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FIA)对全球80多家交易所的数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球期货与期权成交557.82亿手,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4.7%。其中全球期货成交141.96亿手,期权成交415.86亿手。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期货与期权持仓总量为11.90亿手,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8%,期权持仓占总持仓的75.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交继续呈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1.全球期权总成交持续呈高增长态势

2023年上半年,全球期货与期权成交量为557.82亿手,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4.7%。其中全球期货成交量同比下降1.2%至141.96亿手,期权成交量大增71.9%达415.86亿手。期权成交总量是期货的近3倍,成交占比高达74.6%,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8%,增量高达173.97亿手,期权成交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衍生品成交增长的直接动力。

2.全球各地区成交持续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全球各地区成交持续呈现两极分化的势头,亚太地区持续高速增长,增幅继续超过50.0%,其他地区大幅下降,欧洲地区温和下降,北美和拉美地区则出现温和增长。就成交量而言,亚太地区依然保持最大成交量,2023年上半年,该地区期货与期权成交量为390.29亿手,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77.6%,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增量最大的地区,该地区增长核心动力来自期权成交量的99.9%增幅,期货成交微增7.2%;北美地区以89.55亿手的成交量位列第2,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6.2%;拉丁美洲地区期货与期权成交较去年增长2.6%,以43.34亿手的成交量稳居第3;欧洲地区以24.15亿手的成交量位列第4,降幅为6.6%;其他地区成交量为10.50亿手,降幅高达21.3%,期权增长未能抵消期货成交的大幅下降。

3.股票类产品成交占比持续大幅攀升至77.8%

分类别来看,金融期货和期权的上半年成交增幅为46.9%,商品期货和期权的成交增幅为26.8%,金融期货和期权增幅是商品期货和期权的1.8倍。金融期货和期权总成交量为503.17亿手,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2%,较2022年同期提升了1.4%;商品期货和期权总成交量为54.65亿手,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为9.8%,较2022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从资产类别的角度来看,股市对全球交易活动激增的贡献依然最大,占比继续大幅攀升。2023年上半年,股指期货与期权成交量为372.57亿手,较2022年同期216.20亿手的成交大幅上升了72.3%;个股产品成交量为61.43亿手,较去年同期的64.68亿手成交下降了5.0%。股票类产品在总成交量中的占比高达77.8%,较2022年同期72.8%的占比提升了5个百分点。股指产品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66.8%,与去年同期的56.1%占比相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股指类产品持续成为2023年上半年成交增长最快品种。利率产品以19.3%的增幅位列金融产品增幅榜第2,总成交为31.50亿手。个股以61.43亿手位列成交榜第2,降幅5.0%。外汇成交37.68亿手,位列第3,增幅7.2%。上半年各商品类产品成交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农产品类产品成交同比增幅为26.2%,以14.51亿手的成交量居商品类产品成交榜首位。能源类产品成交12.79亿手,增幅为21.6%。非贵金属类产品成交8.75亿手,增幅为17.6%。贵金属类产品成交较去年同期大增了35.2%至3.61亿手。其他类产品成为商品市场的亮点,上半年成交14.99亿手,增幅36.5%。

全球年中总持仓量同比温和增长

1.期权持仓占据全球期货与期权总持仓的75.5%

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期货与期权持仓总量为11.90亿手,较去年同期上升了8.8%。期权持仓占期货与期权总持仓的75.5%,较去年同期占比上升2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6月底,期货与期权持仓分别增长了0.7%和11.8%。

2.拉美和亚太地区持仓占比大增,其他地区大降

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总持仓达到了11.90亿手的新高,增幅为8.8%。按照地域看,北美地区持仓为5.98亿手,同比增长2.3%,占全球持仓总量的50.3%,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3.2个百分点;欧洲地区持仓下降了1.4%,达到2.35亿手,以19.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持仓榜第2,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拉美地区持仓出现了63.1%的增幅,位列增幅榜首,年中持仓2.06亿手,较去年同期持仓大增了1亿手,在全球持仓中的占比上升了5.8个百分点。亚太地区继续维持成交占比高,持仓占比低的格局,年中持仓上升了21.6%至1.27亿手,占全球持仓总量的10.6%,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他地区年中持仓为2417万手,降幅高达26.8%。

