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五千里方圆有宁州陶器,六百年技艺源景德瓷都。”华宁碗窑村门口牌坊上的对联道出了华宁陶悠久的烧制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六百多年烧制历史的华宁陶,在一代又一代怀揣梦想的制陶艺人的匠心传承下,生生不息,窑火不灭。在碗窑村深处就有这样一位守艺人在默默的坚守中传承着华宁陶的制作技艺。

今天故事的主人翁便是汪氏古龙窑的传承人汪霄洪。

传承

1960年生于玉溪市华宁县碗窑村一个制陶世家的汪霄洪,自幼跟随父辈学习制陶。十五六岁进美陶厂,从小的接触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他在陶艺制作方面敏锐的感知力,很快他就基本掌握了华宁陶制泥、拉坯、修坯、上釉和烧制的所有流程。他的父亲汪子炎师傅也是一位制陶老艺人,老人家不善言谈,却身怀绝技,各种动物和民间传说的人物,无论大的小的他都可以信手拈来,且栩栩如生。他还会搭建阶梯龙窑,走进碗窑村深处,目之所及的两座龙窑,其中匣钵井旁边那条盘踞于山坡的汪氏古龙窑就是汪霄洪的父亲亲自建造的,窑温可达1400摄氏度。前些年里,汪霄洪一边打工一边烧窑,但尽管他从事制陶几十年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做大做强。2000年美陶厂分厂改制,汪霄洪不得不离开美陶厂。

下岗后,为了生计,汪霄洪先后在华宁机械厂做过工,当过交通协管员、保安。但他始终割舍不下对制陶的情感。2013年,为传承华宁陶文化,接续华宁陶传统脉络,在相关部门的动员下,五十三岁的他重回到他家这条老龙窑上,继续坚守着这份祖业,成立了华宁汪氏古龙窑陶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但这时的他对制陶的前景却感到十分迷茫,不了解市场需求,不清楚消费者的喜好,一切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着。他严格把关每个制作环节,坚持用纯天然原料配釉,亲自全程守候烧制,专心做华宁陶,主要生产一些生活用陶,再也没有出去打工。凭借多年工作总结的经验与技法,汪师傅成了碗窑村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将制陶的整套工序一人纯手工撑起来的制陶人。2017年,汪师傅的作品《凤凰笔挂》《苦瓜盆》获玉溪市文化产业博览会一等奖。

近年来,华宁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华宁陶产业发展,在大力推广和宣传下,认识华宁陶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也越发激发了汪霄洪制陶的热情。他一直坚守传统的纯手工制陶技艺,刻苦钻研制陶,在器型和釉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作的陶器因造型古朴厚重、釉色清新自然,颇具华宁古陶韵味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同时他也不停地开拓创新,不断丰富作品的种类,从制作生活陶的酒壶、碗、茶器、陶罐等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花瓶、摆件等工艺陶,尤其是他手工雕刻的一些动物、神像等工艺摆件朴实生动,工艺精湛,汪师傅现已被列为华宁陶制作技艺非遗市级传承人。汪师傅对华宁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坚守让他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大部分时间汪师傅都在忙客户的订单。他们一家人不仅收入增加了,住进了新房,还买了新车,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于时光无涯中默默的坚守着对华宁陶制作技艺的专注与执着。汪师傅担心这一门世代相传的手艺无人带、无法传承,他便将自身所学所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后辈。如今的碗窑村里,大大小小的制陶企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村内很多年轻的制陶人都是汪师傅的徒弟。而今,花甲之年的汪师傅依然坚守在龙窑旁,为年轻制陶人的发展保驾护航。

吴春丽(华宁县委老干部局)

责任编辑:谭江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