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北征赋》

作者:【汉】班彪

余遭世之颠覆兮[1],罹填塞之阨灾[2]。旧室灭以丘墟兮[3],曾不得乎少留[4]。遂奋袂以北征兮[5],超绝迹而远游[6]。

朝发轫于长都兮[7],夕宿瓠谷之玄宫[8]。历云门而反顾[9],望通天之崇崇[10]。乘陵冈以登降[11],息郇邠之邑乡[12]。慕公刘之遗德[13],及《行苇》之不伤[14]。彼何生之优渥[15],我独罹此百殃[16]?故时会之变化兮[17],非天命之靡常[18]。


(资料图)

登赤须之长坂[19],入义渠之旧城[20]。忿戎王之淫狡[21],秽宣后之失贞[22]。嘉秦昭之讨贼[23],赫斯怒以北征[24]。纷吾去此旧都兮[25],騑迟迟以历兹[26]。遂舒节以远逝兮[27],指安定以为期[28]。涉长路之绵绵兮[29],远纡回以樛流[30]。过泥阳而太息兮[31],悲祖庙之不修[32]。释余马于彭阳兮[33],且弭节而自思[34]。日晻晻其将暮兮[35],睹牛羊之下来[36]。寤旷怨之伤情兮[37],哀诗人之叹时[38]。

越安定以容与兮[39],遵长城之漫漫[40]。剧蒙公之疲民兮[41],为强秦乎筑怨[42]。舍高亥之切忧兮[43],事蛮狄之辽患[44]。不耀德以绥远[45],顾厚固而缮藩[46]。首身分而不寤兮[47],犹数功而辞諐[48]。何夫子之妄说兮[49],孰云地脉而生残[50]。登鄣隧而遥望兮[51],聊须臾以婆娑[52]。闵獯鬻之猾夏兮[53],吊尉邛于朝那[54]。从圣文之克让兮[55],不劳师而币加[56]。惠父兄于南越兮[57],黜帝号于尉佗[58]。降几杖于藩国兮[59],折吴濞之逆邪[60]。惟太宗之荡荡兮[61],岂曩秦之所图[62]。

隮高平而周览[63],望山谷之嵯峨[64]。野萧条以莽荡[65],迥千里而无家[66]。风猋发以漂遥兮[67],谷水灌以扬波[68]。飞云雾之杳杳[69],涉积雪之皑皑[70]。雁邕邕以群翔兮[71],鹍鸡鸣以哜哜[72]。游子悲其故乡[73],心怆悢以伤怀[74]。抚长剑而慨息[75],泣涟落而霑衣[76]。揽余涕以於邑兮[77],哀生民之多故[78]。夫何阴曀之不阳兮[79],嗟久失其平度[80]。谅时运之所为兮[81],永伊郁其谁愬[82]?

乱曰[83]:夫子固穷,游艺文兮[84]。乐以忘忧,惟圣贤兮[85]。达人从事,有仪则兮[86]。行止屈申,与时息兮[87]。君子履信,无不居兮[88]。虽之蛮貊,何忧惧兮[89]。

注释: 

