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日,多个上市公司发布限电公告,一下子激起了市场对去年限电时期行情的记忆,所以在期市和股市上很快一度掀起了大宗商品期货、能化产品概念股大涨。
今天,限电的消息依然有增无减,这两日的市场相关板块也继续迎来较大异动。
今年的限电原因与去年不大相同,主要是在于四川地区持续酷热与干旱,导致用电量供需紧张所致。
但这也反应了极端气候对经济的影响。
这段时间,全国各地进入“烧烤”模式,多地不断打破最高气温记录,“热射病”首次广泛被大家所认知。
而放眼全球,今年来的极端气候并不止酷热,还有暴雨、洪灾、干旱、台风等等各种极端现象在全球各地蔓延。
翻看这两年的全球气候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类似上述的恶劣气候事件在全球各地越来越频发,已然变成了一种趋势。
这种趋势,如果未能及早得到有效遏制和改善,将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运行,尤其全球供应链、物价,甚至资本市场的波动。
它值得我们深刻去思考当下与未来的变化与影响。
01
全球极端气候频发成新常态
2021年7月,我国最干枯地区之一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神奇地爆发了创纪录的洪水,一夜之间300平方公里的沙漠变成了湖泊。甚至导致了中石化的50辆勘察车辆泡在水中,近3万套设备被洪水淹没,石油人不得不在新疆沙漠中抗洪,损失巨大。
到了今年7月,在万年冰封世界的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科学家记录到了32.5摄氏度的历史最高温度,科学家们甚至可以穿着短袖短裤在冰上打排球。
全球最热与最冷地区气温“倒挂”,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在发生着剧烈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气温上,还有洪涝、干旱,暴风雨雪等多种灾害现象上。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最近50年来,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灾害损失增加7倍多。
这种增幅,还在不断提升中,如同人类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间,澳大利亚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超10亿动物死亡、2500多间房屋和117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
2020年1月,加拿大东部各省连续降雪36小时,遭遇了30多年来最大暴风雪。
2020年2月,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气温高达20.75℃,这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南极洲首次超过20℃。
2020年全年,美国加州累计发生8800多起山火,7000多幢建筑物被毁,山火面积累计超过1.6万平方公里。
2020年7月,孟加拉国遭遇特大洪涝,约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侵袭。
在2021年,在国内,我国创下1951年以来最高记录,其中有11个省迎来近60年来最高温度。年内经历了河南特大暴雨、江苏冰雹、山西陕西特大洪涝、台风“烟花”长时间路上滞留破纪录、入秋后全国频繁超强寒潮,东北低温冷冻雪灾等恶劣气候。
而在海外,以美国为例,2月开始全美遭受百年一遇寒潮,得克萨斯州交通和电网瘫痪,致使400万无法得到供暖,172人死亡。到了6月遭受数百年罕见的极端高温及干旱,美国西部90%以上地区都处于历史性的、危及生命的干旱状况,超过5800万居民受到影响。到了8月,美国史上第五大飓风“艾达” 重创美国东部,引发多地暴雨洪灾,其中纽约市降水量直接打破城市纪录,多州至少96人因“艾达”死亡,上百万户停电,经济损失超750亿美元。
其他国家也很多极端情况:澳大利亚遭遇60年来最大洪水波及三分之一人口;欧洲中西部地区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水;德国在3月份的洪水中有179人死亡,经济损失共超过430亿美元,让那些喜欢吹嘘德国下水道系统是如何先进来揶揄中国城建水平的国人大跌眼镜。。。
甚至,一向严寒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萨哈共和国有数百场林火燃烧,损毁1.2万平方公里森林,燃烧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俄罗斯一年排放量的1/4。
到了2022年,形势又上了一个新高度。
7月以来,在很多国家高温开始不断,40摄氏度的持续高温不再是什么稀罕天气。
目前欧洲正在经历500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接近两个月没有明显降水导致许多田野、河流干涸,很多公园的草坪绿植都变成了黄色,欧洲很多主要河流水位急剧下降。
就连德国最著名的浪漫与文艺的源泉——莱茵河,都接近干涸了。
单单是7月以来,英国打破了有记录以来的40度高温,热浪造成至少14人死亡;法国90个省限制用水,几乎全境拉响干旱警报;意大利东北部马尔莫拉达山区高山冰川崩塌,造成至少6人死亡,多人受伤和失踪;西班牙甚至已有近3000人死于高温。。。
显然,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速度,远比所有人预想的还要快,已然成为了全球气候历史上的新常态。
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把 “相对于工业化前的全球平均温升水平控制在2°C以内,并努力争取控制在1.5°C以内”写入协定,成为全球多国共同争取的气候目标。
而有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于前工业时代,如今地球的大气平均温度上升了1.09°C,其中,陆地增温的幅度是1.59°C,超过了协定的目标。
别小看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有数据分析: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过去每50年发生一次的极端热浪,如今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如果气温增幅达1.5摄氏度,10年周期会缩短为5年。如果气温增幅超过4摄氏度,那么人类每15个月就会经历一次过去一辈子才经历一两次的气候噩梦。
更有气象专家预测,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到本世纪末,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将增大为目前的14倍。
回顾近10年来的全球极端气候现象变化数据,这个趋势已得到有效验证。
而在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极端气候变化下,对人类活动和经济的影响,必定是深刻而巨大。
02
如何影响经济与投资?
