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港区。
【资料图】
8月21日,记者跟随“八八战略在指引 走进世界一流强港”主题宣传活动采风团来到嘉兴港,只见一个个集装箱运抵码头,卸船机、门机、堆取料机等各类大型基础设施有条不紊,生产作业如行云流水般一刻不停,一幅通江达海吞吐两旺的景象跃然眼前。
近年来,嘉兴港“一港三区”——独山港区、乍浦港区、海盐港区的布局结构功能不断完善,沿海万吨级码头成片,以集装箱、液体散货、煤炭、粮食等专业化码头为主的泊位体系已然形成。2022年,嘉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同比增长4.33%,集装箱吞吐量285.39万标箱、在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位列75位,同比增长28.44%,增速全球百强港口之首。
内河航道提档升级
嘉兴内河港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也是浙江省大宗货物运输的核心节点之一。
七星内河码头。
抵达嘉兴七星内河码头,记者看到一艘绍兴来的船正在靠泊。嘉兴内河码头,立足于嘉兴本地五县两区,业务辐射苏南地区、杭州北部等地,与区域内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多式联运跨地域合作打通了嘉兴腹地至宁波舟山港的“出口之旅”,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选择内河水运替代传统公路运输,不仅是交通运输面向绿色、低碳发展的体现,更是为了降本增效,提升效益。对于企业而言,与通过母港直接陆路运输的成本相比,‘陆改水’模式能为腹地企业节省上百元的单箱成本。”浙江海港内河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锋表示。
杭平申线、京杭运河“四改三”嘉兴段、丁诸线等航道建成,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工程、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杭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嘉兴以千吨级航道为支撑的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嘉兴1978公里内河航道,正如蓝色的经济动脉,贯穿在产业体量和规模更为庞大和集中的开发区。据统计,嘉兴54个市镇工业园区中,有41个临河而建;全市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有10个依托四级以上高等级骨干航道建设。
海河联运通达全球
乍浦港区。
乘车穿梭在鳞次栉比的各色集装箱中,记者来到了乍浦港区,这是嘉兴海河联运的核心港区。
前濒杭州湾,背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加上杭平申线、黄姑塘支线、海塘支线、乍浦塘闸桥被全面打通,嘉兴海河联运得天独厚的优势愈发显现。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嘉兴港深耕“海河联运”:成立业务专班,发挥联动优势,完善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开拓货源,2022年完成集装箱海河联运量77.6万标箱,同比增长67.42%;打通第二进港通道,开通4条近洋直航线,同时拓展了涵盖浙江6个地级市以及省外等地的20余条内河航线,提升嘉兴港能级和国际化水平。
江河汇海,海纳百川。嘉兴积极融入浙江“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发展格局,海河联运的全面铺开,吸引更多临港产业“落子”嘉兴,“港”“产”“城”三者形成了强大磁场。如今,上港独山集装箱码头、浙江海港独山煤炭中转基地等重大港口项目相继建成;兴兴新能源、卫星石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先后落户;嘉兴滨海新区成为全市大项目、大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三大港区加快释放对产业的带动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突破,区域经济发展不乏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底气和后劲。
绿色发展活力迸发
氢能集卡。
白色的车体,绿色的车牌,排出的尾气变成了水蒸气……在港区行走,记者视野里不时地闯入一抹抹白、蓝、绿的“小清新”,“这是我们的氢能重卡,目前我们港区已经投用50辆。”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顾佳辰说。
港口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氢能重卡跟柴油车相比,每次加注氢气燃料最快只需5分钟,加满能跑400公里,适用中长距、连续作业、载重量大等物流应用场景,每年在降碳减排方面还能减少碳排放量2600多吨,相当于种植51万棵树木。”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乍浦分部副经理何祯焕补充道。
随着氢能集卡应用力度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嘉兴港已然成为全国港口大规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营的先行者。据浙江嘉兴港区经济发展部部长陈龙介绍,到2025年末,嘉兴港区将投用近1000台氢能重卡物流车投入使用。不仅如此,嘉兴港区还将立足氢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打通氢能应用“生态链”的各个环节,不断延伸和扩展各项应用,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企业集聚着力打造“东方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