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汽车淡季,车市却走出不一样的发展姿态。
(资料图)
7月份,整个狭义乘用车批发微降3%,前6个月一直上扬的月度走势开始在7月份出现向下的转折点,这意味着由价格战拉开的残酷车市,即将在今年市场情况并不明朗的三四季度,迎来更糟糕的情况。
不过糟糕的只会是少数汽车企业的境遇,至少从目前来看,合资和自主的分化,已经相当明显。从7月份和前7个月的累计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自主品牌都处在增长通道上,而绝大多数合资车企,销量同比均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特别是在新能源赛道上,合资的集体不适宜和自主品牌的集体反攻,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增长提供了助力。7月份自主的份额已经超过57%,今年到明年或将有望突破60%。按照王传福所说“到2025年自主品牌份额将超过70%”,这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相应的,德系和日系从过去半壁江山的份额上直转向下,前者份额将稳固在15%左右,日系则会处在15%以下区间,美系因为特斯拉的存在,将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剩下的市场,将被自主一点点蚕食,甚至向合资领域渗透。
纯电、插混包括燃油车市场的崛起和反攻,自主品牌手握三大利器,正在召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尊严,而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等头部巨头,带领着一众自主兄弟,在自己的主场上演着光荣与梦想。
正如7月份自主品牌再度拿下车企前三强一样,在无数中国汽车人的努力之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自主拿下三强,合资苦日子来了
继去年10月份之后,在车企排名前三强的位置中,已经全部都是自主品牌的身影,比亚迪、奇瑞、吉利,已经将曾经难以抵挡的一汽-大众甩在身后。
实际上,比前三强更具备自主主导意义的是,在车企前五强中,已经只有一家合资品牌一汽-大众在捍卫阵地,如果再扩展到具有市场和行业引领意义的前十强中去看,自主品牌的份额已经超过62%,这正是自主品牌整体想要达到的效果。
分具体车企来看,比亚迪一枝独秀,单月26万+的销量,在目前的市场中几乎难以找到对手,甚至比排名第二的奇瑞拉开约12万辆的差距,所以短期内,比亚迪这支独角兽是很难被战胜的。特别是比亚迪插混和纯电双腿并行,以及比亚迪、腾势以及即将到来的方程豹和仰望,多点布局的模式,乘着企业向上的势头,难以被望其项背。
奇瑞凭借海外出口的优势,在国内批发市场的统计口径中比较占优势,甚至一举超过了吉利和长安,拿下了自主品牌前二的名头。或许对于奇瑞来说,国内市场太卷了,海外市场广阔的天地,一方面能够扩展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收获不错的利润,这对奇瑞来说也是好事儿。不过强者终究会棋逢对手,狭路相逢,无论是在国内与长安吉利们的对抗,还是在国外与比亚迪的对决,这始终是无法逃避的。
吉利的情况其实和长安有点类似,一方面是在燃油车市场的继续深耕,两家品牌拥有不错的市场人群和口碑。同时又在新能源方面持续发力,吉利除了极氪和几何在高端和低端市场已经站稳脚跟,在10万-20万元级的大众化细分市场,则由银河系列接手,银河L7的旗开得胜和即将到来的银河L6\E8,将是吉利争夺比亚迪和合资市场蛋糕的利器。而长安则以深蓝、启源和阿维塔为锚点,用纯电+增程的模式,拉开了与吉利一样的战斗。
一汽-大众的下滑,可以说是必然现象,那是因为轿车和SUV市场纷纷被中国品牌,以更高性价比和更懂消费者需求的方式蚕食,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市场最热衷的SUV领域,大众系的SUV竞争力严重下滑,排行榜上基本上难见踪影。
而上汽集团旗下的两个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所遭遇的基本上与北大众一致,至少7月份的跌幅都在20%以上,单月销量也没办法突破10万辆,与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在A00市场的护城河被打破,又在没办法向上的品牌力中不断迷失自己。
丰田或许已经成为日系品牌最后的尊严了,广丰勉强在7月份保住了第十的位置,一丰紧随其后。但是看看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不断掉队的事实已经证明,曾经“省油”的标签,被中国电动化和插混市场的崛起而打破,日系品牌在中国未来的日子将更加艰难。
当然7月的情况只是一个方面,如果从前7个月的累计情况来看,基本上就能够一览今年全年的大体走势了。其中,第二名一汽-大众和第三名长安汽车的差距也就8万余辆,而第三的长安和第四的奇瑞,仅有6万余辆,第四的奇瑞和第五的吉利差距不大。当然从吉利到上汽大众,这个鸿沟很难在2023年逾越。
因此2-5名的排序,被打乱的概率很大,一汽-大众会不会再降,长安、奇瑞和吉利之间的排序,究竟会怎样?一切皆有可能。
然后就是6-10名,这几家车企之间的差距也在几万辆之间,特斯拉有望继续向前,进入到第六的位置,上汽通用、广汽丰田和长城汽车之间,也将在接下来的三四季度中,打得更加火热。另外,长城和上汽乘用车,谁会被剔出前十强?就要看长城是否能够顺利回归了。
再从同比增幅来看,那下挂上负数的,均是之前的主流合资品牌,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苦日子要来了。
日系份额跌至14%,王传福的愿望实现?