极端天气对经济的冲击无疑是显著的。
尤其是与靠天吃饭的农林牧渔行业,比如在2021年的风雹灾害,全国受灾面积达271.2万公顷,近百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8.7亿元。
在国外,这种影响更加严峻,尤其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这些频频受干扰的粮食主产区。
据统计,大多数情况下,过去十年来极端天气对全球各种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的影响幅度都超过50%,一些小的品种涨幅甚至能超过1倍。
当前,无论是对经济,还是投资,大家都需要考虑新一轮的极端干旱天气对农产品的影响。
在我国,高温干旱天气除了对少部分品种如苹果有小幅减仓外,对其他农产品影响尚好。但在海外的主产区,就要盯住了,最近关于干旱导致全球粮食减产的新闻,越来越多。
在期货上,这段时间棉花、苹果等品种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涨幅。
除了农业,极端天气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同样巨大。
比如上述的欧洲多个河流的干涸,就对欧洲的经济与生活造成很大困扰,这些河流是欧洲居民饮用水、浓灌溉、水力发电、货运物流赖以生存的支撑。
比如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货物运输水道之一,如今断流,不仅生活受影响,也令依靠水路运输煤炭、汽油等货物的企业不得不限制产能,进而引发供需失衡和物价通胀问题。
而莱茵河干涸只是极端天气中的一个缩影。
又比如经济复苏,无论那种极端气候,对各种露天作业的建筑基建等重大工程、物流运输、已经线下经济都会有重大冲击,甚至让多类企业的经营受到损,保险事故频发等对股市、金融和保险的影响等。
即使是室内经济,同样受影响,比如高温干旱导致的限电限产。
在去年的限电时期,造就了煤炭、有色、化工品、电力等很多商品板块的超级大行情。
今年的限电限产已经从硅片和锂材料行业开始,然后我们看到了锂材料价格又开始上涨,这两天的这两个板块,因而表现最为强劲。
接下来,我们要想想高温天气持续之下,还会不会有更多地区和行业跟进?进而使市场对相关行业商品的价格形成上涨预期,然后在股市上反映?一如去年。
同时,还要想得更远,包括其他的如洪涝、干旱、暴雨、以及到年末寒潮来袭等恶劣气候对经济和相关企业会如何影响。
比如一些如保险、基建、建材、电力、能源等行业的利空或利好还是较为明显的,做好预判,投资机会能发现不少。
还有海外的粮食危机,目前全球通胀高温不退,而同时俄乌局势未明朗,如果油价再飙升,粮食价格如果再继续上涨,那么由供应紧张导致的通胀的问题可能再次卷土重来。
那么,这样可能又会给美元加息带来压力。
不仅如此,当前的欧洲极端高温和干旱,而如果能源问题不能解决,到年末寒冬来临时能源和物价问题可能更加棘手,欧洲人还会陷入更严峻的冷冬,对欧洲的经济冲击也将更大。
7月份,欧洲通胀依然高不可攀,经济大幅下滑,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民众信心越来越低,出街抗议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这都西方来说并不是好兆头。
到时候,欧洲会不会把整个西方经济拖下水,进而影响到全球,值得深刻预判思考。
03
尾声
针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问题,其实很多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严重性,也形成了治理共识。比如《巴黎协定》、《碳中和计划》等重大治理方案。在其中,中国是最不遗余力切实贯彻环境保护和碳中和计划的执行国家之一,并也取得了全球最多最明显的成就。
客观来说,极端气候危机确实对人类经济和生活带来重大冲击,也深刻改变了很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和命运,但其中也带来了不少值得挖掘的投资机会。比如上述直接影响的产业和企业,在一年中只要抓住那一波大行情,就已经足够了。
从行业看,碳中和大框架下,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绿色经济,尤其光伏和新能源车产业成为全球最强产业,并且从中也诞生了无数市值百亿、甚至千亿的超级企业,而这仅是过去十几年来的成就,未来它们的空间,还远不止于此。
所以做投资,抓住时机很重要。