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岸,西子湖畔,万众瞩目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9月23日开幕,10月8日闭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将在亚运会期间切磋运动技能、增进友谊和理解,书写“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比赛将在杭州以及宁波、温州、金华、绍兴、湖州6个赛区举办。报名人数、项目数量、赛事组织复杂程度均为历届之最,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

“心心相融,@未来”是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意在期许各国人民在亚运会大舞台上实现交融、共迎美好,也期待亚洲国家紧密团结,携手迎接未来挑战。这是一场象征团结、友谊、进步的体育盛会,也是一场融汇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人文盛宴。

看点 1 线上“亚运数字火炬手”共奏“爱达未来”和谐乐章


(资料图)

秉持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线路聚焦简约、规模适度。

然而薪火传之江,又不囿于之江。

借助科技力量,线上“亚运数字火炬手”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自由参与并享受这场国际体育盛会,接力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者,共奏“爱达未来”的和谐乐章。去年11月,杭州亚组委面向全球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并向全球发出争当“亚运数字火炬手”的邀请。今年6月,随着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成功采集,全球首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同步开启。

亚运线上火炬传递活动自6月15日开启后,推出了第一阶段“南亚—中亚线”、第二阶段“西亚—东亚—东南亚线”以及第三阶段“亚运在中国”,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在数字世界中将亚运之火传遍亚洲。

9月8日,伴随线下火炬传递活动开启,线上火炬接力传递进入新阶段,在极具江南风韵的“水墨空间”里,每个人都能把手里的数字火炬传给另一个人。两个普通人,因为一个数字火炬手的共同身份,在数字世界里产生了连接。

9月15日,“亚运数字火炬手”活动迎来里程碑式的时刻——参与总人数突破1亿人。上亿名“亚运数字火炬手”的参与,不仅成功打造了亚运史上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主题活动,更将开启亚运史上首个开幕式数字点火仪式。

看点 2 《潮起亚细亚》技术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对标对表“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把浙江、杭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亚运元素融入各个环节。

“潮”是钱塘江潮涌,是体育跃动,是浙江精神,更是时代脉搏。导演团队将《潮起亚细亚》定为开幕式总主题,寓意着新时代的中国正与亚洲、世界交融激荡,像浪潮一样奔涌向前。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给出了观看《潮起亚细亚》的数字解锁密码:“2、3、4、10”。

“2”是开幕式首创的人在空中舞,潮在屏中现的“双人3D威亚”技术和亚运会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

“3”指的是通过《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大篇章的呈现,展现国风国潮、自然之潮、科技之潮、体育之潮、时代浪潮的碰撞。

“4”为开幕式体现的四重价值。首先,是文化传承的连续、创新和包容性;其次,用幸福生活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在此基础上,美美与共体现了中国和亚洲携手同行;最后,用数实融合彰显智能时代的中国科技创新。

最后一个解锁密码是“10”。这十个亮点分别是:秋分、国风少年、古今运河全景一体、双3D威亚、裸眼3D、地屏、金桂之江、表演全景化、越剧和音乐剧融合、核心装置火炬塔。

开幕式当天正值秋分节气,恰逢“中国农民丰收节”,迎宾仪式上,以良渚玉鸟、玉琮等元素开篇,展现丰收的盛景、收获的喜悦,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开篇“水润秋辉”是五千年良渚文明探源,也是浙江、杭州文化的溯源,更是亚洲各国山水相依的结缘。

美学呈现上,上篇《国风雅韵》以宋韵文化为主调,展现“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美学图景,演绎千年前的国风国潮。随着时空转换,巨幅地幕上的拱宸桥链接了古今,桥的两端分别是古临安和今杭州。

科技与艺术融合呈现方面,通过地屏、立体透视网幕的配合,加之裸眼3D的视效与虚拟影像的设计,直接把行进的千里江山、江南烟雨、钱塘江潮和绿水青山都“搬”到舞台之上,营造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的景象。

