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为国内保健品领域龙头,着汤臣倍健(行情300146,诊股)的净利润不断被畸高的销售费用稀释。转型试水失败后,汤臣倍健扩大品线,重新聚焦主业。后疫情时代下,汤臣倍健能否驳回一局?

居民健康意识,成为A股市场炒作的“新主线”。

1月6日晚间收盘,A股营养保健品巨头汤臣倍健收报24.46元/股,微涨3.12%,而追溯近三月内,该股已涨近40%。

然而,虽2022年末之际汤臣倍健股价进入稳定的上行区间,但公司第四季度却有可能陷入了亏损。

1月3日晚间,汤臣倍健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全年预计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8亿元-15.79亿元,同比下降10%-30%。

另一方面,公司营收增速从前一年的接近22%滑落至“略有增长”。对此,公司将业绩失速原因归咎为疫情管控线下流量的减少,然而虽线下客流减少,但上年度的销售费用率却大幅增长。

业绩承压下,汤臣倍健一边重金推广新品线,一边不断扩建产能,转型失败之后,聚焦主营业务成了汤臣倍健当下的主要任务。

居高的销售费用

根据前三季度披露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汤臣倍健归母净利润为14.82亿元,以此估算,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54亿元至0.97亿元,这也意味着第四季度公司可能已是亏损状态。

虽暂未公布营收数据,但公告中显示,昔日的保健品龙头其业绩增速从前一年的22%到今年的“略有增长”,而汤臣倍健也将其背后原因归结为疫情防控影响。

从此前三季报财报数据来看,公司前三季公司营收仅微增2.18%,已创同期历史新低,而纵观过去十年,汤臣倍健三季末营收增速中位数达到了25%。

汤臣倍健表示,上年度线下门店动销活动受疫情防控影响,境内线下业务承压,境内线上业务收入实现一定幅度增长。

从销售模式来看,汤臣倍健主要包含经销和直营两种销售模式。直营模式主要在电商平台,以品牌旗舰店或自建站的方式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公司境内及境外部分线上业务采用直营模式。

经销模式以线下为主,通过经销商或公司直供给药店、商超等零售终端,再由零售终端销售给消费者,此外,汤臣倍健也是国内第一家把保健食品引入otc药房渠道的厂家。

根据此前2022年12月5日汤臣倍健接受机构调研时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年前三季度,境内线下渠道收入同比减少3.9%,境内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3.9%。

然而,虽线下渠道收入减少,但公司的销售端费用投入却十分大方。

常年以来,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率一直保持着在30%左右。而上年度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在仅增长2.18%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增长了27%,销售费用率高达到近34%。

从汤臣倍健历年财报明细来看,销售费用中大幅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市场推广费和平台费用。

此前中报中公司表示,2022年下半年公司启动了主品牌钙和多种维生素两大基础营养品类冲冠战略,加大了对核心产品蛋白粉的战略投入,同时线上直营收入增加带动费用投放增加,共同拉高了销售费用率。

高商誉之剑

然而,扬言“加大战略投入”的汤臣倍健,其口号也只停留在销售费用上,实则公司的研发费用并不算高。

此前财报数据来看,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37亿元,仅占营收的2.24%,而到了2021年,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竟下滑至2.02%,且增速远低于营收增速。

而纵观近两年公司发展,汤臣倍健也属实一路坎坷。

在保健品行业摸爬滚打近三十年的汤臣倍健在2019年首度亏损,全年营业收入52.62亿元,同比增长20.94%;归属净利润约为-3.56亿元,同比下滑135.51%;扣非净利润为-4.31亿元,同比下滑147.11%。

而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为计提资产减值。

2018年汤臣倍健斥35亿元巨资收购澳洲益生菌公司Life-Space Group(以下简称“LSG”),收购溢价高达34倍,这也是汤成倍健上市以来最大的跨国并购,也由此形成了21.66亿元的商誉和14.14亿元的无形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达到36.57%。

而仅在一年后公司因LSG业绩不达预期,汤臣倍健对商誉和无形资产分别计提了10.09亿元和5.62亿元的减值准备,导致当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然而当前来看,LSG的市场表现依旧不明朗。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LSG的境内外收入合计分别为5.87亿元、6.99亿元和8.43亿元,年增速分别为19%和20%。

而若LSG疲软态势持续,那么很快将再次迎来计提商誉减值。而一旦再次发生减值,有可能给汤臣倍健再次带来大额亏损的沉重打击。

就在去年2月25日,证监会对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及另外三位高管在内的四人,下发了一份通报批评,称其在并购LSG时未充分披露《电子商务法》实施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且未披露LSG在2019年1-6月出现亏损的事项。

此前想要打开海外市场而收购LSG的汤臣倍健并没有得到可观的营收,而高额商誉也时刻悬顶。

自2019年首次亏损后,汤臣倍健迅速调整了策略,在2020年初步完成了电商业务、功能食品、OTC业务的战略架构的调整和搭建,到2020年底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然而2022年的业绩预告来看,公司第四季度或将再度陷入亏损的局面。如此看来,无论是渠道端还是并购导致的商誉爆雷,都间接说明了当下公司成长速度的极度不稳定。

截至目前,公司除了主品牌“汤臣倍健”、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眼部健康营养品牌“健视佳”,还有“健乐多”、“健视佳”、“健安适”、“舒百宁”等。近几年还收购了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和LSG公司的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对于汤臣倍健来说,LSG已成时刻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并非汤臣倍健首次在资本运作领域碰壁。

左手买理财,右手卖资产

2022年10月,汤臣倍健退出凡迪基因,对此,汤臣倍健相关负责人曾回应表示,“正常的投资行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追溯汤臣倍健与凡迪基因的纠葛,2015年公司投资人民币8,760万元,入股基因测序企业上海凡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9%股权,另外通过与广发信德设立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持有7.2%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凡迪基因实则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基因测序的企业,而一家保健品公司投资基因测序企业,属实是大幅度跨界。

到了2019年,凡迪集团开始显露颓势,出现了延迟支付工资和应付款的资金链断裂迹象,2020年1月10日,凡迪法人及总经理向各股东发出《关于公司经营再次出现严重困难的紧急报告》,宣告公司彻底进入经营困难状态。

跨界“试错”后,汤臣倍健彻底退出上海凡迪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而近十年来,仅汤臣倍健公告中涉及的并购重组或项目投资等资本运作就多达24项,与此同时,公司也大手笔买入理财产品。 

2022年上半年,公司委托理财发生额合计为67.3亿元,其中单笔最大委托理财金额为25.4亿元,未到期余额为20.7亿元,而这笔委托理财的资金来源为募集资金。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投入募投项目的募集资金7.88亿元,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大额存单1,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合计20.7亿元,其他剩余募集资金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管理。

而募资之际,汤臣倍健表示资金将用来进行产能项目建设,然而多处项目迟迟未有进展,公司对此解释称: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境内线下业务承压,上半年公司“珠海生产基地四期扩产升级项目”和“数字化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进度有所放缓。

时至今日,公司的仍需靠国内的保健品业务支撑业绩,然而如今业绩失色,第二增长曲线迟迟无法形成的情况下,汤臣倍健能否再新元年扳回一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