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忆山 晨曦


(相关资料图)

中融信托产品违约风波仍在持续。

根据微光股份8月21日发布的公告,该公司购买的5000万元“中融-汇聚金1号”信托产品遭遇逾期兑付。这是8月以来第5家上市公司购买中融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微光股份于今年7月发布的公告,彼时该公司及其子公司购买的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里,有12笔为中融信托产品,合计投资金额达5.12亿元。

而对于近期发生的逾期兑付风波,中融信托曾回应称公司目前经营正常,并透露公司也有多个产品于近期完成到期兑付清算,目前中融信托官网仍有产品正常发售。

多家券商也发布研报称,在近几年金融强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此次中融信托部分产品违约系个例,信托行业整体风险可控。此外,这次违约风波对于A股市场、非银金融、银行等实质性影响均较小。

5000万信托产品逾期兑付

8月21日,微光股份发布公告称,2023年5月22日,公司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信托产品“中融-汇聚金1号”,金额为5000万元,到期日为2023年8月21日。截至该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该信托产品本金及投资收益。公司已就该信托计划逾期兑付的事宜与中融信托进行了沟通,截至该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中融信托方面的正式文件回复。

据了解,微光股份于去年7月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去年8月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继续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议案》,同意微光股份及子公司继续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其中单笔购买委托理财产品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亿元,在此额度内,资金可滚动使用。

于是在今年5月,微光股份出资5000万元购买了中融信托发行的“中融-汇聚金1号”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4%。

对于该信托产品遭遇逾期兑付,微光股份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联系各相关方,督促中融信托尽快向公司兑付投资本金及收益,同时准备相关材料,通过各类法律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尽最大努力维护好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权益。后续公司将加强对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安全评估,严控投资风险,密切关注理财产品的回款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微光股份还表示,鉴于上述信托产品投资款项的收回尚存在不确定性,并基于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性质,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的风险,如本息无法兑付将对公司2023年度利润产生影响。目前公司经营正常,财务状况稳健,该事项不影响公司持续运营及日常经营资金需求。

202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51亿元,同比降幅0.39%;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降幅0.5%。期末公司负债合计2.25亿元,净资产为15.8亿元。

长期滚动购买信托产品,即将面临回购

公开资料显示,微光股份系国内微电机细分领域龙头,公司于2016年6月登陆资本市场,专业从事电机、风机、微特电机、驱动与控制器、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冷柜电机、外转子风机、ECM电机、伺服电机。

而回顾微光股份的理财经历来看,其对中融信托的产品颇为青睐,早在2018年就开始持续滚动购买相关信托产品,曾经投过“中融-汇聚金1号”、“中融-圆融1号”、“中融-庚泽1号”、“中融-融沛275号”等产品。其中,“中融-庚泽1号”的认购金额为1亿元,将于9月14日到期。

另外,微光股份此前购买的中融信托旗下产品,也曾产生过展期的情况。例如,2022年8月,微光股份发布理财进展公告称,“中融-融沛275号”因受疫情影响项目完全停工停售,项目去化及资金回笼不及预期,信托计划延长11个月。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微光股份陆续认购信托产品9.93亿元,在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中排在第三位,前两位为盐湖股份和网宿科技。除了中融信托的产品外,微光股份还购买了光大信托旗下的相关信托产品。

另据微光股份于今年7月发布的公告,彼时该公司及其子公司购买的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里,有12笔为中融信托产品,合计投资金额达5.12亿元。

此外,8月10日,微光股份发布股份回购方案,拟使用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并依法用于后续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4000万元且不超过8000万元,回购股份的价格不超过每股39.5元。

对于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目前回购资金是否准备好”的提问,微光股份表示,“目前现金充足”。

中融信托回应公司经营正常

随着微光股份信托产品遭逾期兑付公告的曝光,8月以来,已有5家上市公司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发生了逾期兑付。

具体来看,分别为金房能源购买的3000万元中融信托“圆融1号”产品,南都物业购买的3000万元的中融信托“汇聚金1号”产品,金博股份购买的中融信托“隆晟1号”、“泽睿1号”产品,合计购买金额为6000万元。以及咸亨国际购买的中融信托“丰盈176号”产品,不过该公司已收到了部分投资本金,剩余257.06万元投资本金及投资收益尚未收回。

信托产品的兑付危机也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近一个月以来,在上交所、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超百家上市公司被投资者提问是否购买过中融信托或中植系产品。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主动发声称,无中植系相关产品风险敞口。

而对于近期发生的逾期兑付风波,中融信托曾回应称公司目前经营正常,并透露公司也有多个产品于近期完成到期兑付清算,目前中融信托官网仍有产品正常发售。

此外,目前已出现了利用该公司相关传闻进行诈骗的违法行为。根据中融信托于8月14日发布的声明,有不法分子伪造公司公章、公函等文件,冒用中融信托名义,以其无法继续经营发送清退公告、建立专项退还小组为客户进行退返等形式,诱骗客户访问非法网站、加入QQ群等实施诈骗。

中融信托提醒,上述行为与公司无关,公司已向国家反诈中心进行举报。并提醒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实质影响较小,行业风险可控

除中融信托外,近日光大信托、中航信托、五矿信托也相继发布声明,强调公司信托产品经营与兑付正常。

不过,中融信托的部分产品逾期兑付,确实引发了市场不少担忧。对此,多家券商机构指出,此次中融信托部分产品违约系个例,行业整体风险可控,对于A股市场、非银金融、银行等实质性影响均较小。

太平洋证券最新研报指出,近期信托风险主要暴露的是个别信托产品的流动性风险,整体上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较低。对比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锚定的基本是流动性较高、无杠杆的股指和期货产品,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托风险的传导和放大效应。中融部分信托产品的逾期兑付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底层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敞口较为有限,最终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太平洋证券还表示,信托机构发行的产品具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如果某家信托公司的全部净资产无法偿付债务的时候,原则上可以使用信托保障基金。此外,如果这些债务发生的过程中该信托履行了全部披露职责,因市场原因导致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无法偿还债务,那么信托公司无需赔付,信托公司有责任帮助投资者追缴欠款,追缴回的欠款用于赔付投资者。

至于违约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A股方面,太平洋证券表示,2022年8月17日至2023年8月17日,购买中融信托产品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基础化工、医药生物、农林渔牧等行业,其中总市值低于50亿元的公司一共18家,占比达75%。而中融信托重仓持有的流通股中,持有市值占流通股比例相对较低,且市值普遍不高,并不集中于近期风险升高的房地产行业,即使股价出现大幅波动,也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太大实质性影响。

银行方面,海通国际研报表示,近期信托风险事件对银行影响有限。信托行业的资金池业务被监管由来已久,优质上市银行对代销产品准入严格。2013年起,监管当局就对信托行业“资金池”类的业务不断加强监管,以控制风险,避免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违规进入限制领域、风险转移等问题。同时,优质的上市银行,对代销的信托产品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和风控措施。

德邦证券表示,在近几年金融强监管、防风险的大背景下,中融部分产品违约,并不代表信托行业整体风险较大。中融信托违约对于A股影响更偏情绪扰动,实质影响较小,对于非银金融、银行及少数涉及公司或有短期冲击。

国金证券策略报告指出,中融逾期事件或界定为企业自身的流动性问题,且风险可控;考虑到国内房地产信托及非标信托规模占比较低,且不存在嵌套、杠杆的放大隐患,因此不足以引发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更不会出现“中国版雷曼危机”。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