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4日电(李兴海)“车载设备就是列车的眼睛,无论如何不能让它出现故障。出点汗没关系,对减肥有帮助。”7月4日,10时20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佳木斯工务段车载设备车间工长潘奕伸,在室温近50摄氏度的火车驾驶室内,已经作业2小时了,他一口气喝掉瓶子里的水,擦了下快流进眼睛里的汗,又一头钻进了机车机械间,开始了DF5200机车车载设备的换装工作。面对近期连日的30多度的高温,潘奕伸依然十分乐观。

机车车载设备就是火车上的“黑匣子”,他是列车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准确记录列车运行状况、信号设备状况及机车乘务员操纵状况,并且可以防止列车超速,确保列车出现超速、冒进信号等危险情况时自动采取紧急制动,是保证旅客列车绝对安全的一项重要设备。

潘奕伸和他的工友们,就是负责维修这些设备的“车载人”。他们要在,不到5平方米的狭小密闭空间内,拆装四五十斤重的监控主机、显示器,趴在地上梳理地板下面十几条配线。三伏天室外温度30度,机械室的温度就得有50度,几个人同时挤在一起,就跟呆在里“桑拿房”一样,汗水湿透了全身。

“大伙把手里在的活放一放,先吃口西瓜,一会儿再干。”持续半个多月的高温天气,让车载设备车间主任孙德会,心里放不,在高温工作中的工友们,来到库修工队的作业现场,他把切好的西瓜分发到工友们的手中,为大伙送上一份清凉。

孙德会在车间门口第一眼看到得就是满头大汗的潘奕伸,伴随着内燃的巨大的轰鸣声,叮嘱小潘和工友们:“要在作业中小心中暑,正确穿着、佩带劳动保护用品,防止烫伤”。短暂的休息后,大伙分头扎进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做为年轻的工长,潘亦伸一路小跑回到了比桑拿房还热的机车机械室内。“我们作业范围就是不到5平方的范围,今天我们8个人需要在6/7个小时内把库内4台机车全部干完。”

为了防止烫伤和划伤,他们必须穿长袖带手套进行作业,胶皮手套里闷热至极,累积的汗水甚至可以直接倒出来。夏季手上起的痱子和小水泡,一茬接一茬,他们早习以为常。

正值炎热的三伏天,即便不工作,也是一身汗。更何况,他们还要抗抬四五十斤重的监控主机,上机车更换监控主机和显示器,为保证机车按时交付使用,需要几个人同时在拥挤的机械间内进行工作,遇到布置电缆线时还要趴在地上拆装地板,十几条配线,每一条线都需要作业人员,耐心的从机车地板下穿过,汗水在机车地板下混合着机车上的油泥汇集成“小溪”,油味和汗味弥漫着整个机械间,这时的室温已超过50度,比桑拿房温度还要高。

潘奕伸与工友们,在闷热狭小的机械间内卸螺丝、拆部件,汗水早已湿透衣衫,工作服更是湿了干,干了湿。11时30分,不知不觉,上午4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完成了2台DF52009的装车作业,看着驶离的机车,他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