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读过周庆荣先生多部散文诗集,感觉他是中国当代诗坛少有的硬汉,而翻看他新出版的《执灯而立》,此感更甚,以至于想送他一顶帽子:诗侠。

侠的本义是指有社会担当的武士,见义勇为,舍己助人。而作为诗之侠者,应该是以诗为剑,以诗为旗,以诗为灯,而周庆荣先生,正是这样的歌者。我们看看他一些主要作品的书名:《我们》《有理想的人》《预言》《有远方的人》《有温度的人》《执灯而立》,每一个书名都更像是一个宣言。是的,它们都有宣言的内涵。如果从诗艺的角度,有些书名似乎失之直露;但作为宣言,则需另当別论,用词含混、曲折,应是宣言的大忌。周庆荣一直坚持自己的美学追求,个人风格鲜明,使他已成为当下中国一个有很高辨识度的散文诗人。

周庆荣早在大学时代就已开始散文诗创作。纵观他的散文诗创作,大概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指他复出前的作品,后期则以复出后2010年出版《我们》为标志。他的更有份量的作品,大多都写于复出之后。

复出之后的周庆荣,不仅仅是一位有坚定审美追求的优秀诗人,还是一位散文诗活动家、推手、慷慨而又低调的资助人,这是他作为诗侠的另一面。

周庆荣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诗人,爱心贯穿他所有的作品。前期的作品受东方诗哲泰戈尔和纪伯伦的影响,主要表现情爱、母爱、父爱、友爱等,复出后的作品视野更大宽广,更多表现出大爱的品质,诸如博爱、仁爱、族群之爱、家国之爱、天人之爱。他虽然也写自然胜迹,但与一些通常的行吟诗人有别,更具多义性和现代性。读他的作品,常常会想到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內,挫万物于笔端”。这固然离不开天赋,但也明显得益于阅历、博学、性情、磨炼等综合修养。

作为一个思想者,周庆荣有清晰的文体自觉意识。面对文学界多年来对散文诗的轻视,他对散文诗的思考和实践,是对这一文体的丰富和提升。《执灯而立》的代后记中不乏真知灼见,是一篇散文诗的理论文献。如:“散文诗是一种复杂的书写,是更加复杂和隐秘的诗。”“我一直坚持对目标事物的本质进行诗意的呈现,充分发挥散文诗对未来时空的一种预言性的优势。”“思想性是散文诗唯一的重量,也是这一文体所特有的优势。”这些极具建设性的见解,直抵散文诗的堂奥。而“格物、及物、化物”,则是他在实践中的领悟和发现。《执灯而立》中的主要作品,都可为此理论作出说明。

朱熹提出“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周庆荣认为探究事物的目的,除了自己所需,还应该启迪他人,这是对中国伟大诗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及物”,指在场、食人间烟火,以唤醒沉睡的经验。“化物”,则是对物体的情感和知性的转换贯通。

《执灯而立》共收150章散文诗,选自作者2018年秋天至2021年春天两年半之间创作的作品。除了20章题画诗,其余作品基本上都属于即兴之作。这些作品或格物,或及物,或化物,或三者统一,都有其共同的特点:真性情,高格调。他对戴卫颇具人文底蕴的中国画情有独钟,不断发现并吟出象外有象的画外之音,多有佳构。早前用散文诗剧写出的长调《诗魂:大地上空的剧场》即是对戴卫画作的诠释,发表后曾产生较大影响。

李白曾有感建安之后诗风靡软,发出“大雅久不作”的浩叹。千年之后的周庆荣,未敢忘记李白冥冥之中的呼唤,他用良知和风骨,以硬朗而不失柔情的诗风,一扫当代诗坛那些崇尚娱乐至死的精致或粗俗的小情调,贡献出回荡着时代强音的大雅之作。在宣告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远方、有温度的人之后,周庆荣执灯而立,再次警示世人:“当夜色如此庞大,一人执灯是不够的。我愿意是又一个善良的人,手里捧着一颗能够在黑暗中发光的心。”(《让我们一起执灯而立》)

(《执灯而立》周庆荣/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