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经历反复横跳后,A股重新站上3000点!本周上证指数累计涨幅5.31%,创下今年最好单周表现。
1
邓晓峰19亿大抄底
三季度,股神巴菲特一路减持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同样在这个时间点,私募大佬邓晓峰却选择增持比亚迪。
从比亚迪近期公布的三季报中,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了高毅资产的身影,邓晓峰管理的高毅晓峰2号三季度买入比亚迪754万股,期末参考市值达19亿元,成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和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此番操作与高毅资产官方公众号在8月份发布的一篇总结邓晓峰观点的文章内容不谋而合。
在该文章中,邓晓峰表示:“去年开始,我们观察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需求端明显提升。今年,我们明显看到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已经进入了“快车道”。造车新势力公司通过在高端市场细分领域的定位,精准地找到了目标消费者,并实现了产品定价的突破;更多的自主品牌,通过推出的中低档纯电车型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已经开始实现全方位、成体系化的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我们认为整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转折点。”
尽管巴菲特减持比亚迪在市场引发广泛讨论,致使比亚迪在三季度股价一路下跌,一定程度上说邓晓峰是抄底了比亚迪。此外,从 比亚迪 三季报的前10大流通股东来看,要么加仓、新进和不变的都有,就是没有减仓的,说明这些大股东依然看好比亚迪。
而比亚迪在三季度也交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三季度比亚迪业绩大增350%,盈利超过预期。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59%;净利润同比增长350.26%。而1-9月三个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
昨日,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公布,比亚迪的数据直接炸裂,10月销量21.78万辆,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比亚迪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2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新能源和汽车,公募和私募出现了分歧。
私募纷纷加仓押宝新能源(行情000690,诊股)和汽车。三季度私募持仓新进个股持仓市值占期末市值比例最多的10个行业中,汽车和电力设备霸榜前二。
公募基金则对新能源车的配置热度明显降温,配置比例从二季度末的16.3%下降至12.8%,减配矿产资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整车等多个产业链环节。
2
市场风格悄然转变?
三季报中,估值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基金经理在提及该词时均认为目前市场上很多优秀的公司在经历前期调整后,估值多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安全边际较高,在长周期中较有吸引力。
但站在目前时点,大多数基金经理认为市场处于相对底部阶段的特征较明显,悲观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已在价格方面得以反映,未来无需悲观,多数基金经理持谨慎乐观甚至乐观的态度。
三季度的市场持续调整,许 多人对账户收益率已经变的有些麻木,市场表面如一潭死水,实则暗流涌动,基金经理也在暗自为后续行情布局。
在调整的市场下,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持有人净赎回的规模不大,部分长期业绩优秀的公募基金规模反而扩张了,说明居民 理财 理念的成熟度在提升,不再过多追逐热门赛道和热门基金经理。
此外,REITS和债券型基金今年规模增长最多,稳健收益产品逐步受到投资者青睐,股混基金规模增速显著放缓,部分前期热门品种面临份额流失。
华夏基金 资产配置部总监许利明指出,市场整体上赛道化的趋势没有减弱,大部分赛道型基金经理力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风格轮动。
如医药型基金整体上在加仓 医疗器械 、减持原本持仓较重的CXO公司;新能源基金更多地把持仓向风光电储等子方向转移,而 新能源车 产业链受到减持,特别是整车公司被减持最为明显。这一方面反映了基金经理对这些子领域景气趋势的判断,另一方面,即使是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估值水平过高后也会面临增量资金不足的压力。
3
“抱团”程度加速下滑
除了在行业选择上的分歧,主动权益型公募基金整体上的风格也更加多元化,重仓股的持仓集中度进一步下降,“抱团”现象趋弱。
相比之下,“小而美”的成长型公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方面,主动管理权益 基金重仓 的前十大个股,持仓市值大多有所下滑,说明资金在此轮调整中向头部白马股票集中的效应不明显,更多去寻找更为分散化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除了抱团热门股外,公募资金开始转向更为分散的筹码,一些“冷门股”逐步进入公募基金视野,进入前十大重仓股名单。
基金独家持有某些个股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些自然是基金对个股独家研究的结果,发掘了其中独到的机会,基金经理希望通过持有与他人不一样的东西,获得超额收益。当然,一旦市场风格发生变化,一些过往不被关注的领域和公司也就重新进入了基金经理视野,成了最早建仓的基金经理的独门重仓股。
比如中孚信息(行情300659,诊股)是汇丰晋信龙腾基金的第8大重仓股,股价自10月以来累计上涨超80%,这也导致基金精致大幅上涨,近一个月逆市上涨14.3%,跑赢了大多数主动权益基金。
回顾公募基金在独门重仓股上的“历史业绩”,有过慧眼识珠发现价值个股的情况,也有过于追求标新立异最终被打回原形的情形。最终的结果依然还是要回归市场,谁能先洞察市场的大势,那么谁便能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