从上文前7个月的累计排名来看,前十强中,只有广汽丰田支撑着,再扩展到前15强中,也只剩下一汽丰田和东风日产,特别是东风日产,要知道其曾经是前5强的常青树。所以从这些企业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到,日系车接下来在中国市场的遭遇,将非常煎熬。
回到整个日系品牌的合集中,7月份整体销量下滑31%,份额从同期的20%,直接下滑到14%,6家车企单月销量不及30万辆。放在2023年前7月,日系的份额也从20.8%下滑到了15.2%,7个月,销量不到200万辆。
如果按照中国市场2000万辆级的市场体量,日系车最终可能将从500万辆的顶峰滑落至300万辆的区间。广汽三菱的退市,马自达品牌的合并,丰田本田和日产们电动化转型的艰难,是导致日系在华份额丢失的重要原因。
但背后的根源,还在于日系车内心深处的固执,和面对趋势与自身押宝技术路线的矛盾,包括对中国市场需求的不重视,最终被中国品牌打败。
如果没有BBA豪华车三强,德系车的遭遇将会与日系车一样,好在德系车较早地布局纯电动,也在电动化方面投入巨大,虽然见效慢,但至少可以弥补电动化转型带来的冲击,ID.系列为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下滑,形成了很好的缓冲效应。
虽然7月的跌幅超过了15%,但好在前7个月德系车保持了与去年同期差不多的水平。宝马和奔驰在豪华车市场的强劲需求下,守住了前7个月的市场表现,销量保持了稳定增长。奥迪的稳定表现,减弱了一汽-大众前7个月的颓势,至少比上汽大众的表现要强不少。
从趋势看,南北大众大众品牌在今年下半年还将迎来向下滑,虽然大众系已经在终端出现了巨幅让利。7月份17.5%的市场份额,和前7个月18.9%的市场份额,也足以让德系看到危机所在。就看他们在电动化竞争中,如何去布局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打法了。
不过11万多的大众ID.3,和20多万的宝马i3,对德系车来说,虽然很肉痛,但也算是没有办法时的最好办法了。
再来看看美系车,和以往一样,也就只有特斯拉能够撑起门面,从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特斯拉销量已经正式超过了上汽通用,成为美系车的销量支柱。但是特斯拉的波动也相当厉害,强的一个月能到8万多辆,差的时候就是5万-6万辆,但新一代Model 3将拉开特斯拉征战的新时代。
对于上汽通用的未来,就要看奥德能平台是否能够打动消费者了,目前别克E4\E5两款车型,价格体系已经重塑,但销量方面表现平平;凯迪拉克无论是燃油还是纯电,让价厉害,不断透支品牌力,这对通用来说,或许并不是好事儿。至于福特,也就那样了。
所以美系车总体而言,凭借特斯拉和通用的努力,保持在10%的份额问题不大,想要增长或者降下来,都是难事儿。
最后再来看看自主,7月份份额已经达到57.3%,单月销量也达到118万辆,同比增长14.3%,市场表现远好于大盘。前7个月自主累计销量接近700万辆,同比增幅超过20%。
放眼望去,仅有上汽通用五菱、小鹏、风神和一众中后部自主品牌出现了销量下滑,而主流的自主车企,要么在十强阵营中厮杀,要么在新能源阵营中发挥影响力,总体表现正朝着大家预想的美好故事前行。
或许正如比亚迪王传福预言的那样,到2025年,估计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增长到60%以上。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品牌大有可为,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50%提升到70%,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也相信,这一天将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