阔。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和身上的。没有看到身外的世界于自己内再是如此的缤纷绚烂。”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你我之间现在这样给我些时间,让我充分说出我的观点,帮助他们消除或者改变一些观点。那么世间得减少多少枉死的亡灵,避免多少悲剧发生。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呀!”赵策说完之后便为自己这个美好的愿景赶到高兴,“将军也许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身为一方诸侯的我这么热衷于讨伐胡人。直白的说,如果我们被鲜卑人或者南匈奴人灭国那就什么美好世界都没有了。悬殊的人口对比使我们毫无疑问会成为奴隶。民众会遭到屠杀。之前我朝军队对付不怎么文明的胡人之所以能轻松胜出是因为我朝国力丰厚,将士甲胄具备,兵器优越。然而现在这些优势正在消耗殆尽。他们已经占领了河北。一年之后他们就会大规模地装备盔甲铁器。那个时候擅长骑射的他们将难以阻挡。平陵之战就是最好的例证。但现在,胡人都遭到了重创,我想我们即将获得胜利。”

赵策年纪轻轻的身体中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与军事能力让杨信深深折服。这位大军激动的站起身来到赵策的面前恭恭敬敬向年轻的车骑将军施了个军礼:“大人的胸襟实在是令人敬佩和感动。在下不才,愿率羽林军成为大人的先锋,时刻听后大人调遣。”

赵策上前扶起朱固:“那么就请将军随我一起共同实现我们的夙愿吧!”

第二天,原少府袁筱(本卿)带领几位追随者来到赵策的军营。袁筱是来向赵策道别的,他将前往仓州,他的家乡就在上党高地。他将说服那里的民众加入赵策。

“袁少府此行凶险未卜。您和您的同伴可能将不会被世人铭记。但至少赵策和无数怀着同样梦想的人一定会将诸君铭记、传颂。天下危亡之时,能够有仁人志士为了这个国家倾其全部地奉献,少府大人就犹如当年鲁国臧文仲[7]。能够在现在这个时代亲身遇到您这样的爱国者,也实在是赵策的幸运。”

“恩公无须夸赞。国覆民苦,吾辈愿和恩公一样,以身擎难,义无反顾。”袁筱一如既往地认真严肃,同时也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主公不介意,在下本职在太学主修《左氏春秋》。今后承蒙主公恩德请称呼在下的本职。此刻在城中为我等奔走效命的也皆是太学士和寒门贤良。”

袁筱语义深刻,他坚定、毫不动摇。仿佛在背负着几座大山前行。

赵策也坚定地祝福大家:“接下来的事情我们无法预知。祝愿诸君文徳昌行,武运亨通!”

[1]辕门,古时军营或官署的外门。

[2]古代对于官员、诸王侯以及平民的衣着和出行工具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安车就是专门为王子和各个分封国国王专用的乘坐车。另一种专用站立乘用的车称为轺车。按照当时法律王子和分封国王最高只能用4匹马的安车。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6匹马以上的马车。这里的六驾安车显然触犯了法律。

[3]青色伞盖说明车主的身份非常高贵。华蚤,古语。指车上遮阳盖,四周的金花以及一些华丽的装饰品。

[4]金属以及纯金装饰品都显示车主的身份至少与赵策同级。

[5]门侯,专门负责管理军营大门诸多事宜的军官。

[6]语出曹操《军中令》。汉代以前及以后一段时间的军法中对于这条法律的处罚大致相同。

[7]臧文仲(?-公元前617年),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政治家。主张尊重民众生活状况。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鲁国发生了大饥荒人口锐减。臧文仲说服鲁庄公将当时象征国家主权与尊严的国宝、王室名器抵押给敌对的齐国以借来粮食。并主动请命亲自出使齐国。最后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学识成功迫使齐国借出粮食。抵押宝物也一并送回鲁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