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韩苏

海上发电蓬勃发展,华润电力新能源战略风云激荡,每一位海上风电人都身兼重任,他们胸藏山海,向海争风,驭风而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攻坚克难的“护心使者”

山东小伙儿智德飞,是华润电力苍南1号海上风电工程部电气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名“护心使者”——他深度参与了苍南1号项目海上升压站的制造、运输、安装及调试工作。

智德飞(左)

海上升压站是整个风电项目的心脏,智德飞深感肩上责任深重。2022年刚过完年,他便赶赴江苏南通驻扎下来。苍南1号项目的海上升压站将在南通通州湾长风基地建造、调试并交付发运。

自此,智德飞每天的生活都围绕升压站而展开:不分节假日和周末,每天16点雷打不动地开调度会,制定计划,安排进度,分析困难点,协调设备和人员……不久后,上海突发疫情,南通受波及实施交通封控,设备和人员全被堵在高速路上。“司机拉着设备在高速路上跑了三天三夜,我的心也悬了三天三夜。连夜找地方政府部门协调,开证明、派车接、做核酸、找地方隔离,终于算是让设备顺利进厂了。”智德飞简短几句话轻描淡写,实际上驻扎南通的8个月里,他的心时刻都是悬着的。

海上升压站建造完成,项目的进度条进入海上施工核心环节。海上升压站整体重量超过3000吨,巨型设备当然需要巨型“神器”来吊装和施工,但当时正值国内海上风电项目施工的高峰期,大型起重船几乎一艘难求。

“找船!找船!找船!整个行业都知道我们在找船,但就是一船难求啊。”智德飞说,那段日子,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先后联系了多家供应商,然而这些船舶不是没有档期,就是距离较远无法到现场。最后,在海事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终于选择到合适的船舶进场施工。

海上施工进入关键期,又时值夏季,海域最高温度常常达到4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炙烤让甲板迅速升温,隐隐让人感觉地上有些烫脚。阳光炽烈,照得人睁不开眼。阵阵海风犹如热浪来袭,吹得人有些眩晕。船舱里,船机设备运转产生的热气流,让人仿佛置身在“蒸笼”中……

关关难过关关过,就这样,智德飞和同事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造就了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国内最短建造工期纪录,并且一次性完成海上安装的惊人成绩。

砥砺拼搏的“战浪人”

从陆地走向大海,从0到1,各种艰难只有真正经历过才懂。苍南1号项目电气专业师周涛,在项目前期招标阶段就深切感受了苍南1号项目的艰难。

为了完美地完成全国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招标方案,周涛和同事们对全国海上风电设备、施工、造价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采取线上、线下交流及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陆续与设计院、风电设备、海上升压站等单位交流35次,外部单位到项目会议交流47次,前前后后形成了几十份调研报告。为了确定最终方案,他们反复向上级汇报,经常凌晨1点多还在会议室改材料、改方案。

2022年7月,风机静态调试工作如期开展。为保障项目在2022年内顺利完成并网工作,周涛和同事们坚守海上,白天爬风机调试,晚上睡在交通船上。清晨,伴着涌浪拍打船舷的声音,他们在摇摇晃晃中醒来;烈日当头,他们在塔筒、机舱狭小闷热的环境一待就是一整天,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为了节约上下风机的时间,他们就在机舱里吃着盒饭,稍作休息又开始继续调试……回想起那段时光,周涛说,虽然辛苦,但是很值得。

2022年9月,当天气预报超强台风轩岚诺形成并转向浙江海域袭时,十几台风机刚刚吊装完毕。台风来袭,刻不容缓,项目部决定启动风机主动抗台模式,但尚未通电的风机供电急需备用电源支持。凌晨2点,公司领导紧急安排周涛召集各单位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群人彻夜未眠,着手准备船只、人员、备件、工具等,制定详细计划。天刚蒙蒙亮,他们便出海排查隐患,周涛则和另外几人投入风机调试工作中。

