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国内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倘若硅片企业随行就市涨价,大多数人虽不一定能接受,至少也能够理解。但TCL中环(行情002129,诊股)却反其道而行之,从11月1日开始将主流硅片价格下调3~4%,打响了年内硅片企业降价的第一枪。
面对这次“姗姗来迟”的降价,有人不禁会问:这次的降价,能否带动上游硅料价格走跌?相信本文会有参考价值。
01
年内超9成产能早已锁定
事实上,这次TCL中环之所以降价,很大程度上要拜长单所赐,因为该公司早在去年初就与协鑫科技签订硅料采销长单,约定在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协鑫科技采购包括颗粒硅在内的多晶硅料合计共35万吨。有大量原料在手自然有底气降价,就连TCL中环的人士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都说,降价主要原因系上游硅料供应相较三季度更加充足,且公司加工率提高。
当然,和TCL中环一样锁定长单的大有人在,因为今年92%的光伏硅料产能早在去年就已经以长单的形式被锁定了,而所涉及的企业最多只有9家。更值得关注的是,前述的9家公司当中类似TCL中环这样光伏一体化的案例并不少见,包括隆基,天合,晶澳在内的多家企业就是如此。
如果将分析周期改到今年可以发现,硅料供需双方签订长单的速度不仅没有放慢,反而还加快了,单是通威股份(行情600438,诊股)、大全能源(行情688303,诊股)、特变电工(行情600089,诊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东方希望四家公司合到一起的长单规模就接近300万吨,而他们的采购方当中也有光伏一体化的企业。
按常理来说,光伏一体化加速意味着上下游合作加深,长单占用产能增加之余,留给零单的产能则会减少,难免推高零售市场价格。包括上机数控(行情603185,诊股)、爱康科技(行情002610,诊股)等在内的下游公司大都选择“锁量不锁价”,意味着产量随着出售量锁定,价格则跟随市场,如果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上游硅料企业自然越赚越多。事实上,这里参考的“市场价格”,来源之一就是零售端。
02
曾经暴利的硅料
眼下大规模锁定长单之前,国内的硅料出厂均价最近三年涨幅一度超过300%,下游主流品种硅片均价也是水涨船高,这还要感谢“锁量不锁价”的交易习惯。
高涨的多晶硅价格,自然也反映到了财务数据上。根据已公布的2022三季报数据,单是前述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三家上市公司,它们的销售毛利率都超过37%,其中大全能源更是超过73%,相比沪深A股28.96%的均值颇为亮眼。
需要注意的是,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的有关业务司局在10月初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当时有市场观点指出,倘若多晶硅涨价包含哄抬价格的因素,就不是约谈这么简单了。
03
硅料涨价能否持续?
硅料涨价能否持续,说到底还是在于供需关系。实务当中,硅料扩产周期大多为18个月,而其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扩张较快,分别为12/9/6个月,供需错配难以避免。此时,下游企业为防“无米下锅”,也为避免高价买硅料带来的成本压力,自然有动力确保上游的原料供应,前面所述的光伏一体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签订长单就是可选项。
不过根据市场预测,国内2022年底的全行业多晶硅产能可能达到130万吨,远高于2021年底的67万吨,2025年底甚至可以达到300万吨。假设需求面没有明显变化,300万吨的产能意味着硅料将由短缺转为过剩,此时是否能支撑高高在上的价格,恐怕也是个未知数,硅料企业为求自保,自然会想办法确保产品顺利出售。
事实上,川财证券在点评业内龙头之一通威股份的2022三季报时也指出,公司目前与隆基、高景、宇泽、双良、美科、晶科这些下游企业签订硅料长单合同,保障了公司后续硅料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对于对抗硅料价格下行周期起到积极作用。一家公司尚且如此,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的情况,相信差距也不会太大。
总而言之,硅料企业此时大规模锁定长单,就算不锁价,不涉及一体化,很大程度上也有止损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