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8日,“泰坦”号潜水器残骸中发现了“疑似人类遗骸”。

这些遗骸可能属于“海洋之门”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泰坦”号潜水器驾驶员斯托克顿·拉什以及其他四名乘客。

拉什出身富裕,梦想远大。他设计出了被认为不符合行业安全规范的“泰坦”号潜水器。在受到质疑时,拉什曾说,“如果你只想要安全,你最好连床都别下。”


【资料图】

“你会因打破规则而被人铭记。”这是拉什热衷于引用的一句名言。一家国外网站将拉什列入“因自己的发明而丧生的发明家”名单。

从梦想“上天”到“入海”

斯托克顿·拉什曾经梦想成为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人。

拉什196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做石油和航运生意的富豪家庭。他的家族史可以追溯至美国《独立宣言》的两名签署者。旧金山的交响乐厅以他外祖母的名字命名。

拉什年轻时在旧金山上流社会聚集的波西米亚俱乐部表演脱口秀,他以“从未讲过两个相同的段子”为豪。在谈到财富时,拉什开玩笑说,他用一种“很老套的方式”赚钱,那就是“生下来就享有财富,然后再增长财富”。

据《纽约时报》报道,阿波罗12号任务飞行指挥官小查尔斯·康拉德是拉什家族的密友。拉什年少时请教康拉德如何成为宇航员,得到的建议是参军并获得飞行执照。

拉什在19岁时就获得了喷气式飞机飞行执照,大学暑假就驾驶飞机前往沙特阿拉伯。1984年,拉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得航空航天工程学士学位。

然而,因视力不达标,拉什没能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而是进入麦道公司成为一名飞行测试工程师。拉什后来意识到,登陆火星这件事,在他有生之年似乎遥不可及。“这只是一个梦。”他对美国《快公司》杂志说。

“海洋之门”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图/视觉中国

尽管此后太空旅游在富豪群体中兴起,但拉什对此兴趣寥寥。“我不想作为游客进入太空。我想成为柯克船长。”拉什说。柯克船长是小说和影视《星际迷航》系列中的角色,因富有激情、敢于冒险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宇航梦”受挫的拉什将目光转向海洋,“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花1000倍的钱来探索太空,而不是探索海洋。”2009年,他和初创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吉列尔莫·索恩莱因共同创立了“海洋之门”公司。该公司为客户提供价格不菲的深海旅行服务,包括参观“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

索恩莱因也曾有一个宇航梦。“我们俩都是失意的‘宇航员’”,索恩莱因回忆说,“在内部,我们自称海洋中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来到海底,近乎进入太空”,索恩莱因说,“我们的商业逻辑是,用私人资本建造可以下潜至水下4000米的潜艇,提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人,包括研究员、电影制作人和探险家。”

“我们要突破边界,去往前人未曾去过的地方。”拉什称,大多数科研用的深潜器不具有成本效益,“海洋之门”可以通过高端探险旅游、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勘探或测绘等业务来分摊深海探索和研究的成本。

据美联社报道,拉什曾驾驶潜水器和科研人员一起在美国圣胡安群岛附近进行了多次科考活动,以观察深海红海胆的进食过程,记录太平洋玉筋鱼的栖息地,并评估拖网捕鱼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你会因打破规则而被人铭记”

“海洋之门”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埃弗雷特,规模不大。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名“海洋之门”前员工说,公司到处堆着电线和设备。拉什经常亲自给全体员工开会。“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并很善于把这种激情传递给其他人。”

“海洋之门”公司2009年购买了第一艘二手潜水器,仅能够浅潜。该公司在2012年购买第二艘潜水器,并改造成“独眼巨人”1号,可以下潜至500米。

“独眼巨人”1号是一艘钢壳圆筒形的潜水器。这种潜水器外形笨重,运输和运行成本十分昂贵。拉什设想了一种用碳纤维制造新型潜水器的方法,他认为碳纤维具有更好的强度浮力比,还可以大大降低运输和运行成本。

在拉什熟悉的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是一种常用材料。但深海压强大,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碳纤维并不可靠,因此碳纤维在深潜器中的应用十分罕见。

另外,这种新型潜艇的外形是打破常规的椭圆形。一般深潜器为球形,这可以保证深潜器的各个部位受到的压力近乎相等。拉什称,该设计可以容纳更多乘员。据美联社报道,在“泰坦”号之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深潜器,且最多只能容纳两到三人。

当地时间2021年6月28日,“海洋之门”公司的深海观光潜水器“泰坦”号。图/视觉中国

“是的,有规则说你不应该这样做,但是我做了。”拉什在谈到使用碳纤维制造潜水器时说。他热衷于引用美国军事将领麦克阿瑟的一句名言:“你会因打破规则而被人铭记。”