然而,调试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几人轮流上阵,全都无功而返。性格一向稳重的周涛,内心也开始焦躁不安。“从早上6点一直调试到第二天凌晨5点,我们想了各种办法,总算完成了调试工作。等调试结束时,我的手和腿都在发抖。幸运的是,最后轩岚诺临时改变了想法,拐了个弯又走了。”周涛回忆道。

时间指针指向2022年12月,随着疫情逐步放开,项目上的同事一个接一个地变“阳”,陆续有人因高烧倒下,海上升压站也最终“沦陷”。为了不耽误工期,周涛和同事咬着牙硬扛在陆上集控中心指挥调度。

那真是身体和精神遭受双重考验的岁月。一天,周涛陪同公司领导去看望、慰问同事,交通船刚行驶到升压站桩腿周围,就听见智德飞在上面用沙哑的声音喊道:“不要过来,我们都阳了,你们不要上来了……”

“那一刻,感觉真是又心酸又感动。”回想起那一幕幕,周涛的眼眶有些湿润。“其实,大家的身体都很虚弱,精神压力也很大,但大家都不轻易言退,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把工作干好,把工程漂漂亮亮地干完!”

敢拼敢干的“争风者”

作为苍南海上风电项目电气主任师,李阳几乎深度参与了整个项目进程。

面对华润电力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他深知“补课”的重要性。在前期调研阶段,李阳和同事们用9天时间辗转4个省份,跑了10家单位调研,用全面而细致的调研,补上海上风电专业课。

面对一个主打创新的风电项目,他深知“决策”的重要性。苍南1号的设备选型、基础型式、招标方案等都在国内首创,由于没有先例可借鉴,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管理等都面临着不小的考验。李阳说,每次召开研讨会的场面异常激烈,在某些问题的讨论上,大家甚至红脸梗脖、现场拍桌子。作为项目方,华润电力既有所坚持,又懂适当退步,不断沟通协调,直到破除争议,达成共识。

面对一个拥有大国重器的创新项目,他深知“破局”的重要性。2022年5月,一次设备陆续进场,升压站等庞大的设备运输成了大问题。“先是找不到适合的大型运载车,等费尽心思找到了车,又发现运输道路也不行。”为了电气设备运输,李阳可谓绞尽脑汁。为了找到转弯半径大、适合运输大型设备的道路,他和当地市政部门、道路部门反复沟通、争取;为了保证安全,他四处勘察,选择避开交通高峰期深夜出发。“那段时间,我的电话打完一个接着拨下一个,嗓子都是沙哑的,一个月的电话费就花了八百多。”

面对一个诞生于恶劣环境的海上项目,他深知“冒险”的重要性。2022年12月底,项目进入并网调试阶段。赶工期碰上多雨季,硬着头皮也要上。做电气高压试验时,恰好赶上下雨,李阳和同事们争分夺秒搭雨棚,再把一些必需设备和用品搬进去,临时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试验环境。做绝缘耐压试验时,浓浓的大雾迟迟不散,为了达到如期送电目标,李阳把心一横,决定放手一搏,照常开展试验工作。“浓雾笼罩,视野范围不过几米,只听得整个作业区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时不时还有电花闪过。”

李阳(中)

2022年12月26日,苍南1号进入并网前的关键时刻,35千伏开关遇到pt减压异常,专业人员恰好不在场,李阳当即决定亲自上场调试。他冒着大雨,顶着寒风,头戴探照灯,一只手打着伞,一只手握着工具,从下午3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一番操作下来,穿着的棉衣都湿透了。“我一个人站在脚手架上,手酸得很,脚也麻得失去了知觉。干工程15年来,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但是等到调试完成,我又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我想,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以无惧之心行未有之路,以无畏之勇战所遇之难。以智德飞、周涛、李阳为代表的华润电力人,在烈日下工作,在塔筒里睡觉,在波浪声中入眠。他们在风高浪急、暗流涌动的海上,任凭风浪起,但做驭风人!

责任编辑:于彤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