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23日晚间,归创通桥(2190.HK)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7%达2.3亿元,创中报业绩新高;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率连续三年同比下降,据公司2020年至2023年中报,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31.4%、36%、34.9%、32.6%。

归创通桥的这份中报业绩也让投资人眼前一亮。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对记者评述称,“归创通桥业绩创下新高,是企业优势和价值的体现。”

归创通桥主营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行业层面上,介入类、神外耗材已明确将进入集采。归创通桥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称,集采有利于国产公司实现快速入院及临床植入,提升市占率和使用量,进一步降本增效。

企业经营逐渐显现规模化效益

截至中期业绩公告披露日,归创通桥合计有28款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其中,有9款产品为今年新获批上市。这些产品于2023年上半年为归创通桥带来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50.7%。其中,上半年,归创通桥神经血管介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48.7%;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6409万元,同比增长55.9%。

一般认为,上市产品数量的增长将进一步抬高企业的成本费用率。不过,归创通桥在费用上却不增反降。据中报显示,归创通桥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上半年三者分别较2022年末水平下降了13个、9个和11个百分点。

对此,企业方面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初期制定了全产品线解决方案,目前企业的研发及生产平台、销售渠道网络已呈现出规模化效应。“一款产品的开发至少需要4-5年时间,在前期,公司制定了全产品线解决方案的发展路线,越到后期,该路线的优势也逐渐体现: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强,规模化效益也更有优势。”归创通桥称。

集采或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控本降费

对介入类、神外耗材的集采可能会进一步凸显归创通桥的规模优势。

今年3月,由河南牵头的十八省联盟采购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已经在平台进行申报通用介入类和神经外科类医用耗材相关企业进行信息确认。这意味着介入类、神外耗材即将进入集采的轨道。归创通桥的多款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产品均中选前述集采。

对此,归创通桥对记者表达了乐观预期:“对我们来说,集采可能不是坏事。只要公司的产品质量好、解决临床需求,就会获得市场的认可,而中选集采有望帮助公司实现加速入院及临床植入。”据悉,上半年,归创通桥的通桥凤弹簧圈产品在中标集采后,实现快速放量增长,2023年国内市场份额有望接近10%。

归创通桥董事长兼CEO赵中博士也给出了乐观预期,他表示,公司有望提前实现盈利。

另外,归创通桥正在积极出海,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归创通桥有8款产品已取得欧盟CE认证,上半年,其海外业务收入达到62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7%。

归创通桥表示,截至6月底,公司产品逐步进入欧洲成熟市场国家,同时,公司已启动海外仓储及物流中心建设,以更好地提升面向海外客户的服务能力。此外,针对新兴市场,公司正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利用自身强劲的技术平台和生产制造能力,与当地品牌开展OEM合作,带来更多增长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