2017年,“海洋之门”公司开始宣传用于探索“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的“泰坦”号深潜器。“泰坦”号的设计潜水深度达4000米,是“独眼巨人”1号的8倍,包括驾驶员在内可以容纳5人。

“泰坦”号探险之旅早期的定价为每人105000美元(后来调整为25万美元),“海洋之门”公司宣称这是1912年“泰坦尼克”号头等舱船票价格经一百余年通货膨胀后的价格。

“泰坦”号于2021年首次完成了对位于水下3800多米的“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的实地探索。2022年共有28名乘客搭乘了“泰坦”号。“‘泰坦’号每次下潜,他(拉什)都亲自驾驶。”一名“海洋之门”公司前员工说,拉什对“泰坦”号很有信心。

“拉什不是一个习惯待在后方的指挥者,他是身先士卒的领导者。”“海洋之门”公司的投资人亚伦·纽曼说。纽曼以前是“海洋之门”公司的客户,曾乘坐“泰坦”号考察“泰塔尼克”号残骸,之后成为了该公司的投资者。“他的热情令人惊叹,让我加入了他的行列。”纽曼说。

“听着,你们的步子迈得太大了”

探险家罗伯·麦科勒姆曾担任“海洋之门”公司的顾问,他对拉什的新型潜水器感到担忧。

他在2018年写电子邮件给拉什称:“你是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使用一个未经认证的原型技术,虽然我认同创新精神,但你的做法可能把整个行业置于风险之中。”

“在海底4000米,可不能走捷径。”麦科勒姆说。

拉什回复称,他打破了一些行业规范,只是因为这些规范“过于保守”。“我知道我们的一些创新公然违背了潜水器行业的正统做法,但这就是创新。”

麦科勒姆和拉什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直到“海洋之门”公司威胁称要采取法律手段,麦科勒姆才放弃争论。但一场全行业的争论才刚刚开始。

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一场载人水下航行专家会议上,拉什成了会场上的众矢之的。洪都拉斯一旅游潜艇公司负责人卡尔·斯坦利回忆说:“那个房间里的人基本上是在联合起来对付他。”

不久后,数十位行业专家、探险家和海洋科学家给拉什写联名信,称该公司的“实验性”方法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听着,你们的步子迈得太大了,绕过现有分级标准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海洋技术学会(MTS)载人水下航行器委员会主席威尔·科宁回忆信中的内容说。

科宁所称“绕过现有分级标准”指的是“泰坦”号没有获得第三方船舶分级认证。船舶分级认证的目的是检测船舶的性能、强度、稳定性、安全性等是否达到行业标准。在美国,潜水器的第三方认证并非强制性的。

科宁说,目前全球约有10艘深潜器能达到“泰坦”号的下潜深度,只有“泰坦”号未经过第三方机构认证。

“海洋之门”公司2019年在其网站上回应称,第三方认证过程太慢,跟不上公司快速创新的步伐。拉什称,如果做第三方认证,每一步改动都需要告知一个外部机构,这样做不利于“快速创新”。

拉什称,“泰坦”号潜水器总体上“极其安全”,并抱怨行业的态度过于谨慎。拉什还称,“他对业内企图用安全顾虑来扼杀创新的行为感到厌烦。”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021年曾播出一期关于“泰坦”号的节目。CBS记者戴维·波格登上“泰坦”号,发现“泰坦”号没有仪表盘,没有成排的控制装置,只有一台触摸屏电脑和一个电源按钮。

波格称,拉什用来驾驶“泰坦”号的控制器是一个游戏机手柄,潜艇的压舱物则是生锈的建筑铅管。波格直言不讳地说:“这看起来像是偷工减料。”

拉什则将这些都统称为“打破常规的做法”。“我认为我打破常规的做法是安全的。”拉什在节目中说,“如果你只想要安全,你最好连床都别下,别开车,别做任何事情。”

“泰坦”号内爆

在“泰坦”号出事故后,与拉什有过交集的潜水器专家格雷厄姆·霍克斯表示,他多么希望自己曾经能够阻止拉什在深潜器上使用碳纤维外壳。

霍克斯说,深潜器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碳纤维壳体太不可靠,它或许在第一天安全地下潜到10000英尺(3048米),但可能遭受了不易察觉的损坏,第二天在潜到9000英尺(2743米)时就可能炸了。

有一次,拉什曾将约有“泰坦”号三分之一大小的原型带到华盛顿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做压力测试。测试在夜晚进行,建筑内已经人去楼空。这台原型最终在压力下爆炸,整栋建筑发生了震动,实验室的压力传感器被炸毁。