[1]颠覆:倾跌败坏,这里指时局动荡不安。 [2]罹(lí):遭遇。填塞:道路被堵塞不通,比喻王道不通。阨:同“厄”,险厄,倾危。 [3]旧室:汉室,指前汉王朝。丘墟:废墟。 [4]曾:乃,竟。少留:稍事逗留。 [5]奋袂(mèi):举起袖子,形容奋发的样子。北征:北游。 [6]超:超过。绝迹:没有人迹的地方。 [7]轫(rèn):停车时用以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先把它移去,所以“发轫”引申有启程的意思。长都:长安,在今西安西北。 [8]瓠(hù)谷、玄宫:都是地名,在今西安西。一说瓠谷是谷名。玄宫指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 [9]云:即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云门:云阳县城门。反顾:回头张望。 [10]通天:台名,在甘泉宫中。崇崇:高峻貌。 [11]乘:登。陵:大土山。登降:或上或下。 [12]郇(xún)邠(bīn):地名。《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栒县有豳乡。”郇:同“栒”。邠:同“豳”。 [13]公刘:周人远祖,曾率周族迁到豳地安居。 [14]行苇:生于路旁的苇。《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大意是说不要让牛羊践踏伤害了路旁的苇。《毛诗序》:“《行苇》,忠厚也。周室忠厚,仁及草木。”相传这首诗是为公刘所作。 [15]优渥(wò):优裕丰厚。 [16]罹:遭。百殃:重重祸害。 [17]时会:时运。 [18]靡常:无常。 [19]赤须:坂名,所辖范围包括今甘肃东部和宁县南部一带。长坂:同“长阪”,犹高坡。 [20]义渠:春秋战国时国名,亦为城名,在今甘肃庆阳西南,其地当时亦属北地郡。 [21]忿:怨恨。戎王:义渠戎王。 [22]秽:不洁,此为意动用法,“以……为秽”。宣后:宣太后,昭襄王母,楚人。 [23]嘉:赞赏。秦昭:秦昭襄王。 [24]赫斯怒:勃然发怒。《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25]纷:心绪纷乱。 [26]騑:两旁驾车的马,也叫骖。迟迟:缓行。历兹:至此。 [27]舒节:驱车疾驰之意。节:车行的节度。远逝:远行。 [28]安定:汉郡名,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期:期望的地点,即目的地。 [29]绵绵:延绵不断。 [30]纡(yū)回:曲折。樛(jiū)流:曲折盘旋。 [31]泥阳:汉置县名,属北地郡,在今甘肃东宁。 [32]祖庙:据《汉书》,班彪的祖先在秦始皇末年避乱于楼烦,所以泥阳县有班氏之庙。 [33]释:放开。彭阳:汉置县名,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镇原县。 [34]弭(mǐ)节:停车。 [35]晻(yǎn)晻:不明亮貌。 [36]牛羊之下来:语出《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37]寤:通“悟”,理解。旷怨:旷夫怨女,即老年而无偶的男女。 [38]叹时:伤叹行役。 [39]越:越过。容与:犹豫不前的样子。 [40]遵:循。漫漫:同“曼曼”,绵长貌。 [41]剧:甚,过分。蒙公:蒙恬,秦将,曾督筑长城。 [42]筑怨:筑长城,民疲劳生怨。 [43]舍:舍弃。高:秦宦官赵高。亥:秦二世胡亥。切:亲。 [44]事:从事,此处为防御之意。辽:远。 [45]耀德:光耀道德。绥远:安抚远方。 [46]顾:反而。缮:修治。藩:篱笆,指筑长城。 [47]寤:觉悟。 [48]数(shǔ):述说。辞諐(qiān):不承认罪过。諐:同“愆”,罪过。 [49]夫子:指蒙恬。 [50]地脉生残:地脉生害,即绝毁地脉之意。据《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被迫自杀前说:“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毋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51]鄣(zhàng):小城。隧:同“燧”,塞上守烽火的亭子。 [52]聊:姑且。须臾:片刻。婆娑:逍遥,闲散自得。 [53]闵:忧伤。獯(xūn)鬻(yù):即“猃狁”,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代称之为匈奴。猾:扰乱。夏:华夏。 [54]吊:祭奠死者。尉邛(qióng):《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邛。”邛,姓孙,一说姓段。朝(zhū)那:汉置县名,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55]圣文:指汉文帝刘恒。克:能。让:忍让,文帝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外多有忍让。 [56]劳师:烦劳军队以征伐。币加:指采取安抚政策。 [57]惠:施以恩惠。父兄:南越王尉他的父兄。 [58]黜:废除。《史记·孝文本纪》:“南越王尉他自立为武王,上召他兄弟,以德报之,他遂去帝称臣。” [59]降:降下,引申为赐予。几:坐时所依。杖:行时所持。都是老人恃以支持身体的工具。 [60]折:回转。吴濞(bì):汉高帝刘邦兄刘仲之子,汉高帝立为吴王,孝文帝时,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孝文帝赐吴王几杖,准予年老不朝。逆邪:叛逆。 [61]太宗:文帝庙号。荡荡:广远貌,这里指文帝的王道广远。 [62]曩(náng):以前。图:图谋。此句意为当年秦国所图岂能与之相比。 [63]隮(jī):登上。高平:汉置县名,属安宁郡,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周览:四面瞭望。 [64]嵯(cuó)峨:高峻貌。 [65]野:旷野。萧条:凋零貌。莽荡:旷远貌。 [66]迥(jiǒng):远。 [67]猋(biāo):通“飙”,疾风,暴风。漂遥:随风摇动。 [68]谷水:李善注引《管子》:“山水之沟,命曰谷水。”灌:注入。扬波:掀起波浪。 [69]杳杳(yǎo):深暗幽远。 [70]皑(ái)皑:形容雪白。 [71]邕邕(yōng):雁鸣声。 [72]鹍(kūn)鸡:鸟名。似鹅,黄白色。哜(jiē)哜:犹喈喈,鸟鸣声。 [73]游子:班彪自指。 [74]怆(chuàng)悢(liàng):悲伤。 [75]慨息:叹息。 [76]涟落:泪流不止。 [77]揽:拭。於(wū)邑:同“呜唈”,犹呜咽,因悲伤而抽噎。 [78]民:人民。故:变故。 [79]曀(yì):阴暗,比喻天下混乱不太平。阳:天气晴朗,比喻天下太平。 [80]度:正常法度。 [81]谅:确实。时运:时世,遭遇。 [82]永:长。伊郁:幽怨。愬:同“诉”,倾诉。 [83]乱:辞赋末篇对全文要旨的总结,或乐曲的卒章。 [84]子:指孔子。固穷:安守贫困。游艺文:用六艺和文章来陶冶身心。艺文,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85]以忘忧:孔子曾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 [86]达人:通达事理的人。从事:行事。仪则:法则。 [87]申:屈伸。与时息:即与时消息。消:减损。息:增长。行动举止适应时事变化。 [88]信:履行忠信之道。无不居:没有不可居之地。 [89]之:到,往。蛮貉(mò):古代南方和东北的少数民族,比喻所到之地凄凉。忧惧:忧愁恐惧。

