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溪管道被炸,与制造业博弈。

当地时间26日,丹麦附近水域的俄罗斯天然气管道,北溪一号二号在同一天发生破裂并伴随着巨大的爆炸震动,让这个本就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事情发生后的这几天,几乎所有调查都承认“这几乎不可能是巧合”“不排除遭到破坏的可能”。资料显示,“北溪1号”管道的外层是厚达27至41毫米厚的钢壳,外面还包着60至110毫米的混凝土。一般的攻击是无法对其造成损伤。并且这两条海底管道是在24小时内几乎同时被破坏,发生得那么巧合,要说不是人为很难让人相信。

但对于到底可能是谁、用什么方法施加的破坏,各方说法不一。俄一定会说,这是美干的。美要么沉默,要么说不是自己干的。乌一定说这是俄自己干的。

一场口水仗之后,也不会得出任何真相,真相是不会让一般人知道的。就如同新冠一样,既不能证明它是实验室出来的,也无法证明不是从实验室出来的,最终演变成罗生门事件。

事情已经发生了,真相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各方愿意相信哪种真相。那么大家只能从这件事情谁最受益来推断和猜测。

那有的人说管道是俄炸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欧洲施压,让欧洲放弃支持这个乌克兰。欧洲内不乏有声音认为说俄从这个欧洲的能运危机中受益很多,毕竟大量的贸易顺差就摆在那里。有的认为说是老美在搞鬼,欧洲限制俄油俄汽之后,能源大涨价,老美就趁机抢占了欧洲的能源市场,高价卖给了欧洲大量的天然气,坐收渔翁之利。还有的说是我们的,这样电热毯可以卖得更好了。那这个就有点太离谱了。

但是光看这个能源的买卖其实还不够。但我们从制造业的视角来看,脉络会更加的清晰。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北溪管道被炸毁,最惨的应该就是欧洲了。欧洲这一轮能源危机直接导致了欧洲加速去工业化,欧洲的火车头德国9月份制造业 PMI 创下了超过两年来的新低,连续三个月收缩了。

高昂的能源成本,让很多的工业部门不得不停产或者是减产。像钢铁行业减产大概是5%,化工行业减少8%,化肥行业甚至是直接关闭了。德国 70% 的产能停下来是德国企业的一个选择。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跑出去。

在俄乌冲突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今年以来大量的国际资本出于避险的需求,都会选择去美国。现在德国的企业外迁也会首选美国,德国商报统计,仅俄克拉荷马州就有60多家德国企业跟进投资,包括汉莎航空、西门子以及德国最大的制药厂费森尤斯。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也在考虑加大在德国以外的这个产能。比如说本月宣布在广东湛江投资 100 亿美元建成的一体化基地已经投入运营了。大企业家底厚,有能力的都选择把产业迁出,但德国还有大量的这个中小微,他们没有在这个全球进行布局,也很难进行产能的转移,如果撑不下去,就只能倒闭了。

可以说美国实际上就是欧洲这一轮能源危机中的最大赢家,北溪管道被炸,进一步加快了欧洲制造业被蚕食的速度,大量企业选择迁入美国,这也是美国近些年来做梦都想梦到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欧洲的家底也很厚,也实在用不着我们去担心,我们还是转移目光到我们自己身上。保障好粮食能源安全,应对好外部的冲击。当下的局势,出现什么黑天鹅事件都不奇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