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三的江苏中润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润光能”)正在冲击A股IPO,计划借助募资大规模扩产。
受益于行业高景气,中润光能的经营业绩暴增,2022年扭亏,2023年上半年大赚9.31亿元。正是在这大好形势之下,公司筹划用20亿元募资扩产。
【资料图】
然而,光伏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中润光能而言,尽管密集融资,缺钱仍然是主旋律。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达79%,远超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中润光能产品结构单一,电池片业务贡献了超过90%营业收入。在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一体化布局的背景下,押宝电池片大举扩产,其风险在聚集。一旦周期逆转,将是难以承受之重。
备受关注的是,中润光能存在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长期占资情形。正是因为行业高景气,中润光能业绩暴增,实际控制人龙大强在IPO前成功套现11.19亿元,才得以死里逃生。这11.19亿元,被用于偿还借款、向关联方提供借款等,花得只剩下23.65万元。
产品结构单一或沦为代工厂
中润光能冲击A股市场的底气,在于经营业绩暴增。
2020年至2023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中润光能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33亿元、50.89亿元、125.52亿元、107.69亿元,2022年的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近4倍,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已经达2022年全年的85.80%。对应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1.12亿元、-1.92亿元、8.30亿元、9.3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为-0.24亿元、-2.07亿元、7.30亿元、8.76亿元,2022年均扭亏并大赚,2023年上半年赚的比2022年全年还要多。
从扭亏到大赚,是因硅料产能陆续释放,硅料价格快速下降,推动电池片价格回落,电池片企业盈利空间扩大。
光伏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中,技术、需求、供给、政策、出口等多方面影响下,行业周期波动变幻莫测,业绩暴增暴跌的企业不在少数,中润光能表现得更为明显。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应用系统等环节,中润光能主要集中于电池片环节。报告期,公司电池片业务收入分别为25.29亿元、48.12亿元、115.78亿元、100.98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99%、95.14%、92.50%、93.91%。
中润光能的电池片主要出售给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阳光能源、天合光能等行业龙头企业。报告期,公司电池片出货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五名、第四名、第四名、第三名。中润光能除了向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出售电池片产品外,还向其采购硅片。双向交易,类似于代工。2020年至2022年,抵消电池片销售收入分别为7.5亿元、18.0亿元、15.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晶科能源一直稳居中润光能第一大客户。中润光能的人事变动,或能说明什么。
中润光能的核心技术人员丰平,2020年8月从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宇光伏离职,跳槽至晶科能源,担任技术管理中心技术总工,2021年6月重新加入中润光能,目前担任董事、副总经理。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陈实,2013年6月至2020年7月任晶科能源电池技术开发部高级主管,2020年7月加入中润光能,目前担任电池技术开发部副总监。
2020年、2021年,是中润光能业绩低谷期。丰平、陈实为何逆势加入中润光能?其动机耐人寻味!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一体化厂商的电池片技术可能更加领先,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市场方向,中润光能等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未来可能会沦为一体化厂商的代工厂。
实控人及关联方占资12年
光伏行业迎来的高景气,让中润光能及其实际控制人死里逃生。
2020年底、2021年底,中润光能的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92.29%、95.56%。资产负债率超过90%,基本上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2021年以来,中润光能密集融资,但资产负债率仍然处于高位,且明显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根据招股书,2021年11月,中润光能增资扩股,新增注册资本285.70万元,价格为35元/注册资本。2022年,中润光能密集增资。据长江商报记者计算,上述增资扩股,中润光能股权融资23.64亿元。
密集募资之后,中润光能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2022年底及2023年6月底,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9.38%、79.11%。