赏析:

晋挚虞《文章流别论》云:“更始时,班彪避难凉州,发长安,至安定作《北征赋》也。”东汉更始年间(23年—25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连年征战,各自称王称帝,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班彪当时避乱于凉州(今属甘肃省)。而《北征赋》就是作者从长安出发,往安定(今宁夏固原),赴凉州途中所写。本文以纪行为线索,通过写景叙事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感慨,一改汉大赋铺张华丽的风格,篇幅较简短,是纪行赋的代表之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余遭世之颠覆兮”到“超绝迹而远游”,讲述作者北征的原因。生逢两汉交替的动荡时期,作者面对被战乱所毁的长安,悲伤昔日繁华巍峨的城市如今变得满目疮痍,不忍直视因而决定北征。第二部分,从“朝发轫于长都兮”到“永伊郁其谁愬”,以作者北征路线为线索,每到一地或征引典故,或描写景色,借以发表议论和抒发情感,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在这里使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将纪行叙事、写景抒情,据典议论融为一体。如作者行至周代先祖公刘曾居的“郇邠之邑乡”,借《行苇》诗歌颂扬公刘之德惠及草木,羡慕其时民安物阜的局面。古今对比,作者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奈于世事无常而非人力所及。进入义渠旧城,作者想到义渠王和秦昭王的典故,称道秦昭王起兵伐残义渠和征伐匈奴的事迹,赞扬秦昭王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能力,以此批评当权者的无能,导致今日四海战乱的局面。作者多次引用典故,通过对比说明,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和对当权者为政荒乱的愤慨,以及对盛世明君的向往称赞,不无警示世人以史为戒的意味。在到达高平之后,目及千里无家的萧条景象,置身于皑皑白雪之间,耳边响起邕邕的雁鸣声,作者受环境影响,不免悲从心生。故而,作者从沦落他乡无所依靠的己身出发,扩大到同样无辜的平民百姓,表达了自己故乡被战乱摧毁的痛苦心情,以及对百姓在乱世中颠沛流离遭受苦难的同情哀悼。第三部分,即“乱曰”一段,表达了自己想要效法圣人的处世原则,顺应时世的同时坚守道义。

这篇赋通过纪行的形式,表达了哀时伤乱的主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完全摆脱了西汉大赋夸饰美言粉饰太平的阿谀本色。其次,本篇继承了屈原开创的骚体传统,末有“乱辞”,增加了赋的抒情性。再次,本文将征引典故和景物描写,将叙事、抒情、议论完美地统一起来,从而为东汉抒情小赋取代西汉铺陈大赋,开一代风气之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