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内河兼海驳集装箱船“鲁清101”轮承载中欧班列自阿拉山口口岸入境的1080吨大麦航行在小清河上,断航26年的小清河实现了首次载货航行。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海运”)作为该轮的投资建造者,深度参与小清河复航工程,打造了能够实现“河海直达”的小清河绿色智能系列船型,将在联接省会、贯通鲁中、河海联运、服务山东省中部工业走廊的陆海新通道上发挥重大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构建一流船队
从2010年成立到如今成长为国内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地方航运企业之一,山东海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山东海运运营各类大型船舶137艘,控制运力突破1500万载重吨,稳居国内前三位、省级企业第一位,乙烷运力跃居全球第一。
坐拥全国1/6海岸线的山东,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3个亿吨级海港的省份,货物吞吐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但相对薄弱的海洋运输能力与港口巨大吞吐量形成鲜明对比。山东海运因时因势应运而生,成立之初就肩负扭转山东“港强航弱”突出矛盾的历史使命。
成立初期,山东海运敢于逆势而上,抓住船舶价格受全球航运市场不景气影响而处在历史低位的契机,通过“买、租、订”等多种方式实现了运力初步构建。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山东海运创新商业模式,采取轻资产运营,利用金融思维重新定义航运业,通过合理的融资架构设计和运营体系搭建,实现低成本甚至“零出资”扩张运力。
近几年,山东海运又全面推进运力结构调整优化“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基石运力、浮动收益运力和市场收益运力比例4:4:2的动态均衡,夯实了持续稳定盈利的基础。目前,山东海运船队平均船龄不超过5年,船舶性能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准,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有了世界一流的远洋运输船队,更要织密遍布全球的稳定合作网络。据介绍,山东海运积极开展“定制化服务”,先后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莱茵集团、壳牌集团、中粮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分别定制化运营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砂船、全球首制25万吨级矿砂船,与壳牌集团签订了8艘5万载重吨IMO II型油轮长期租约,与中粮集团签订了5艘8.2万吨卡姆萨型散货船长期租约等,运营航线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2023年上半年,山东海运远洋运输船队累计为我省运输货物523.59万吨,实现货运周转732.58亿吨公里。
打造产业链合作平台
山东海运坚持以远洋运输物流链为纽带,聚集航运产业要素,搭建起金融租赁、船舶建造、航运服务、运输物流、省内制造企业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平台。
基于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优势,山东海运积极与省内船舶制造企业紧密合作,先后向省内船舶制造企业提供定制船舶订单12艘、238万载重吨,合同总金额超过6亿美元。其中,公司联合青岛北海造船建造的4艘25万吨级矿砂船项目,曾创造了山东省造船史上的船舶吨位最大、建造合同总额最高等多项纪录。项目船舶为全球首制船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节能、环保、运营效率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船舶领先水平,获评“世界最佳50艘船舶”,有力促进了山东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及相关产业发展。
山东海运深耕主业,构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其中一翼为航运金融,打造了以船舶租赁为特色的融资租赁公司,目前资产规模已近百亿元,船舶资产占比超70%;另外一翼为航运服务,投资建设运营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总投资额约25亿元,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56层,地下5层,海拔高度295米,是目前青岛市投入运营的海洋产业第一高楼,也是山东省首座垂直海洋特色产业园。
山东海运坚持海洋属性和生态思维,按照‘头部企业+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模式,着力打造海洋产业聚集区。截至目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引进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全球捷运、德玛物流、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等90余家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入驻率达85%,一个要素齐全、运营高效的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企业协同发展的海洋经济生态圈初步形成,2022年实现产值超120亿元,荣获“中国楼宇经济新地标”称号。
加快绿色智能转型
近年来,山东海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数字化转型,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助力山东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4月13日,在第三届中国(东疆)航运产业周活动中,山东海运凭借全国首艘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海洋之星”轮融资租赁项目获得“中国海事金融牵星奖---创新奖”。记者了解到,“海洋之星”轮超低温冷藏运输加工船是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投资建造的特别定制船型,主要用于高端远洋渔获的冷藏运输和海上加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环保型船舶之一。
紧接着,山东海运旗下华宸租赁与光大金租达成新造散货船战略合作,合作签订承载我国首例新造船碳捕集系统试点工程的12艘卡姆萨型散货船项目合同。项目船舶设计配备了MAN-B&W 6G50ME-C9.6主机,符合IMO Tier III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和EEDI三阶段能效标准,是国内首批满足“双三”排放标准的批量订单。
山东海运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实施技术升级改造“降碳”、装船应用碳捕集系统“脱碳”、探索使用清洁燃料“限碳”等多种方式,着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山东海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开展船舶节能组合技术升级改造,推广应用艉部水动力组合等技术升级改造经验,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1.6万吨。”
近期,山东海运充分发掘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主动对接市场上绿色运力需求,参与了甲醇双燃料船项目的投标工作,并希望在此项目船舶上应用前沿节能降耗技术,推动船用低碳燃料、零碳燃料和其他前沿技术进行协同融合。
截至目前,山东海运累计牵头或参与申报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共申请专利28件,获得授权专利21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始终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