3.外汇、其他及非贵金属类产品持仓增长迅猛

从持仓结构来看,金融类产品占据87.9%的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从各类产品持仓来看,利率、其他类、非贵金属和农产品期货与期权持仓呈现明显增长势头,2023年6月底持仓量分别为2.03亿手、1975万手、1417万手和2916万手,同比分别增长了21.8%、68.3%、25.1%和21.2%;但外汇产品的持仓量却下降12.2%,从去年6月底的4933万手降至今年6月底的4328万手;股指产品的持仓量增长了15.1%,达到了3.02亿手,个股持仓微增0.3%至4.97亿手。商品类产品占据12.1%的市场份额,其中农产品类产品持仓上升了21.2%至2916万手,能源类产品持仓增长12.6%至7541万手;贵金属类产品持仓量增长17.2%至567万手。

交易所成交排名总体稳中生变

1.印度NSE继续高速增长遥遥领先优势明显

全球交易所成交量排名三甲与去年年底相比没有变化,但前10强的位置出现了明显变化,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郑商所、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与罗萨里奥期货交易所(MATba ROFEX)、亚太交易所及印度部分交易所等成交均出现大幅增长。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巴西交易所(B3)、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分别以327.17亿手、41.09亿手、30.83亿手的成交位列前三,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以102.9%增幅再度凸显成交量遥遥领先的优势。洲际交易所(ICE)以18.51亿手的成交位列第4,与去年同期持平。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集团(CBOE Holdings)成交量增长9.2%至18.22亿手,排名持续保持第5。郑商所以16.87亿手的成交首次超越纳斯达克(NASDAQ)位居第6,增幅高达64.1%。纳斯达克成交量微增3.0%至15.95亿手,排名从去年同期的第6降至第7。大商所、上期所、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分别以11.28亿手、10.50亿手9.38亿手的成交位列第8、第9和第10。韩国交易所、伊斯坦布尔交易所和莫斯科交易所分别以9.64亿手、8.95亿手和5.76亿手的成交位列第11、第12和第14,未能进入前10强。大阪堂岛商品交易所(ODE)和FairX成交大幅增长130669.29%和5107.02%,亚太交易所(APEX)、印度大都会证券交易所(MSE)、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CX)分别增长了341.1%、181.1%、106.6%。

2.内地四家期货交易所排名总体稳中有变

2023年上半年,中国四家期货交易所总体表现良好,排名均进入前30(广州期货交易所2022年年底开始交易且尚未成为FIA会员,故本年度尚未将其纳入统计排序),在全球成交排名中整体保持稳中有变,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跻身全球衍生品交易所成交排名前10位。郑商所排名第6,较2022年同期上升4位;大商所排名第8,与2022年同期排名持平;上期所排名第9,较2022年同期排名第12上升了3位;中金所排名第25,与2022年同期排名上升了1位。

内地品种成交总体表现稳中有升

农产品方面,中国内地商品交易所的品种占据了全球农产品合约前10强的9席,大商所、郑商所进入40强的品种出现一定程度上升。大商所在全球农产品成交前40强中占据13席,较2022年同期增加1席。豆粕期货、棕榈油期货、豆油期货、玉米期货、玉米淀粉期货、豆粕期权、棕榈油期权、黄大豆1号期货、玉米期权、鸡蛋期货、黄大豆2号期货、黄大豆2号期权和豆油期权分别位居第1、第3、第4、第8、第13、第14、第16、第19、第25、第27、第28、第32和第38;郑商所进入农产品前40强的品种有10席,较2022年同期增加2席。白糖期货、菜籽粕期货、棉花期货、菜籽油期货、白糖期权、花生期货、棉花期权、苹果期货、菜籽粕期权和菜籽油期权分别位列第2、第5、第6、第7、第15、第18、第20、第22、第29和第31;上期所进入农产品前40强的品种有3席,与2022年同期持平。纸浆期货、天然橡胶期货、20号胶期货,分别位列第10、第11和第34。

郑商所农产品在增幅上表现抢眼。郑商所菜籽粕、棉花、白糖期权和棉花、菜籽油期货成交增幅分别为240.4%、233.5%、167.8%、160.0%、126.5%,列增幅榜前5位。

在农产品期权成交排名榜上,大商所豆粕、棕榈油、玉米期权分别以2635万手、2369万手、1635万手位列第1、第3和第6;郑商所白糖、棉花和菜籽粕期权分别以2626万手、1925万手和1222万手位列第2、第4和第7。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期权分别以1653万手、925万手位列第5和第8。