正如测试和专家所说那样,爆炸可能是“泰坦”号面临的最可怕的情况。不幸的是,这似乎就是“泰坦”号的结局。

当地时间6月18日,“泰坦”号计划在北大西洋海域下潜至3800多米处以考察“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拉什担任驾驶员,4名乘员分别是英国商人哈米什·哈丁(曾于2022年乘坐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号飞船上过太空)、法国深海探险家保罗-亨利·纳戈莱特、巴基斯坦商人亨沙赫扎达·达伍德和他19岁的儿子苏莱曼。

下潜约1小时45分钟后,“泰坦”号失联。大批救援人员前往现场搜救数日,加拿大救援人员一度表示发现了水下的声音信号,提供了一丝“泰坦”号上人员生还的希望。

6月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救援人员使用遥控潜水器在“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附近发现了“泰坦”号的碎片,特征符合“灾难性内爆”,5名乘客预计全部遇难。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8日,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在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码头,打捞上岸的“泰坦”号残骸被卸下。图/视觉中国

6月28日,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声明称,“泰坦”号潜水器的部分残骸已经找到。在残骸中,发现了疑似人类遗骸,将接受医疗专业人员的分析。

“海洋之门”公司的一份声明称,该公司位于埃弗雷特的办公室将“无限期关闭”,其员工“筋疲力尽,对团队成员的悲惨去世深感悲痛”。

一家网站将拉什列入“因自己的发明而丧生的发明家”名单,拉什被称为“驾驶员、工程师和商人”。同一名单上排在拉什之前的是托马斯·安德鲁斯,他负责规划设计“泰坦尼克”号,死于“泰坦尼克”号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拉什的妻子温蒂·拉什是“泰坦尼克”号事故遇难者的后人,她担任“海洋之门”公司的公关总监。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段以温蒂曾曾祖父母为原型的镜头:海水在船舱中上涨,一对老夫妇相拥在一起。

讨论仍在继续

“泰坦”号和它搭载的乘客已然逝去,关于“泰坦”号的讨论仍在继续。

《泰坦尼克号》电影导演卡梅隆表示:“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近乎超现实的讽刺,‘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沉没,是因为船长在接到多次警告后,仍在无月之夜、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全速驶入漂浮着冰山的海域。”

“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是傲慢,导致‘泰坦’号走向相同命运的也是傲慢。”他说。

卡梅隆的观点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专栏作家凯伦·阿蒂亚写道,“这次事故提醒我们,尽管人类有了各式各样的发明,但我们仍然无法主宰深海。”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3日,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港的居民帕齐·鲍尔在国王海滩的一个锚前献花,悼念“泰坦”号遇难者。图/视觉中国

但美国记者萨姆·豪维·霍维克持有不同观点,他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拉什并非只是鲁莽行事,“他的风险是经过计算的,只是计算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霍维克将“泰坦”号事故与英国“彗星”号客机事故相提并论。“彗星”号客机是世界上第一款喷气式民用客机,由于材料问题,自1952年投入使用后的两年间,共有三架“彗星”号客机空中解体,造成近百人死亡。不过,“彗星”号客机的出现标志着民用航空进入喷气时代,民航客机飞行速度提升了一倍。

“信念可能会害死人,但也可能改变世界。”霍维克称。

“创新并非鲁莽,勇气也不等于傲慢”,科技领域撰稿人艾因拉·丹尼尔撰写博客称,拉什有点太冒险了,甚至是鲁莽。如果他听取潜水器行业的朋友和同行的建议,如果他花更长时间进行更多测试,或许可以挽救自己和另外四人的生命。

但丹尼尔认为,“泰坦”号事故不会成为深海探索的终结,应该承认拉什是这一行业的先驱,未来深海探索将变得更加流行。

另外一些人讨论了监管问题。美国西北海事协会创始人罗伯特·梅斯特表示,“未来,这种类型的收费载人任务需要有某种监管,政府最终会介入。”

泰坦尼克历史学会堪萨斯州成员韦德·西森表示,随着技术发展,人们能够做到许多过去难以想象的事情,但仅仅因为我们能够做到,就应该去做吗?如果继续对“泰坦尼克”号进行商业性的探索,对所涉及的潜水器和技术进行有效的监管是必须的。

应该吸取“泰坦”号事故教训的不只是潜水器行业。美国太空新闻网称,对于许多讨论太空旅行安全的专家来说,“泰坦”号的悲剧仿佛是噩梦成真了。

欧洲航天局前空间安全负责人托马索·斯戈巴表示,“深潜和太空旅行的相似之处在于,在极端环境中,一旦出现严重问题,人们能够幸存下来的可能性不大。”

新京报记者 陈奕凯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