2020年至2022年,可比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63.93%、71.10%、66.70%。
本次IPO,中润光能拟募资40亿元,其中,2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20亿元用于年产8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建设。
中润光能缺钱,实际控制人龙大强、孟丽叶夫妇也缺钱。目前,二人合计控制公司50.64%的股份。
龙大强、孟丽叶及其控制的公司长期占用中润光能资金。据中润光能披露,2011年至2019年,公司对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关联方整体拆出余额为3.31亿元,用于对中辉光伏、中宇光伏、洁源光伏、润丽光能、拓正茂源等相关主体产业投资、偿还个人融资款、偿还借款利息。2020年至2022年,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关联方向中润光能拆借资金15.49亿元。
由此可见,中润光能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累计占资12年,累计占资18.80亿元。
中润光能称,截至2022年底,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情形已规范,不存在公司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关联方占用的情形。前期占用资金,参考市场融资利率计收了利息。
备受关注的是,本次IPO前,在中润光能经营业绩大幅向好之际,龙大强大规模转让股权套现。
报告期内,龙大强通过转让中润光能及子公司洁源光伏、中宇光伏、鑫齐物资及中辉光伏等股权,套现11.19亿元。这些钱,已几乎被花光,仅剩下23.65万元。
11.19亿元,龙大强是如何花掉的呢?归还向中润光能借款6.84亿元、用于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偿还借款9898万元、用于买房和买信托的2918万元、对中善新能出资1.24亿元、缴纳股权转让税款1.56亿元、向其他关联方提供借款2614.72万元,合计为11.18亿元。
招股书披露,因为第三方借款提供担保,相关方无力偿债,龙大强需要承担近7000万元的偿还责任。目前,这一纠纷已经和解,龙大强及其关联方可能需要分期支付。
大规模扩产存风险
在光伏行业,低成本是核心竞争力。中润光能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光伏行业的低成本,一方面,靠领先的技术,另一方面,靠规模优势及一体化优势。
中润光能业务主要集中于电池片环节,显然不具备一体化优势。公司追求的是规模化优势,试图借此降低成本。
伴随着近年来光伏行业高景气,中润光能积极扩产。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有效产能分别为5.24GW、9.83GW、14.44GW和16.30GW,各期实现电池片出货量4.97GW、8.27GW、13.21GW和14.17GW,产销率均达到96%以上。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拥有电池片产能45.04GW,公司预计,到2023年底电池片产能将超过50GW。
50GW的产能,较2022年底的24.02GW翻了一倍多。大幅扩产,无论是产能还是产量,中润光能均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中润光能现有8GWTOPCon电池产能,于2023年1月建成投产,应用业内主流技术路线。本次IPO的募投项目,是建设年产8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项目达产后,也将新增8GWTOPCon电池产能。
目前,行业内卷式扩产,未来,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光伏行业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领域,存在路线之争,一旦押错了路线,就可能陷入困境。前首富李河君押宝薄膜发电,而市场选择单晶硅路线,李河君因此一蹶不振。
前不久,隆基绿能在业绩说明会上宣布,接下来5年,要将技术重心全面转向BC电池领域,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近年来,光伏电池技术经历了从BSF到P型PERC的转变,2022年PERC电池市场占比为88%,仍保持市场主流位置。但随着PERC电池技术光电转化效率接近极限,获得技术突破的N型电池技术市场份额逐渐扩大,2022年市占率合计达到9.1%左右。
N型电池技术中,目前TOPCon技术进展最快,市占率为8.3%,XBC技术也已完成大规模量产,HJT电池片投产和量产规模仍较小。
2022年,电池片产量排名前十厂商中,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已量产或投产XBC,阿特斯和通威股份主攻HJT(异质结)路线外电池。其余的厂商,包括晶科能源等,主要是走TOPCon路线。
中润光能走的也是TOPCon路线。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龙头厂商除了主攻路线外,也布局了其他路线。中润光能也是如此,除TOPCon外,公司称其技术储备主要为异质结电池技术。不过,异质结电池研发项目的整体预算为1.5亿元,2022年才开始投入研发,研发投入仅721万元,尚处于初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TOPCon,还是XBC,亦或是HJT路线,关键要看产品品质以及降本效果。
目前,TOPCon是主流路线,但并不意味着不会被取代。中润光能大举扩产,其风险不言而喻。
在研发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中润光能研发费用分别为2.11亿元、3.69亿元、3.43亿元,研发费率分别为4.15%、2.94%、3.19%,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