金属方面,中国内地商品交易所包揽了前8强,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前40强中占有21席,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席。其中上期所17席,较去年同期增加2席;大商所与郑商所各2席,与去年同期保持一致。上期所螺纹钢期货、白银期货、热轧卷板期货、铝期货、镍期货、锌期货、螺纹钢期权、黄金期货、锡期货、铜期货、不锈钢期货和白银期权、铝期权、铜期权、锌期权、铅期货、黄金期权分别位居第1、第2、第4、第6、第9、第13、第14、第15、第17、第18、第20和第25、第28、第29、第32、第33、第39;郑商所硅铁和锰硅期货排名第6和第14。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和铁矿石期权排名分别为第3和第5,分别下降了1位和提升了12位。

从增幅来看,大商所铁矿石期权,上期所锌、黄金、铜期权和锡期货分别以185.6%、161.6%、108.8%和103.3%增幅位列增幅榜前5。

能源方面,中国内地商品交易所的品种在前30强中占有8席,较去年同期增加2席。莫斯科交易所亨利港天然气期货以1.43亿手成交跃升至第1。多年来占据全球能源榜首位的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表现良好,以1.29亿手成交位居第2。上期所的燃料油、石油沥青,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低硫燃料油期货、原油期货和期权分别位列第3、第6、第13、第15和第26;大商所液化石油气、焦煤期货和液化石油气期权在全球能源成交量排名中位居第18、第23和第28;大商所焦炭期货位列第31。

从前30强增幅来看,莫斯科交易所亨利港天然气期货,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天然气期权、原油期权分别增长了1074.0%、534.2%和298.1%,位列增幅榜前三。

股指方面,成交排名前10位略有变化。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Bank Nifty指数期权和CNX Nifty指数期权持续表现良好,分别达到了142.53亿手和95.30亿手,稳居全球第1和第2,增幅分别高达91.5%和53.3%,分别位列增幅榜的第2和第3。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Nifty金融服务指数期权成交大增40668.4%至58.20亿手,位列第3,列增幅榜首位。巴西交易所的迷你股指期货成交微降9.5%至18.68亿手,成交排名位列第4,排名下降1位。在美国多家期权交易所交易的SPDR 标普 500ETF 期权、Powershares QQQ ETF 期权分别成交 11.04亿手和3.78亿手,分别位居第5和第6。

外汇方面,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美元/印度卢比期权持续表现良好,以19.64亿手的成交和53.9%的增幅,稳居成交量及增幅榜第1。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美元/印度卢比期货成交量下降14.8%至4.27亿手,排名第2。巴西美元迷你期货和孟买证券交易所的美元/印度卢比期货成交量均出现下滑,分别下降10.1%和14.0%,分别成交3.68亿手和2.24亿手,排名第3和第4。莫斯科交易所美元/俄罗斯卢布期货大幅下降了56.3%,以1.47亿手位列第5。罗萨里奥期货交易所美元期货成交大增35.1%,以0.99亿手的成交排名第6。

利率方面,巴西交易所1天期银行间存款期货成交4.19亿手,位列成交榜首。芝加哥商业交易所3月期担保隔夜融资利率期货和期权分别以4.11亿手、2.51亿手的成交位列第2和第3,其中3月期担保隔夜融资利率期权以1444.8%的增幅位列增幅榜首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0年和5年期国债期货分别以2.43亿手和1.86亿手的成交位列第4和第5。巴西交易所IDI指数期权、罗萨里奥期货交易所Ledes债券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3月期担保隔夜融资利率期货分别以265.1%、154.2%和147.5%的增幅位列增幅榜第2至第4。

其他品种方面,中国内地商品交易所包揽了全球其他类产品成交排名的前18,较2022年同期增加2席。郑商所进入其他类产品成交20强的产品占8席,与2022年同期持平。郑商所PTA、纯碱、甲醇、玻璃期货以及PTA、甲醇期权和尿素、短纤期货分别位列第1、第2、第3、第4、第6、第9、第12和第13;大商所的产品占10席,较2022年同期增加2席。聚氯乙烯、聚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期货和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乙二醇期权分别位列第5、第7、第8、第10、第11、第14、第15、第16、第17、第18。

从增幅来看,郑商所尿素期货、PTA期权,大商所聚氯乙烯期权,郑商所甲醇期权,大商所聚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权分别以308.2%、279.8%、270.4%、236.2%、160.1%和107.2%的增幅位列增幅榜前6位。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