此外,开幕式上将有一首杭州市民全体合唱的歌曲,以音乐剧与越剧交融的展现形式,来实现文化之潮的交融互鉴。

点火仪式是整个开幕式的高光时刻,采取了一场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点火方式。

9月23日晚,每个线上、线下火炬手都是一个小火苗,一个发光点,汇聚在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象“数字人”,踏着钱塘潮涌,步履坚定,奔向“大莲花”上空,打破时空壁垒,跃入185米立体网幕,和第六棒火炬手相汇,“数实融合”点燃主火炬塔,完成点火仪式,真正体现全民参与的理念,展现“万里尚为邻”的友谊之情。

开幕式打破了以往大型活动实体烟花表演模式,通过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用灿烂的电子烟花为众人奉上一场视觉盛宴。

看点 3  数实融合在数字世界玩转亚运

“数实融合”、赛事交互的背后,AR和VR技术已经融入亚运元宇宙的方方面面,为全球观众带来全新的智能观赛方式。

找检票口、找座位、找厕所……如何能在场馆里快速、准确地找到要去的地方呢?AR导航就是你的专属“指路人”。通过手机等设备,AR导航指引将投射到真实场景中,不但实现室内外和跨楼层的无缝切换,还能根据位置变化与导航目标自动调整导航路线。

杭州亚组委还在杭州奥体中心、黄龙体育中心等场馆部署AR智能屏、AR眼镜等智能视觉设施,为观众提供西湖美景、拱宸春色、良渚古城遗址、运动交互等亚运主题的AR情景互动。

杭州亚运会利用VR 技术创造了一个个全沉浸式场景,并给观众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精彩互动体验,让全民亚运、人人亚运成为现实。

在智能亚运一站通,全景亚运VR平台提供全景数字服务,一键体验各场馆特色。

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的VR皮划艇体验区,1∶1还原的赛道和水流感,让你在颠簸刺激的同时沉浸在皮划艇的魅力中。

不仅如此,杭州亚运会的智能还体现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观赛体验中。

在杭州萧山体育中心打造的“智能亚运体验空间”,还有“真人3D数字人技术”供你体验,你可以利用云阵相机,一秒拍摄创建3D数字人。亚运期间,运动员朋友们还可以亲身体验,拍摄个人专属数字分身,在拥有进入元宇宙的数字身份的同时,记录自己的运动激情时刻。

看点 4 项目设置融入亚洲民族特色

本届亚运会的竞赛项目有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其中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运项目。这些项目是如何选择的,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一起来了解。

本届亚运会共有田径、足球、拳击、水球等40个竞赛大项,分为竞技性、球类、对抗性和水上项目四大类的比赛。其中,有铁人三项、射箭、羽毛球、游泳、举重等31个奥运项目。根据亚运会项目设置的规则,本届杭州亚运会中的奥运项目与下一届奥运会的项目紧密相关,田径、篮球等比赛将作为巴黎奥运会的预选赛进行。

亚运会大项设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会融入在亚洲民族间流行的非奥运项目。在9个非奥运项目中,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五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区域特色。比如藤球就是一项已经在东南亚盛行了数百年之久的运动。

金华体育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藤球项目竞赛副指挥长袁华表示,藤球是兼具足球的传接球技术,尤其是空中对球的处理技术,其实和藤球是非常相似的。排球的规则,羽毛球的计分方法以及场地,它可以说是集成几项运动的一种集合。

而卡巴迪和壁球为亚奥理事会推荐项目,棋类和滑板则是主办城市杭州推荐的。这些非奥项目大多起源于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强大的民众基础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杭州亚组委竞赛部部长朱启南说:“我们对非奥项目的设项是尊重亚洲各个地区对体育的这种普及程度来设立。比如说板球,那么特别是在南亚这块非常活跃,我们就对它进行了设立。”

此外,经过对报名信息的梳理,并报请亚奥理事会同意,杭州亚组委决定对轮滑项目男子花样轮滑单人滑和混合花样轮滑双人舞蹈两个小项给予取消。由此,杭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调整为: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